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23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睢公宣)從警38年,他把青春的鮮紅融入深邃的藏藍,把滿腔的熱情化作對公安事業的追求。「人民公僕」四個字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督促著他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上,不斷磨練進取,演繹出不一樣的警察故事,他就是睢寧縣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社區民警劉青。
出生於1963年的劉青,1982年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工作中始終保持著初心不改,兢兢業業為人民,熟悉社區裡的每一位群眾,真正做到了融入社區、心繫百姓、服務群眾,得到了上級領導和轄區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人民滿意警察」等榮譽稱號就是對他工作的真實寫照。
親民愛民 編織群眾「貼心襖」
「老人家,最近身體怎麼樣了,我來看你了,馬上過節了,我給你帶了一些生活用品,你看看還需要什麼,儘管跟我說。」今年的中秋巧遇國慶,在這個舉國同慶的好日子裡,轄區貧困戶仝大爺卻讓劉青牽掛不已。
數年前,仝大爺因腦梗癱瘓在床,和老伴兒每個月僅靠1000多元的退休金維持生活,衣食住行捉襟見肘。平常,劉青沒事便會去仝大爺家坐坐,和老人聊個家常,順便把老兩口需要的生活用品補齊。
今年的中秋節,劉青不僅給老人帶去米麵糧油等物品,還塞給了仝大爺1000元生活費。劉青眼中的平常事,不僅溫暖了老兩口,也溫暖了整個社區,得到了社區群眾的高度讚揚。
疫情當前 築牢織密「防護網」
「管住大門,守好小門」,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期間,劉青所管轄的北陵社區,常住人口24231人,15個小區,100餘處重點行業場所,人員較為複雜、流動性強,這給疫情防控工作出了「難題」。
困難面前,劉青不會輕易屈服,只會和困難「較真」。為了儘快排查數據,他沒有考慮個人安危,而是與時間進行「賽跑」。帶領自己的戰友,5天內敲遍社區裡所有住戶的門,第一時間掌握了「第一手」數據,真正做到了底數清、人員清、數據清,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忠於職守 做隊伍的「模範軍」
社區民警幾乎每天都要與老百姓打交道,處理的都是「小事,小案」,而能踏實把這些平凡瑣事做細做好,也是對社區民警的考驗。
劉青認為,只要有細心、耐心、和恆心,就一定能將事情辦好。面對轄區治安形勢複雜的情況,他聯合社區幹部、小區物業、網格員、駐格警輔等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巡邏防控工作;轄區重點行業場所眾多,安全隱患也隨之增長,他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對相關行業場所逐一進行檢查,指導場所單位健全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轄區外來人口多,人員密集區域易產生糾紛矛盾,他深入群眾,主動掌握社區群眾的動態情況,堅持對鄰裡、家庭矛盾化解工作,將社區矛盾控制在萌芽之中。
劉青常說,自己虧欠最多的就是家人,因為陪伴家人的時間屈指可數。每次答應好妻子的事情,他總會因為工作而「失約」。他明白,自己不僅僅是一個丈夫、一位父親,更是一位共產黨員、一位人民警察!「看著轄區群眾安居樂業,自己能為他們做一點點事,感覺很滿足。」一句樸實的話語詮釋了一位社區民警無悔的選擇。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38年的滄桑歲月,38年的雨雪風霜,38的從警生涯,38年的保駕護航。流過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信念,他以青春為證,踐行著入警宣言,用忠誠 、堅守、奉獻,書寫了崢嶸歲月那無悔的答卷,見證了基層民警38年來的毅然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