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你們的萌新博主小花我又來啦!
最近又新入坑了一部韓劇,看得著實有些上頭,這就是《九尾狐傳》。
韓劇《九尾狐傳》
也是由於韓劇《九尾狐傳》,讓小花突然想到了中國的歷史傳說當中最著名的九尾狐妖——妲己。
在中國的所有的古老的傳說當中,狐妖的故事並不少見,甚至有些泛濫成災,但都不似妲己一般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在大多數的故事裡,狐妖或為報恩、或為修煉,就算塗炭生靈、為禍人間,但真正做到禍國殃民的,似乎只有妲己。妲己之後,在華夏大地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她一般有著致命魔力的狐妖。
那麼,今天就讓小花就來扒一扒,有關於妲己和九尾狐到底有什麼樣的來歷和傳說。
九尾狐最早和玄狐、白狐等出現在原始宗教的圖騰信仰中,古書《山海經》也有關於九尾狐的相關記載。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裝如狐有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惑。
前面幾句,說得是九尾狐的外形和聲音:形狀如狐狸,有九尾,聲音像嬰兒,會食人。
到這裡,九尾狐的形象和大家固有的妖孽形象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最後一句「食者不惑」著實讓人不解,單看文言文,相信大家都不明白什麼叫「食者不惑」?
根據相關解釋,這裡的「食者不惑」,指的是雖然九尾狐吃人,但如果是人反過來吃了九尾狐,便不會受妖邪之氣的侵蝕。
九尾狐
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狐妖都作為妖邪而存在。所以,說來大家可能不相信,在很早以前傳說當中,九尾狐可是被當作祥瑞而存在的。
《呂氏春秋》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大禹在三十歲時仍然沒有成婚。一次,大禹路過塗山(據考證在今河南嵩縣)偶遇一隻九尾白狐,並聽見有塗山人在唱歌:「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大禹以此為吉兆,便求娶了塗山氏的女子女嬌為妻。
由於神話傳說記載得很晚,難免有人懷疑此傳說經過了後人的加工。於是便有人猜測,大禹所娶之妻非後世所說的塗山氏,而他在路途中所遇到的九尾白狐。
到了漢代,符命思想盛行,讓本來就作為圖騰神的九尾狐更是成了祥瑞的神秘象徵。在一些漢代的一些畫像石中,九尾狐經常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一起列於西王母的身旁,以示子孫昌盛。
神話學家袁珂先生指出,在隋唐以前,九尾狐和中國神話中的龍鳳龜麟一樣,都是屬于吉祥的生物。
但是,在宋元之後,九尾狐的形象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部《封神演義》祭出了一個美豔但禍國殃民的著名妖孽——妲己。
而妲己是九尾狐所幻化的說法,又可以追述到元代的《武王伐紂平話》(《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或稱《呂望興周》,為上、中、下三卷,就是宋代說話人的舊藍本,經元代說話人補充修訂,在至治年間(1321—1323)由建安虞氏刊刻的。)
宋元時期說話藝術興盛發展,說話人往往喜歡搜集神奇怪誕的傳說聳動聽眾,以此謀生,武王伐紂因年代久遠,史書中即有神話成分,又自先秦後流傳成不少神話故事,遂成為說話人絕好的講話資料。
在《武王伐紂平話》當中,作為九尾狐妖的妲己,已然不再是作為祥瑞而存在,反而成了禍國殃民、迷惑君王、殘害良臣的妖妃。到了《封神演義》當中,更是把狐妖妲己的禍國妖孽的形象推到了極致。
至此,以九尾狐為代表的狐妖,從此成了邪惡的存在。
對於史上最強狐妖,在小說《武王伐紂》中,淪為階下囚的妲己在刑場還在施展自己的作為妖孽的致命魅力,以迷惑儈子手妄圖撿回一條命。事實上,妲己差一點就成功了,儈子手被她蠱惑的五迷三道,差一點就要放她走了(這一段,傅藝偉版《封神榜》裡有演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最 後,還是被姜太公用降妖鏡逼出了原形——一隻九尾金毛狐狸,最終被裝進了袋子用木碓搗死的。
其實吧,不管是《武王伐紂》還是《封神演義》,到妲己被殺這裡,九尾狐妖的故事就應該到此為止了。
但是!
沒錯,還有——但是!
九尾狐的故事,並沒有因為《封神演義》的結束而結束,而是在這本小說之外,又有了新的延續。
在這個新的故事裡,《封神演義》當中化身妲己的九尾狐妖並沒有死,而且還成功逃脫了。
之後,九尾狐一直蟄伏於民間,但也有說法稱它逃到了印度,化身為摩竭佗國斑足太子的王妃華陽天。
九尾狐在摩竭佗國的經歷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總之後來九尾狐又回到了華夏大地,一直隱姓埋名。直到唐朝年間,九尾狐偷借日本遣唐使的船隻來到了日本。隨後,這個曾讓商朝滅亡的紅顏禍水,在日本又以次引發了一場傾國之亂。
就在九尾狐逃往日本的幾百年之後,一位名為「玉藻前」女子獲得了鳥羽天皇的寵愛和信任。
玉藻前。
這個在中國沒有多少名氣的妖怪,在日本可是相當有名,前幾年爆火的手遊《陰陽師》中,就有玉藻前的形象。
相傳,玉藻前最初名為藻女,為武士坂部夫婦收養,漸出落為美女。18歲時被欽點入宮,成為鳥羽天皇的女官,她貌美如花、溫潤似玉,琴棋書畫是樣樣精通,很快就得到賜名玉藻前。
接下來,玉藻前由於其的美貌和博識深得鳥羽天皇的寵愛,成為宮中最受寵的妃子,時光流逝,玉藻前憑著天皇的恩賞,權勢越來越大。
但不久之後,鳥羽天皇突得重病臥床不起,天皇家的御醫卻無法查明病因。最後由陰陽師安倍泰(清明的孫子)親判明是玉藻前作怪,原來這位寵妃根本不是人類,而是一尾來自中國的玉面金毛九尾狐。她日夜吸收天皇的精元,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取而代之。
眼見竊國的陰謀東窗事發,玉藻前倉皇出逃。
傳言最後她被安倍泰親鎮壓,但其野心和執念仍以「殺生石」的形態保留在那須野(現泰在的栃木縣那須郡周邊)時時刻刻等待著報復時機的到來,婦女小孩消失的奇怪現象的消息,鳥羽上皇在那須野領主須藤権守貞信的請求下,命令編成討伐軍,任命三浦介義明,千葉介常胤和上總介廣常為將軍,陰陽師安倍泰成為軍師,派遣八萬軍士出徵那須野。
到了那須野,討伐軍即受到由白面金毛九尾狐變化的玉藻前的攻擊,由於其強大的妖術而使討伐軍損失慘重,敗下陣來。
隨後幾番交戰,討伐軍屢戰屢敗,根本不是玉藻前的對手。甚至連前去助陣的陰陽師和僧人都一一戰敗。
最終,大軍在絕望之下發動總攻,以二十萬人為祭品,所有降魔者耗盡畢身修為,發動了鑑真大師的法箭,方才殺了玉藻前。
但是,這場災難並沒有就此結束。
九尾狐死後,其屍變化為巨大的毒石,散發出的毒氣殺死了附近的動物。村人後來稱之為『殺生石』。村人曾經多次請高僧為其鎮魂,但都為其毒氣所害。直到南北朝時代會津元現寺的第一代主持玄翁和尚才將殺生石成功破壞,被破壞的殺生石則飛散到日本各地。
不得不說,九尾狐的確配的「禍國妖孽」的名號,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她都憑藉一己之力掀起血雨腥風,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便是九尾妖狐的故事。
參考資料:《山海經》
《山海經全圖集》
百度百科等網絡資源。
如有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