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音樂堂供圖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文化藝術行業停擺,現場演出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太陽馬戲團、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院等知名機構面臨破產危機,如疫情持續,英國上千家劇場院、70%的劇團可能難以為繼。與此同時,藝術家、演出團體及機構紛紛「雲上行」,通過直播、線上音樂會、線上藝術節、雲蹦迪等形式,開拓新媒體時代的網絡疆土,探索藝術傳播、推廣、教育方式,與聽眾聯接互動。
國內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劇院蓄勢待發,5月31日中山公園音樂堂的「雲啟幕·2020打開藝術之門」,在中山公園的古典園林和音樂堂兩個舞臺演出、線上直播。著名指揮家吳靈芬執棒和諧之聲合唱團、鋼琴家盛原、小提琴家黃濱,民樂名家吳玉霞、宋飛,崑曲名角魏春榮、邵崢等,「打開藝術之門」形象大使、北京電視臺主持人春妮擔任主持——強大的演出陣容、音樂堂舞臺與皇家園林的獨特場景,吸引了超過600萬人次觀看。琵琶演奏家吳玉霞說,「5月31日『打開藝術之門·雲啟幕』,對於音樂人來說非常的難能可貴,音樂會形式的呈現也不同於以往。『打開藝術之門』讓我們去體驗新的表演形式,線上直播也可以成為傳播音樂藝術的載體。希望觀眾朋友和我們一起,在心動的同時參與其中。」
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山公園音樂堂負責人徐堅介紹,「疫情期間,保利推出了『保利雲劇院』13期公益節目,在全國70家劇院平臺同步播放,觸達千家萬戶,囊括柏林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指揮大師阿巴多、鋼琴大師阿格裡奇,以及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流量明星『抖森』、『卷福』掛帥主演的話劇、熱門新製作音樂劇《國王與我》等高品質內容。音樂堂推出了線上聽音樂、線上聽戲曲、短視頻三個系列共87期公益節目。『打開藝術之門』是保利院線最有聽眾緣的公益品牌,近年來『打開藝術之門』在保利院線所在的六十多個城市同時舉辦,吸引上百萬青少年和家長走進劇院。我們希望『打開藝術之門·雲啟幕』奏響劇院復甦、藝術家和聽眾重返現場的『集結號』」。
「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是中國深受聽眾喜愛的青少年藝術教育品牌,每年7月、8月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70多場音樂會,平均上座率超過85%,10多個藝術夏令營成為報名秒光的爆款。自1994年推出,27年來陪伴著北京市民度過許多美好的夏天,一代代的孩子從藝術之門走向大千世界,藝術伴隨他們成長,讓他們的世界與人生更加精彩。參加「打開藝術之門·雲啟幕」的豎琴演奏家孫詩萌說,「中山音樂堂的環境得天獨厚,中山公園-社稷壇是紫禁城建築群的一部分,『雲啟幕』首次嘗試在朱紅的宮牆前演奏豎琴,背後是皇家宮殿大門,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我從2011年『打開藝術之門·豎琴夏令營』創辦開始,每年參與,擔任助教、導師。夏令營讓聽眾關注、了解到豎琴這樣的小眾樂器,如今不僅豎琴音樂會不愁粉絲,而且吸引了不少『小公主』學習豎琴,還有夏令營的孩子們考上音樂學院的豎琴專業。我自己也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成長為音樂學院的專業教師。」
中山公園音樂堂供圖
疫情期間,線上演出與直播內容目玲琅滿目,為大眾提供了多樣選擇,美國MET大都會歌劇院、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國家大劇院、保利雲劇院都提供了豐富的免費資源。如何在眾多節目中贏得粉絲,徐堅說,「『雲啟幕』是音樂堂直播首次嘗試,我們力求節目安排體現音樂堂的水準及『打開藝術之門』特色,力邀藝術名家,西方古典音樂、中國傳統音樂與戲曲均有精彩呈現。同時考慮到線上欣賞習慣,為讓視覺更加豐富,我們開闢了戶外園景第二舞臺,綠樹掩映下、亭臺遊廊間,欣賞崑劇《牡丹亭·驚夢》、琵琶曲《龍船》,契合節目內涵,令人耳目一新。」
中山公園音樂堂供圖
雖然視頻網站節目已形成付費會員、付費節目與服務、廣告等相對成熟的盈利模式,但藝術家與藝術機構在疫情期間踴躍「上線」,從藝術普及、聯接聽眾的嘗試,到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從線下到線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徐堅說,「現場演出面臨的挑戰從未間斷,百年來廣播、電視的誕生與普及,不斷塑造文化行業的新生態。從網際網路、移動互聯、到短視頻與直播平臺飛速發展,『內容為王』依然是不變的法則。如何通過學習自我更新,調整思維框架,根據不同平臺與渠道的特點,利用高科技手段、新媒體平臺,『定製』高品質、有創意的節目,是我們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雲啟幕·2020打開藝術之門」僅僅是個開始,徐堅說,「即使劇院正常營業,也不會放棄線上的廣闊平臺。」據悉,中山音樂堂從6月到8月策劃了「古典無極限」、 「最潮國樂風」、 「戲曲大觀園」等3個版塊12場、每周一期的線上音樂會。6月5日直播演出首場,基因三重奏演出的「雲上的日子—基因三重奏·古典情歌音樂會」,吸引了超過495萬人次觀看。徐堅說,「兩次直播演出的數據讓我們樹立了信心,不僅是觀看總人次,例如,三聯中讀平臺的人均停留時長較長,也是觀眾對節目創意和品質的肯定。」
徐堅透露,「我們將利用此契機,與視頻平臺探討深度發掘線上演出與藝術教育的潛力,拓展新的盈利與發展空間。此外,我們正在推進企業合作,創造共贏的新模式,增強文化機構在新形勢下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