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天天一起看電影,我是喜歡看電影的笨熊。
不知道有多人看完諾蘭的《信條》後不是一頭霧水,一臉懵逼的。《信條》之所以難懂倒不是說裡面的劇情有多麼的複雜,就是007式的諜戰故事,而是人諾蘭不按照套路出牌,省略的了大部分的說明性質的內容,導致一刷很難看懂。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影片會給人一種紀實節目般的真實感,壞處是信息太少,非常考驗觀眾的智商,還有就是觀眾不能錯過任何一個鏡頭,因為很有可能錯過了一個鏡頭後面二十分鐘的內容就會看不懂了。
這裡笨熊簡單的講解一下影片裡的「逆時空」這個關鍵設定,看懂了這點基本上就能跟上電影的節奏了。
首先《信條》裡的穿越時間的原理和《復仇者聯盟4》《終結者》等電影裡穿越的原理是不一樣的,其他的電影是通過人物穿越時空從而達到回到過去的效果。而《信條》改變狀態的不是人而是時間。
假如時間是河流人就是河流上的船,復聯《終結者》等穿越時空的方式是調轉引擎改變船的航行,讓船逆流而上,最終時間回到從前。
而《信條》裡的穿越時空不是改變船的航行,而讓河水逆流,讓水上的船跟著水流一起逆流,從而實現穿越。
因為是逆流,所以當《信條》的主角在穿越時空的時候一切事物就呈現了倒放的狀態。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主角他們穿越的方法不是「咻」一下就能實現的,而是要是要以逆流的狀態經過同樣的時間,也就是說假如主角要回到10分鐘前,就要逆流10分鐘,這個狀態下他們是要佩戴特殊的口罩來保持呼吸的。
當到達想要的時空後進入「大閘門」(影片裡的時間機器)從另外一扇門出來,出來後就是10分鐘前的世界了,時間開始正常流失,這才算完成一次逆時空旅行,這時也不用再戴口罩了。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說法,因為要只是逆流的話,那主角早就因為汽車爆炸而被火烤到全熟,而不會因為爆炸而被凍傷了。
影片裡逆時空的方法是通過改變熵的狀態而實現的。熵最初是熱力學裡的一個概念,用來描述混亂程度,後來被其他學科引用,這裡為了方便理解笨熊這裡用個合適影片的說法。
宇宙萬物所有物體都有自己的熵能量,這個能量是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增加的。《信條》裡通過「大閘門」能開啟熵減狀態,依靠減少熵來實現逆時空。
這裡補充一下,這個熵減世界不是平行世界,而是莫比烏斯環狀態,這個點懂不懂無所謂,不影響看電影。
所以汽車爆炸那段是影片裡先展示正常熵增加下的情況,這樣的爆炸在逆時空產生對應的效果。假如爆炸的產生的高溫有100個熵能量那逆轉狀態下就產生-100的能量,也就是正情況下溫度有多高逆狀態下就有多冷,所以逆時空的主角被爆炸的高溫凍傷了
所以在正世界裡的人被逆子彈擊中後傷口不是慢慢癒合,而是不斷的惡化,要治癒只能進入逆時空狀態,影片裡女主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
理解上面兩點基本上就能看懂《信條》各種「倒放」的劇情了。
最後補充一點就是為什麼逆時空的人不能碰正時空的自己,因為接觸會導致湮滅,逆時空和正時空的兩人就像是電的正負極,只要碰一起會出爆出火花。反派就是想利用這一點製造一個波及全球的逆向爆炸,讓正反能量發生反應毀滅世界。
《信條》150分鐘的時長不算長,不知道為何諾蘭不安排多點時間,影片完全可以增加30分鐘,在影片裡給觀眾解釋逆時空和熵的設定,免得看的觀眾看完後懷疑自己的智商,感覺自己是在人間湊數。
反正很多影迷為了看懂《信條》已經安排二三刷,這應該是諾蘭不在影片裡解釋設定最直觀的好處了——增加票房!
最後笨熊問大家個問題;觀看《信條》時你從哪裡開始放棄思考的?
笨熊和你一起看電影,喜歡這篇文章的歡迎【關注】【收藏】【點讚】以及【吐槽】(☆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