原標題:《華麗上班族》:抽離了劇情的華麗就只剩空洞
今年,60歲的杜琪峯勇敢做出嘗試,拍了一部歌舞電影《華麗上班族》。影片改編自林奕華執導、張艾嘉主演的話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時隔多年,由張艾嘉親自編劇,將其改成電影,並在戲中飾演一位霸道總裁。
電影版借鑑的不僅是舞臺劇版的故事,同時也將浮誇的舞臺劇風格在電影中運用得淋漓盡致。杜sir耗費4000多萬在番禺一個工廠裡搭了六個月,構建了一個華麗的夢幻工廠。陣容方面既有周潤發、張艾嘉這樣的老戲骨,也有陳奕迅、湯唯這樣的票房保證。從服裝到妝容精緻準確,可以說,在華麗這一部分,杜sir確實是交足功課了。
不過,電影在起名時將話劇片名的「生活與生存」去掉,卻也多少變為專心營造華麗,欠缺原作對於生活與生存的摹寫。抽離了劇情的華麗就只剩空洞。
擅長拍攝槍戰片的杜琪峯,在處理起職場的故事時依然用的是一種戰場的拍法,極力想展現職場上冷酷的一面。但如今的主力觀眾都是90後、00後,他們想看的是年輕人如何在職場生存,而非幾位高層如何鈎心鬥角。只可惜戲裡兩位菜鳥線著墨不多,與現在的年輕觀眾較難產生共鳴。
當然,作為一部歌舞片,歌曲和唱功也很重要,林夕加上羅大佑的詞曲組合固然強大,但歌曲對於觀眾來說並非全盤接受。唱功方面,張艾嘉與陳奕迅最佳,最大的驚喜是陳奕迅,給扁平的人物「王大偉」添多了一層人性,絲毫不亞於幾位著名演員。
自上映至今票房4700多萬,基本宣告票房失敗。但杜琪峯的這次嘗試就算失敗了嗎?我看未必。杜琪峯曾是香港最全面的類型導演之一,此次做《華麗上班族》雖有缺憾,卻也在類型影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也許觀眾對於這樣的電影還未完全適應,但越來越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正如早前杜琪峯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就算《華麗上班族》的票房不好,他也不會難過:「我知道音樂電影的票房可能不會很好,將來未必能收回本錢,但如果大家都只看幾種類型電影,我們的電影世界會越來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