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在我國社會有著崇高的地位,收入水平在全國屬於上遊,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律師行業,想要成為一名律師。那麼想要成為一名能夠獨立的律師,該怎麼做?具體請看下面的分析。
一、必須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是進入法律行業的準入門檻,每位從業人員都需要達到該證書,所以這是考取律師的前提條件。
國家司法部對報名參加法律資格考試的學生有各方面的限制。第一類,學生本身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具有本科或者是研究生學歷,即可參加當年的法律資格考試。第二類,非法學專業的學生,獲得全日制本科或者是研究生學士學位,在律師行業擁有三年的工作經驗,並出具相應的證明,也可以報考法律職業資考考試。
二、需要擁有一年的實習期
學生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以後,證明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想要成為一名執業律師,還需要按照規定,實習人員應當向省內接收實習的律師事務所提出實習申請,經律師事務所同意。在律師事務所或者是相關的法律部門為期一年的實習。
相關的單位在實習期會給給予考核,綜合一年的實際情況給出最終的評價。並把相關的材料提升到本省的律師協會,經律師協會考核合格的人員,自收到考核合格通知之日起三年內可隨時向司法行政機關申請律師執業。
三、注意事項
1、報名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人員需要擁有中國國籍,需要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2、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之後,考生需要在網上申請法律職業資格證,並需要到相關的部門進行現場的確認,最終才能領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3、國家統一規定,實習生的時間為一年。但是每個省份的律師協會所考察的內容以及評價的標準不同,所以考生需要到本省的律師協會了解詳細的實習要求信息,根據律師協會的要求,進行相應的實習,以免進入誤區,導致最終無法通過申請。
筆者總結:2018年開始,我國的司法考試改革完成,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明顯提高,法律行業的進入門檻降低。但是想要成為一名律師,還需要有長期的實習過程,還有經驗的積累,從拿到法律資格證書,到成為一名獨立的律師,大概需要5年到8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