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溯源與當代徵程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起跑線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今天的中國較之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實現之後,中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進的嶄新徵程。考察和梳理這一徵程的歷史由來及其傳承脈絡,可以清晰地揭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當代境遇和未來趨向。

現代化:近代中國的理想追求

晚清以降,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為了挽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進行了前赴後繼的英勇鬥爭,現代化是其心中的遠大理想和宏偉目標。不過對於近代以來直至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一段時期內的中國進步人士來說,如何實現現代化,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建設方案。第一種是企圖在維護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過引進西方先進的社會制度和科學技術,以推動中國向近現代社會轉型;另一種是變革中國封建制度,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從而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

以上兩種方案在近代中國都不同程度地實驗過。第一種以洋務運動為代表,大體上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先是始於19世紀60年代以「求強」相標榜的「練兵制器」活動,重在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後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以「求富」相標榜的經濟活動,主要興辦近代民用工業。這場運動歷時30餘年,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軔和中國現代化的起步在客觀上起過刺激作用。第二種以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為代表,分別由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實施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在中國建立起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國家。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們的政治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有幫助的,對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亦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推動中國現代化由「器物」向「制度」轉變。

但兩種方案均存在著致命局限。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實現國家富強和生產力發展。然而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現代生產力不可能在落後腐朽的封建制度社會中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鑑於此,洋務運動的破產具有歷史必然性。而資產階級維新派把發展資本主義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統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上,這同樣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果然統治階級一反動,所有維新改革舉措幾乎一風吹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是先天的,他們終究沒有能夠鞏固和發展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沒有開通自由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反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愈陷愈深。

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現代化方案及其歷史命運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無論是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還是資產階級中的維新派和革命派,無論是圖謀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還是民主共和制,都不可能找到通向現代化的現實道路。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客觀上需要新的階級走上歷史前臺,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奠立基礎、打開天地。

社會主義:中國現代化的制度奠基

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肩負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努力探索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和制度設計。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全國人民的解放。基於此,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一偉大革命,解決了近代以來先進中國人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即徹底廢除舊的社會制度,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中國要向哪裡去?毛澤東高瞻遠矚地指出:「事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即社會主義制度。基於此,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制定了「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一偉大成就,解決了中國現代化的制度選擇問題,將現代化事業與社會主義制度緊密相連,揭示了中國現代化的前進方向。

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理想和歷史使命使然,也與中國革命經驗和當時國際環境有關。就前者來說,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長期不允許中國發展成長為獨立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再加上民族資本主義的先天不足,發展極其緩慢。因此,中國共產黨迫切盼望從根本上建立一種較之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社會制度,以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強力推進和持續發展。就後者而言,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比較不景氣,社會主義國家卻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特別是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連同其社會制度模式,必然對中國現代化的制度選擇產生極強的示範效應和深遠影響。

從「四個現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個現代化」的提出和演變有個過程。早在1954年社會主義工業化大規模展開之際,毛澤東就提出要實現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國防。這是「四個現代化」的雛形。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交通運輸業現代化」被「科學文化現代化」所取代,不久後又被「科學技術現代化」所代替。這樣,「四個現代化」不僅涵蓋了物質文明方面的內容,同時體現了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該提法至此就明確和固定下來。1964年和1975年,周恩來相繼在三屆人大和四屆人大上宣布,要通過「兩步走」戰略,在20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重新設計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圖景,明確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小康之家」。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將「小康」這一中國傳統的社會理想與黨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有機聯繫起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和改造。1987年,黨的十三大從戰略高度規劃了中國現代化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是到80年代末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是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過20世紀最後20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到世紀之交,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基於此,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分別從21世紀頭十年、第二個十年、21世紀中葉三個時段,提出了「新三步走」發展戰略,詳細規劃了21世紀頭二十年即小康社會的建設藍圖。

自21世紀開始,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這既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中國共產黨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富強、民主、文明」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戰略目標的調整,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謀劃,體現了中國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持續躍進,中國現代化事業正有條不紊地向著更高階段健康發展。

 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黨的十九大首次明確提出的嶄新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習近平總書記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社會發展歷史條件的基礎上,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戰略謀劃:一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兩步走」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安排描繪了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不僅將原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實現時間提前了15年,而且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新內涵,明確了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路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的重要歷史時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適時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科學指南,成為今後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裡程碑意義。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起跑線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今天的中國較之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儘管前進道路上還會有各種艱難險阻,但我們擁有中華五千年文明積累下來的精神營養,擁有14億中國人民凝聚起來的磅礴力量,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強大優勢,擁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可靠主心骨,一定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作者單位: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姚宏志 楊皓

精彩推薦: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意涵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蘊的三重維度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邏輯理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其內在的邏輯理路,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這一邏輯理路,有助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從歷史邏輯來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實現的。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創造性地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首要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中完美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之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學...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甄佔民出席會議並致辭甄佔民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
  • 新華社評論員: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寫在黨的...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寫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新華社評論員在14億中國人民的團結奮鬥中,「十三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引領我們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次關鍵時刻召開的重要會議,意義重大、舉世矚目。「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 乘勢而上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專家學者學習...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專家學者認為,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和強烈的歷史擔當
  • 【陝西社科】以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之際召開的。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描繪出中國未來的宏闊藍圖。
  • 乘勢而上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大重點任務,為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 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尤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實踐中,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廣大黨員幹部政治品質和鬥爭精神鬥爭本領得到錘鍊,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強大奮進力量。
  •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統籌制定2035年遠景目標,對於我們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承上啟下、接續奮鬥,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年是青海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
  •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論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光明日報評論員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深刻闡明了深入推進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作出了戰略部署。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科研處、公共管理教研部日前共同舉辦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暨天津黨校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
  •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彰顯民政使命擔當
    「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部直屬機關第九次黨代會成功召開,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民政事業朝著高質量、現代化加速邁進。會議分析了民政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歷史使命。指出各級民政部門要站位全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充分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民政工作的影響,深刻把握民政領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增強解決民政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系統性、針對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貢獻。
  • 齊心協力 開拓進取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懈奮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39歲的肖海龍今年1月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經過醫護人員全力治療,2月19日痊癒出院,如今,他正在為川藏鐵路建設貢獻力量。這次會議強調,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這讓包括肖海龍在內的武漢市廣大幹部群眾感受深刻。
  • 齊心協力 開拓進取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懈奮鬥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 評論員文章|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阿壩新徵程
    剛剛閉幕的州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省委涉藏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分析「十四五」時期阿壩發展的歷史方位、階段性特徵和形勢環境,深入研究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審議通過的《中共阿壩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阿壩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總體謀劃和系統部署
  • 新年獻詞:我們正青春,沿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路堅定前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進程中的偉大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全國人民意願和黨的事業發展需要,提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性任務。
  • ...全會精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的綱領性文件
    會議圍繞「新發展」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對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新發展目標。
  • 南昌縣:乘勢而上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南昌縣:乘勢而上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2020-12-27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者: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三級教授 魏 奇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勾畫了二〇三五年9二、堅定教育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局良好,成渝地區發展駛入快車道當前,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幹部群眾精神面貌持續向上,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社會和諧穩定局面持續鞏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