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長:119.6cm;隱間111.2cm;額寬16.4cm「逍遙遊」琴,仲尼式,為所見古琴造型制式中最簡練素潔者。桐木斫,黑漆,純鹿角灰質,發蛇腹間牛毛斷,琴頭處偶現梅花斷。長方形龍池與鳳沼,納音貼以紫檀木片。蚌徽,紫檀嶽尾,青玉軫足。背部龍池上方原鐫刻行草「逍遙遊」三字,後重整時不知何故被髹漆蓋掉,今迎光側視,筆劃仍隱約可見。從龍池部位側視琴腹左右,見有兩行銘文:一側鐫刻楷體「大唐鹹通二年雷盛制」銘;另一側則朱漆寫就徑寸楷書「吳門張紹修重整」銘。該琴形制簡潔,線條素練大方,年代久遠,斷紋滿身,撫彈之音色空靈清幽,沉渾蒼古;且由龔易圖、葉可羲遞藏,中經琴師劉欽、何振岱鑑評,戰亂期間經王允皙、王德愔父女暫存保管,可謂傳承有序,來源清晰,自是更加珍貴難得。
來源:1.龔易圖舊藏;2.葉可羲遞藏;3.現藏家直接得自葉可羲本人。
說明:1.龔易圖將此琴視若拱璧,並於其寓所環碧軒內為此琴專闢一琴室,以琴為名,曰「逍遙遊琴室」;2.不僅如此,龔氏還選用福州當地特產的極品壽山將軍洞芙蓉石,請專人雕「三羊開泰」鈕,鐫「逍遙遊琴室章」、「龔易圖藏」對章置於琴室中自用;3.此琴於1922年第二次閩粵戰爭期間為躲避兵燹,曾寄藏於王允皙、王德愔父女福州市亭江鎮舊家;4.時著名琴師劉欽(字章甫)客龔易圖府併兼教古琴。劉欽與何振岱私交甚篤,二人亦師亦友,常在一起切磋琴技,據《逍遙遊琴記》記載可知,劉欽曾數次對何振岱提及此琴,並贊其為「龔氏諸琴之最」;6.葉可羲得唐琴逍遙遊之後,百般珍愛,夜晚置之床上,與己共眠。此事在壽香社及何門內傳為佳話,其師何振岱還專為此樂事賦《水龍吟》一詞贈予愛徒葉可羲。
雷盛(生卒年不詳),為晚唐雷氏斫琴名家。四川雷氏為唐代制琴第一世家,自唐代就享有盛名;雷琴在琴界更是備受推崇,歷朝均奉為至寶。據《東坡志林》記載可知,雷氏三代均以制琴為業,跨度盛唐、中唐、晚唐三個歷史階段。雷氏斫琴名家輩出,據陳拙《琴書》和後世考證可知,雷霄、雷儼、雷紹、雷威四人應為第一代人,從明皇返蜀詔雷儼充翰林斯琴待詔來看,雷儼當不晚於開元末年,故此四人為開元間制琴能手,合併雷震、雷文、雷珏、雷會、雷迅等五人,有「蜀中九雷」之謂。晚唐雷氏斫琴名家則有雷盛、雷顏、雷慧等人。
張紹修,生卒年不詳,傳為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吳門制琴名家,與張寄修、張睿修、張季修、張順修、張敏修等兄弟並稱一代名手。雖然歷史文獻對吳門張氏幾兄弟的記載不甚詳細甚至個別印象模糊,但依明代張岱所著《陶庵夢憶》,張岱對張氏兄弟中的張寄修極為稱讚和推崇,稱其治琴為吳中絕技之一,與陸子岡治玉齊名。故「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間接反映出張氏其他幾兄弟治琴水品之高超。此琴經張氏兄弟中的張紹修重整,當更添風採。
龔易圖(1835-1894),字藹仁,號含晶,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鹹豐九年1859)進士,歷任雲南知縣、濟南知府、登萊青兵備道道員兼東海關監督清官員、江蘇按察使、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精書法,善繪畫,喜作詩,為晚清詩壇「同光派」代表人物,著有《烏石山房詩稿》傳世。富收藏,尤以藏書盛名。龔易圖「大通樓」所藏來源除購自海寧陳氏三千餘種外,頗多「紅雨樓(徐火勃)」和「汪韓居」的舊藏。《福建通志》記為「庋樓藏書10餘萬卷」,而他自己卻稱「五萬卷藏書」,故當時人評價說其藏書之富、之精,在福州乃至閩省堪稱第一。
王允皙(1867-1929),字又點,號碧棲,福州市亭江鎮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飽讀詩文經史,少有文才,尤擅詩詞。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曾先後入奉天將軍依克唐阿和北洋幕府,後任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知縣。王允皙是近代「同光體」閩派著名詩人,與何振岱、鄭孝胥、沈瑜慶等齊名,著有《碧棲詩詞》傳世。
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號覺廬,晚年自號梅叟,侯官縣(今福建福州市區)人,與收藏巨擘郭葆昌為親家。師從名儒謝章鋌,光緒二十三年舉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慶聘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後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何振岱擅書能畫,功力深厚。詩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遠、疏宕幽逸的詩歌美學在閩派中獨樹一幟,是「同光體」閩派的殿軍人物。兼善古琴,技藝高超,時人贊之「與九嶷山人(民國古琴第一人楊宗稷)齊名」
王德愔(1894-1978),字珊芷,福州人,近代詞人王允皙之女。師從何振岱學習詩詞、古琴,又從林紓、周愈學畫,尤工扇面,得石谷之工致,兼煙客之神韻。為「壽香社八才女」之一,著有《琴寄室詩詞》。
葉可羲(1902-1985),為葉大俊之女、船政名人葉伯鋆侄女。字超農,號竹韻軒主人,福州人。1925年入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師從肖俊賢、賀履之諸名家。同年秋拜何振岱為師,工詩詞,擅書畫,亦為「福州八才女」之一。1983年9月受聘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竹韻軒集》傳世。
劉章甫,即劉欽(生卒年不詳,晚晴民國人),字章甫。祖籍貴州,先世宦閩,遂入籍於閩。劉欽精音韻之學,光緒己丑中舉後在龔易圖家處館,兼教古琴。時人評價其「本末兼審,妙闡玄旨,具有道氣,度其所詣,直不可以一藝盡之」。
陳永鏘書法《萬壑風》丨 仲尼式古琴琴銘
凡在稼軒琴坊購置的古琴,均可享受由國畫大家陳永鏘先生書寫琴銘。
陳永鏘
廣東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於廣州,198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嶺南畫派紀念館名譽館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1973年以來,作品歷次入選全國美展,七十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代表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畫冊29本,文集四本,詩集二本,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及國務院辦公廳、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廣州白雲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廣州市國家檔案館等收藏。
點擊查看相關內容:
翰墨弦歌-「稼軒」古琴文化展在「陳樹人紀念館」圓滿開幕
新聞丨平生雅意——稼軒古琴文化展暨秋季雅集開幕式圓滿舉辦!
漆·話丨琴簫和鳴—稼軒古琴漆藝文化展 · 展品搶先看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立春丨春風大雅,與您共賞中華之韻,華夏正音!
雨水丨千年雅器,大聖遺音
驚蟄丨絲桐金聲,品物皆春
春分丨高山流水閒中趣,鈞天雅奏太古心
清明丨綠水清心,落花為琴
穀雨丨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立夏丨 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小滿丨 君子之風,山高水長
芒種丨琴能動蒼海老龍之吟
夏至丨朱弦一拂清音在
小暑丨泠泠七弦琴,薰風拂夏日
立秋丨商風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諮詢電話:
漁公子 1882003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