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丨西窗竹陰下,竟日有餘清

2021-02-08 稼軒琴坊

通長:119.6cm;隱間111.2cm;額寬16.4cm「逍遙遊」琴,仲尼式,為所見古琴造型制式中最簡練素潔者。桐木斫,黑漆,純鹿角灰質,發蛇腹間牛毛斷,琴頭處偶現梅花斷。長方形龍池與鳳沼,納音貼以紫檀木片。蚌徽,紫檀嶽尾,青玉軫足。背部龍池上方原鐫刻行草「逍遙遊」三字,後重整時不知何故被髹漆蓋掉,今迎光側視,筆劃仍隱約可見。從龍池部位側視琴腹左右,見有兩行銘文:一側鐫刻楷體「大唐鹹通二年雷盛制」銘;另一側則朱漆寫就徑寸楷書「吳門張紹修重整」銘。該琴形制簡潔,線條素練大方,年代久遠,斷紋滿身,撫彈之音色空靈清幽,沉渾蒼古;且由龔易圖、葉可羲遞藏,中經琴師劉欽、何振岱鑑評,戰亂期間經王允皙、王德愔父女暫存保管,可謂傳承有序,來源清晰,自是更加珍貴難得。來源:1.龔易圖舊藏;2.葉可羲遞藏;3.現藏家直接得自葉可羲本人。說明:1.龔易圖將此琴視若拱璧,並於其寓所環碧軒內為此琴專闢一琴室,以琴為名,曰「逍遙遊琴室」;2.不僅如此,龔氏還選用福州當地特產的極品壽山將軍洞芙蓉石,請專人雕「三羊開泰」鈕,鐫「逍遙遊琴室章」、「龔易圖藏」對章置於琴室中自用;3.此琴於1922年第二次閩粵戰爭期間為躲避兵燹,曾寄藏於王允皙、王德愔父女福州市亭江鎮舊家;4.時著名琴師劉欽(字章甫)客龔易圖府併兼教古琴。劉欽與何振岱私交甚篤,二人亦師亦友,常在一起切磋琴技,據《逍遙遊琴記》記載可知,劉欽曾數次對何振岱提及此琴,並贊其為「龔氏諸琴之最」;6.葉可羲得唐琴逍遙遊之後,百般珍愛,夜晚置之床上,與己共眠。此事在壽香社及何門內傳為佳話,其師何振岱還專為此樂事賦《水龍吟》一詞贈予愛徒葉可羲。雷盛(生卒年不詳),為晚唐雷氏斫琴名家。四川雷氏為唐代制琴第一世家,自唐代就享有盛名;雷琴在琴界更是備受推崇,歷朝均奉為至寶。據《東坡志林》記載可知,雷氏三代均以制琴為業,跨度盛唐、中唐、晚唐三個歷史階段。雷氏斫琴名家輩出,據陳拙《琴書》和後世考證可知,雷霄、雷儼、雷紹、雷威四人應為第一代人,從明皇返蜀詔雷儼充翰林斯琴待詔來看,雷儼當不晚於開元末年,故此四人為開元間制琴能手,合併雷震、雷文、雷珏、雷會、雷迅等五人,有「蜀中九雷」之謂。晚唐雷氏斫琴名家則有雷盛、雷顏、雷慧等人。張紹修,生卒年不詳,傳為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吳門制琴名家,與張寄修、張睿修、張季修、張順修、張敏修等兄弟並稱一代名手。雖然歷史文獻對吳門張氏幾兄弟的記載不甚詳細甚至個別印象模糊,但依明代張岱所著《陶庵夢憶》,張岱對張氏兄弟中的張寄修極為稱讚和推崇,稱其治琴為吳中絕技之一,與陸子岡治玉齊名。故「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間接反映出張氏其他幾兄弟治琴水品之高超。此琴經張氏兄弟中的張紹修重整,當更添風採。龔易圖(1835-1894),字藹仁,號含晶,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鹹豐九年1859)進士,歷任雲南知縣、濟南知府、登萊青兵備道道員兼東海關監督清官員、江蘇按察使、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精書法,善繪畫,喜作詩,為晚清詩壇「同光派」代表人物,著有《烏石山房詩稿》傳世。富收藏,尤以藏書盛名。龔易圖「大通樓」所藏來源除購自海寧陳氏三千餘種外,頗多「紅雨樓(徐火勃)」和「汪韓居」的舊藏。《福建通志》記為「庋樓藏書10餘萬卷」,而他自己卻稱「五萬卷藏書」,故當時人評價說其藏書之富、之精,在福州乃至閩省堪稱第一。王允皙(1867-1929),字又點,號碧棲,福州市亭江鎮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飽讀詩文經史,少有文才,尤擅詩詞。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曾先後入奉天將軍依克唐阿和北洋幕府,後任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知縣。王允皙是近代「同光體」閩派著名詩人,與何振岱、鄭孝胥、沈瑜慶等齊名,著有《碧棲詩詞》傳世。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號覺廬,晚年自號梅叟,侯官縣(今福建福州市區)人,與收藏巨擘郭葆昌為親家。師從名儒謝章鋌,光緒二十三年舉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慶聘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後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何振岱擅書能畫,功力深厚。詩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遠、疏宕幽逸的詩歌美學在閩派中獨樹一幟,是「同光體」閩派的殿軍人物。兼善古琴,技藝高超,時人贊之「與九嶷山人(民國古琴第一人楊宗稷)齊名」王德愔(1894-1978),字珊芷,福州人,近代詞人王允皙之女。師從何振岱學習詩詞、古琴,又從林紓、周愈學畫,尤工扇面,得石谷之工致,兼煙客之神韻。為「壽香社八才女」之一,著有《琴寄室詩詞》。葉可羲(1902-1985),為葉大俊之女、船政名人葉伯鋆侄女。字超農,號竹韻軒主人,福州人。1925年入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師從肖俊賢、賀履之諸名家。同年秋拜何振岱為師,工詩詞,擅書畫,亦為「福州八才女」之一。1983年9月受聘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竹韻軒集》傳世。劉章甫,即劉欽(生卒年不詳,晚晴民國人),字章甫。祖籍貴州,先世宦閩,遂入籍於閩。劉欽精音韻之學,光緒己丑中舉後在龔易圖家處館,兼教古琴。時人評價其「本末兼審,妙闡玄旨,具有道氣,度其所詣,直不可以一藝盡之」。

陳永鏘書法《萬壑風》丨 仲尼式古琴琴銘

凡在稼軒琴坊購置的古琴,均可享受由國畫大家陳永鏘先生書寫琴銘。

陳永鏘

廣東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於廣州,198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嶺南畫派紀念館名譽館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1973年以來,作品歷次入選全國美展,七十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代表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畫冊29本,文集四本,詩集二本,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及國務院辦公廳、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廣州白雲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廣州市國家檔案館等收藏。

點擊查看相關內容:

翰墨弦歌-「稼軒」古琴文化展在「陳樹人紀念館」圓滿開幕

新聞丨平生雅意——稼軒古琴文化展暨秋季雅集開幕式圓滿舉辦!

漆·話丨琴簫和鳴—稼軒古琴漆藝文化展 · 展品搶先看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立春丨春風大雅,與您共賞中華之韻,華夏正音!

雨水丨千年雅器,大聖遺音

驚蟄丨絲桐金聲,品物皆春

春分丨高山流水閒中趣,鈞天雅奏太古心

清明丨綠水清心,落花為琴

穀雨丨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立夏丨 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小滿丨 君子之風,山高水長

芒種丨琴能動蒼海老龍之吟

夏至丨朱弦一拂清音在

小暑丨泠泠七弦琴,薰風拂夏日

立秋丨商風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諮詢電話:

漁公子  18820030364

相關焦點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已至,這些有關白露的詩詞你知道幾個?
    詩風瀟灑恣意的「謫仙人」李白在描寫白露的時候也不免在小清新中夾雜了一絲幽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相和歌辭·玉階怨》「玉階生白露」,詩的開頭就就道出了詩人當時所處的節氣——白露。
  • 白露丨從白露三候看生態環境保護
    白露丨從白露三候看生態環境保護 2019-09-08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秋過半,今日已是白露!
    說是寒,雖有些誇張,但早晚不饒人,清晨出門的時候人們時常有一種身處冰箱冷藏室的感覺。所以,"過了白露,長衣長褲"。正如諺語所說,白露身不露。古人說:"陽氣主生物,所樂也;陰氣主殺物,所憾也。故春葩含日似笑,秋葉泫露如泣。"時節的物象,被賦予了情感層面的意境。
  • 白露|秋的詩意,是浸潤在露水裡的靜美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五個節氣。嫋嫋的晨風輕輕飄過,撒落一地晶瑩的露珠,「白露」悄然而至。在如畫的秋天,攬一場秋雨潤朗,擷一抔秋實玲瓏,飲一掬秋露晶瑩,於泠然純澈的白露中,潤化清秋之心。一夜秋雨一朝涼。一場霏霏細雨,伴隨些許涼意,將白日的暑氣澆得一乾二淨。
  • 【二十四節氣專欄】小雪.積善而慶餘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時間是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40°,太陽位於赤緯20°16',正午太陽高度僅29°50『。"《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這一段文字正是說明了順應天道與否和我們自身之間的密切關係。「明道—順天—積善—修德」,這樣在到坤地的時候,我們才能留下生發的種子,才能留有餘慶。
  • 9月7日白露
    進入9月後,儘管白天的陽光還是很有勁道,但早晚越來越涼爽,空氣也比較乾燥,似乎有點秋天的味道了。周一(9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白露是由熱轉涼的轉折點,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雖然夏天還沒有退場,但是悶熱感會逐漸退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涼意。
  • 今日白露: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9月的第一個節氣,我們迎來白露。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9月7日至9日之間。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古人以四時配五行,認為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之際,花木尚錦簇繁盛,秋景宜人,農業生產也進入繁忙的秋收季節。莫負好時光。資料圖 多彩貴州網記者 楊昌鼎攝 白露三候:皆以鳥類物候體現一候,鴻雁來丨鴻為大,雁為小,是不同的兩種。鴻雁二月北飛,八月南飛。二候,玄鳥歸丨玄鳥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鳥,南飛帶來生機。
  • 中華好詩詞|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中華好詩詞|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2020-10-24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夜讀丨白露:露含疏月淨 空林望已秋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夜讀丨白露:露含疏月淨 空林望已秋 原標題: 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節令至此,正當仲秋,氣候一如春季,不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些花的顏色較春天更加濃豔,如秋海棠、木芙蓉、紫茉莉、雞冠花,特別是田野裡迎風招展的荻花,更是充滿詩情畫意。
  • 「詩詞鑑賞」清風至,白露生,那些優美的白露詩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已到了白露時節,秋的涼意漸濃,夏的熱仍存。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文人雅士寫了許多描寫白露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們去開闊一下眼界,領略一下詩中的白露到底是什麼樣的吧!
  • 「古人」張頷:齒頰餘香猶在(圖)
    中新網臨汾12月10日電 題:「古人」張頷:齒頰餘香猶在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我如果穿越回幾千年前的晉國,肯定能找到工作。」這是張頷先生在2005年冬天,面對《大家》訪談節目裡的一句打趣。  如今,這段視頻在「《大家張頷》——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百年特展」上循環播放。
  • 「二十四節氣」白露|秋風至,白露生
    「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是秋季轉涼的轉折點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後,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到來。白露時節正值秋季,中醫中有「秋燥」的說法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素食。同時,適當的食用一些粥品,如大米、麥仁、糯米、芡實等,再配上梨、芝麻、菊花等熬粥,可以起到益肺潤燥的功效,穿衣方面注意添加衣物。01 白露氣候特徵秋季氣候燥、涼、爽。
  •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今日白露】
    2020年白露時間 9月7日12時07分54秒。「白露」代表著由熱轉涼,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而在季節轉化過程中,豐收的秋季帶給了人們與健康有關的食物以及民俗。白露後,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早晨與夜間會有絲絲的涼意秋季的前兩個節氣立秋與處暑,雖無盛夏高溫,但還是酷熱天氣,因太陽所帶來的熱力未減弱。
  • 民諺:白露種蔥,寒露種蒜,白露三候有何寓意
    白露過後,除了是各種水果與穀物收穫的季節,另外,白露節氣降雨漸少,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過冬蔬菜作物的種植與生長。一、白露三候,有何說法?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 《紅樓夢》的「白露」時節,姑娘們在幹什麼?
    故有"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草上露水大,當日準不下"等等農俗之說。這個節氣,在《詩經》中亦有極美的詩句呈現,"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唐代大詩人元稹還寫過有名的《詠廿四氣詩.白露八月節》: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
  • 何當共剪西窗燭?
    上了二十多年的學,教了十多年的書,我所讀過的詩,不止三百首。但唯獨對李商隱的這首《夜雨寄北》情有獨鍾。淡淡的語氣,懶洋洋的欲說還休,看似溫存平凡的懷念裡,有暗暗地,令人心驚的傷感。 學生時代,初讀此詩,暗暗吃驚,頷聯和尾聯竟然可以如此循環往復,一抹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的輕愁竟悄無聲息得鐫刻在少女的心裡。
  • 故宮裸照攝影師在廣西柳州白露大橋再拍裸體照
    近日,一組拍攝於柳州市白露大橋上的人體藝術照,引發不少網友關注。這組照片的作者,正是故宮人體藝術照的拍攝者WANIMAL。白露大橋上拍人體照  據了解,這篇題為《柳州白露大橋「淪陷」,故宮偷拍人體的大師來柳創作pp》的帖文,最先由網友「鏡頭背後」發在紅豆社區柳州論壇,文字部分主要是對拍攝者WANIMAL的介紹,圖片3張,是在白露大橋上拍攝的人體藝術照。
  • 「白露逢單,地下不幹」是什麼意思呢丨小鄉聊天
    馬上就要到白露的節氣了,白露基本上是每年的9月7~9日之間,查看近二十來年白露時間多數是9月7日或者9月8日這兩天。白露的節氣意義是說從這一天起氣溫明顯降低,早晚睡覺要蓋被子,野地裡開始出現露水,常說「處暑十八盆,白露不露身」。
  • 白露詩詞賞析!既有白露未晞追愛之苦,又有白露洗空河漢明之空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所以有地方稱白露節氣為露水,露水還是中國無根之水之一。白露也有取白露水養生之風俗。《千字文》即有:」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和」雲騰致雨,露結為霜。「之言。白露契合於秋收和露。而後面很多詩詞雖不是描述於白露,但是卻集中於白露節氣之後,一般而言只有白露之後草才會有露呈現。
  • 《淨身神咒》的詳解+ 2020年09月07日 庚子年 乙酉月 癸丑日黃曆+今日白露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吃龍眼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