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2020大型人文記錄片
《手藝·守藝》第三季正式上線
今天,我們為大家推出第十集
《一眼千年卓筒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是一座因一項傳統鑽井工藝而得名的小鎮,而這項傳統鑽井工藝因比美國頓鑽技術早七個多世紀,又被人們稱為「世界石油鑽井之父」,它就是——「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的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幾千年來,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從沒有缺少過生活用鹽,這得益於腳下沉睡的古鹽湖。從秦朝開始,這裡的鹽井開鑿都採用大口淺井,直到1200多年後的宋代,這一開鑿技術便發生了飛躍。
北宋慶曆年間,一種更安全,更節省成本的小口徑鹽井——卓筒井鑽井汲制技藝,在大英縣出現了。
如今僅在大英縣還較好保存有41眼卓筒井,但均已經停止採鹽生產,只有關昌村大順坡上的大順灶和三眼鹽井作為保護對象,完整保留著鑿井、吸滷、煎鹽等生產工藝流程,這對研究中國鹽業史和鑽井史具有極高價值。
2014年5月,故官博物院掌門人單霽翔,在這口一眼千年的古鹽井上,踩動咿呀作響的羊角車和筒車,實打實地做了次古代鹽工手藝人。2006年,國務院公布卓筒井「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和師傅在這裡守護了二十多年的廖吉榮,至今還繼續著鑽井人與鹽井的故事。
昔日的井場,已是今天的「非遺」。漢白玉的石坊,矗立在當年採鹽熱鬧的山坡上,當年鑿井的鹽工們一定沒有想到,他們為生活的一次爭取,卻創造了「非遺」。
目前大英縣保留的卓筒井,是宋代卓筒井鑽井方法連續生產到現在,僅有的實物遺存,成為研究宋代卓筒井鑽井技術惟一的實物資料。《中國井鹽科技史》指出,卓筒井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無疑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它是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
往期回顧
第一集
《五穀結緣咼涼粉 三代傳承老味道》
第二集
《落鏨鎏花煙輕處》
第三集
《時光釀得陳酒香》
第四集
《且喜人間好時節》
第五集
《麥隴風來餅餌香》
第六集
《斤斤計較 良心傳承》
第七集
《小磨不知夢深處 香名美譽貢王侯》
第八集
《時光留楠影 遂荷雕木心》
第九集
《一套刀 幾代人》
相關連結
大型人文紀錄片《手藝·守藝》是由遂寧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遂寧市文化館、遂寧傳媒集團聯合攝製的一檔原創類文化節目。
節目採取季播方式,以「關注傳統文化、探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主題,在遂寧尋找矢志傳承、獨具匠心的手藝人,講述其學藝的故事、守藝的艱辛、授藝的欣喜。通過採用光、影、樂的配合,真實記錄手藝人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精細美妙的作品。
每周一至周五20:40分,遂寧電視臺綜合頻道將對該節目進行電視首播,次日18:20分在遂寧公共頻道進行重播。同時,遂寧新聞網、遂寧客戶端、遂寧傳媒網、直播遂寧等新媒體平臺將同步呈現,敬請關注!
來源:遂寧傳媒集團
編輯:李 柳 楊蕊嘉
責編:林 敏
審核:周一帆
監製: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