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中國「僱傭兵」白曉保 講述真實伊拉克「國際僱傭兵」戰場

2021-02-15 神品火龍吟

」白曉保的傳奇經歷,也充滿了普通人未曾經歷過的種種。

  酷熱的伊拉克深夜,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升起的霧氣籠罩著整個城市。然而就在人們進入夢鄉之時,巴格達郊外,一聲槍響劃破了夜空。「就一槍,一槍直接就把悍馬的車玻璃幹穿了。子彈打到我胸口上,然後我就倒那了。最後是我戰友把我從車裡拖出來,萬幸,我穿著防彈衣。」白曉保至今仍心有餘悸。

 採訪視頻轉自 《和陌生人說話》

   以上驚悚的一幕似乎是美國大片中的情節。但在伊拉克,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國家持續動亂。薩達姆政權敗退之時,大量軍隊的武器流落市井。民間槍枝泛濫,槍甚至成為了孩子們的日常玩具。冷槍、爆炸也早已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常態。上文「大片」中的主人公白曉保,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農村小夥。這位幾乎一無所有,家徒四壁的「窮二代」,為何會選擇以命相搏,踏上這一片血色戰場?

    中國版《保鏢》

    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駐伊拉克,中方企業在伊拉克的安保重要性日益凸顯。但由於伊拉克本土安保人員常與地方武裝有所勾結,很多在伊拉克的中方企業只能開始僱傭中國士兵,來承擔營地內部的安保工作。這種負責企業安保的中國「僱傭兵」,也因此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僱傭兵」這個詞似乎並不是一個很正面的詞彙,因為很多時候這個詞會與策動政變、綁架暗殺、劫掠財物等等負面的行為聯繫在一起。曾經有一度,「僱傭兵」還被稱為是「戰爭動物」。然而如今,「僱傭兵」早已轉型為一種合法的戰爭服務業。士兵與所有其他行業一樣,按照合同辦事,有基本的保障。這些士兵都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有國際頒發的安保資質,早已不是我們想像當中「殺人不眨眼」的戰爭機器。

   

 白曉保正是中方企業僱傭的士兵之一,在伊拉克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這位黃皮膚的小夥子上演了一場中國版的《保鏢》。2012年,25歲的白曉保來到了伊拉克,成為某中國企業高管的貼身保鏢。在這座戰爭城邦裡,經受著血與火的考驗。

    1987年,白曉保出生於陝西鹹陽一戶普通農家,五歲時他跟隨在西安務工的父母進城讀書。身為家中長子的他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擠在小小的出租屋裡。

    白曉保的父親當時是給人修自行車的,母親就進一些襪子去擺攤。他每天會給父親送飯,然後晚上騎著三輪車,幫父母把今天一天的貨物都帶回來。

    因為家境特殊,相比於同齡人,白曉保更加敏感。在學校裡,他常因一言不合,和同學發生肢體衝突。又因長得人高馬大,會些武術,白曉保很快便因「會打架」在學校裡立下了名號。

    「我媽去學校的時候已經不會問為什麼了。都是先找別人把錢借好,然後去學校先領別人去看病,然後再給校長道歉。有的時候我也很無奈,感覺自己不爭氣,但我想不到用什麼方式去把矛盾進行化解,所以只能用武力進行解決。」

    十五歲時,正讀初二的白曉保因與老師發生口角,將老師打傷,被學校勸退。無心向學的他從此開始在社會上遊蕩。他學過理髮,在網吧當過網管,在建築工地當過工人。既沒有學歷,又沒有背景,也許自己今後的人生軌跡,也將慢慢向父母靠攏。但在十八歲時,一次意外,卻徹底地改變了一切。

    白曉保的父母害怕兒子成天再社會上遊蕩會惹出事,於是低三下四找關係,將白曉保送到了西安武裝押運隊,做了一名押運員。一天,訓練中的白曉保突然接到家中急電,十四歲的弟弟被人砍成了重傷,正在醫院搶救。一家人在醫院裡守了三天,弟弟才被救了回來。看到弟弟脫離危險後,白曉保放心地回到隊上。然而,沒過多久,他再次接到家人的急電。

    沒想到,當母親累得趴在床邊睡覺的時候,弟弟趁機偷偷跑了。以白曉保的名義,找了一幫人,去把那幫人挨家挨戶全砍了。

    因故意傷人致重傷,十四歲的弟弟被捕了,判刑六年。接到法院的判決,父母親沉默不語,白曉保則一拳擊穿了出租屋的牆壁。白曉保兄弟倆自小感情深厚,因為父母工作忙碌,大四歲的白曉保一直十分寵愛弟弟。而此時,母親的一句話卻將白曉保徹底擊垮。

    「她說如果車輪子不轉的話,它(佔)著你嗎。就是說我當時如果不那麼好鬥的話,不沒事跟我弟教這個教那個的話,我弟可能就進不去,是我做一個哥哥的失職,是我沒把自己的弟弟帶好。當弟弟進去之後,我其實有一段時間也自暴自棄過,每天都在喝酒。喝完酒之後,就會去大馬路上去晃,坐在一個地方,我就在哭。我感覺自己好無能為力。就是說對於種種的一切,這個家庭,我無能為力。」

    弟弟入獄不久,白曉保的奶奶也因病去世。葬禮上,父親選了一個骨灰盒,但親戚們卻覺得太貴,堅持要便宜的。覺得傷了自尊的白曉保無法按捺心中的憤怒,和親戚產生了衝突。讓所有人吃驚的是,一向溫和的父親卻在此時甩手給了自己兒子一巴掌。靈堂內頓時安靜了下來,只留下兩父子默默地抽噎。白曉保明白父親打自己一巴掌的意思。因為你們兄弟不爭氣,這個家庭再也沒有與他人爭執的權力。對於這老實的白家人來說,最大的羞恥莫過於自己的孩子犯罪入獄。

    這次衝突之後,19歲的白曉保決心要承擔起長子的責任,將家庭拉出深淵,他辭去工作、告別家人來到了北京,成為了京城裡數萬名保安中的一員。然而幾年下來,當初的信誓旦旦依舊不過是場泡影,白曉保仍住在保安公司的集體宿舍裡,每月工資不到月底幾乎就乾乾淨淨。白曉保有些灰心。一天,他無意間看了一部電影《保鏢》,裡面的主人公讓他印象極為深刻。

    看到影片中的保鏢風光的模樣,白曉保感覺自己一身武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而更重要的是,這個職業意味著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不久,白曉保打聽到有中方企業在伊拉克招募安保人員,並有機會成為職業保鏢,工資更是比國內要高好幾倍。

    白曉保相信,這是他唯一能幹好的事,他認為能幹好的事。

    以命相搏的「血色」逆襲

    2012年,25歲的白曉保來到了伊拉克,成為了這個國家數百萬「僱傭兵」中的一員。然而,剛燃起的熱情很快就被澆了一盆冷水。進入營地,白曉保發現僱主並沒有給他配發槍枝,他的工作也從「安保」變成了「看大門的」。這時候白曉保才知道,原來「僱傭兵」也分等級。自己這種不配槍枝不出營門的安保人員,也被稱為僱傭兵裡的「農民工」,薪酬更是行內最低。

    白曉保說:「那時候一個月就是三萬多吧。一開始我挺知足的,因為我不知道別人的工資是多少。到後期的時候,我才發覺,我的這些薪資,原來太少了。」

    既不願「看大門」,也不願就此拿著行內最低工資混日子。白曉保開始主動尋覓成為真正「僱傭兵」的機會。不久,營地內一位重要官員外出,提出要一名中方安保陪同,他抓住機會主動請纓。然而,這第一次外出執行任務,幾乎就讓他有去無回。車隊剛駛出營區,前車就遭遇了爆炸襲擊。

    「回營地的時候,業主從車上一下來就一頭栽地上了。我們都以為死了,其實不是,是他嚇軟了。我當時也嚇得那兩個腿不由自主的在抖,就是特別特別害怕。」

    此時白曉保開始明白,這營地內外就如同兩個世界。一堵牆隔開的不僅是佣金的差距,更是風險的高低。在僱傭兵這個行業裡,要想掙大錢,就得冒大險。儘管,第一次外出任務被意外打斷,但這個膽大好學的小夥子,還是給僱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他所願,不久白曉保就被籤約為營地高管的貼身保鏢。他的保鏢夢終於實現,而他真正的冒險生涯也剛剛開始。

    遠方的牽掛

    偶爾,在戰鬥的間隙,白曉保會找機會跟家人視頻聊天。聊天前,為了讓家人放心,他會將所有跟軍事有關的東西,比如說槍啊,頭盔啊,防彈衣啊……都收起來。他每月的工資也是直接打到母親的銀行卡上。他讓父親賣掉了摩的,不再讓父母工作。在親戚朋友和家人的口中,他早已成為了人人誇讚的好兒子,掙了大錢的有出息的成功人士。而讓白曉保更加欣慰的是,出獄後的弟弟變得成熟了,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很有可能今年年底便能成家。

  
    但今年已快三十的白曉保卻無暇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他說他可能還得在伊拉克再幹上幾年。他掰起手指數了數,今年年底得把弟弟婚事給辦了,還要在西安給家裡買上房子,得給父母存好養老錢……在節目中,當白曉保被問到什麼時候輪到你自己呢?他想了想說,也許等自己安頓好父母和弟弟,他可能才能回來過自己正常的生活吧。

    對白曉保來說,正常的生活很簡單,「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妻子,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汽車。每天晚上都可以跟自己的愛人,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塊入睡。早上起來的時候,妻子去做飯,然後孩子嗲嗲跑過來,把你叫醒。然後今天剛好是星期天,吃完飯我們可以出去玩,這就是我想的。

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賺錢」就是白曉保做「僱傭兵」的原始動力和終極目標。這個理由也許會讓很多習慣於媒體中各種宏大、正能量詞彙的觀眾感到吃驚,但它卻足夠真實。真實反映了一個80後「窮二代」的真實人生。一個底層的小夥子要完成血色逆襲,只能以命相搏。其實對於如今的80後、90後,「夢想」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白曉保也有夢想,但在家庭的重壓之下,這種夢想對於他是奢侈的,賺錢養家才是他首先要考慮的。就像白曉保在節目裡說的,「只有等他安頓好父母弟弟,他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中國小夥為了100萬酬勞,不顧性命去伊拉克當僱傭兵,如今怎樣?
    導語:中國小夥為了100萬酬勞,不顧性命去伊拉克當僱傭兵,如今怎樣?引言如果想知道在戰場上誰的作戰能力最強,只需要知道這場戰役當中,雙方究竟有沒有僱傭兵。人生經歷伊拉克是一個戰亂不斷的國家,也是僱傭兵經常出現的一個地區。中國有一位小夥,他為了100萬酬勞,不顧性命去伊拉克當僱傭兵,如今怎樣?這個小夥是一個來自我國陝西的熱血青年,從小時候起他便懷揣保家衛國的決心,希望能夠踏入戰場。
  • 為了100萬酬勞,不顧性命去伊拉克當僱傭兵的小夥,現狀如何?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來自陝西的小夥兒,他從小就有一個保家衛國的夢想,於是他開始鍛鍊身體並學習武術,最終成為一家中國企業的僱傭兵,前往伊拉克保護中國人民的財產安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得到了100萬人民幣的酬勞。這個人就是白曉保,他25歲那年去了戰火紛飛的伊拉克當僱傭兵。現在多年過去,他的情況如何呢?
  • 8年前陝西小夥為百萬年薪,去中東地區當僱傭兵,現在怎麼樣了
    ▲伊拉克照片01伊拉克「僱傭兵」中國企業入駐伊拉克後很多都是伊拉克提供強烈的安全保障的▲伊拉克僱傭兵02白曉保選擇了做「僱傭兵」白曉保就是這些僱傭兵其中的一位從這以後白曉保就成為了一名押運員,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原本白曉保平靜的生活,白曉保18歲那年弟弟因為招惹是非,打架鬥毆被他人砍傷,住進了醫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康復,出院後的弟弟並沒有吸取教訓,卻以哥哥白曉保的名義召集了很多人將對方砍傷,也因此弟弟被判罪6年。
  • 陝西小夥為掙100萬,報名去伊拉克當僱傭兵,後來怎樣了?
    這位陝西的小夥子,就為了掙到100萬薪酬,不遠萬裡報名去伊拉克成為了僱傭兵,如今他境遇怎樣?他就是白小保,一位曾經轟動一時的衝動小夥。白小保在小時候,就有一個宏大的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軍人。他希望自己可以走上戰場保家衛國,用自己槍林彈雨的每一天,換來身後百姓的平安康健。
  • 都說僱傭兵拿命掙錢,到底能掙多少錢?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僱傭兵給其他人帶來的只有死亡和痛苦,而促使他們打仗的唯一動機就是錢。那麼,僱傭兵的工資到底有多少呢?其實,僱傭兵的工資和出身、執行的任務、危險程度等等多種方面掛鈎。首先就是出身,僱傭兵畢竟是刀尖舔血的工作,曾在什麼樣的單位服役就證明了其一部分的能力。所以價格和其出身有很大關係。例如原美國俄羅斯特種兵的功價格就比較高。
  • 【全戰·知識】揭秘僱傭兵,年薪百萬的戰爭工具!
    (資料圖:廓爾喀僱傭兵) 在中國周邊,最有名的莫過於來自於小國尼泊爾的廓爾喀僱傭兵,他們來自於尼泊爾加德滿都以西的廓爾喀村,以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忠誠僱主聞名於世,他們特別喜歡佩戴彎刀,這也成為廓爾喀僱傭兵的標誌性裝備。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期間,英軍的廓爾喀僱傭兵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 動態 | 《戰狼2》裡的僱傭兵:兩手沾血的戰爭動物為什麼卻視中國為禁地
    影片中,吳京扮演的前特種兵與「歐洲薪酬最高的僱傭兵」殊死戰鬥,場面驚險震撼。而僱傭兵戰鬥力之強大,屠殺平民之心狠手辣,也給觀眾留下深深的印象。那麼真實的僱傭兵又是怎麼樣的呢? 僱傭兵有很長的歷史,古希臘人曾經僱傭馬其頓人保衛自己的首都,羅馬人為保衛自己的帝國也曾使用過日耳曼部落打擊來自東方的敵人。美國南北戰爭中,具有豐富狩獵經驗的德國人也曾被雙方軍隊所僱。
  • 以黑水公司為例,解讀國外僱傭兵和中國保鏢的異同
    而中國保鏢公司如:國內知名的保安公司七兵堂國際保鏢公司,前身是由7個退役特種兵發起的提供私人保鏢、女子保鏢特衛、中國特種保鏢、華人安保等服務的保鏢公司。黑水公司發展機製成熟,中國保鏢培訓公司則是剛剛興起,需要多向黑水等公司學習借鑑。
  • 僱傭兵有那麼好當?四項苛刻條件缺一不可
    如果有可能,那麼最好進入偵察部隊或特種部隊服役,因為擁有特種作戰背景的僱傭兵在國際市場上將更具有競爭力,其待遇和酬勞也會高於常規部隊。當然,如果實在進不了特種部隊,那麼常規部隊中的技術崗位同樣也擁有很強的競爭力。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僱傭兵月薪達1萬美元,面臨的危險也難以想像
    說起僱傭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群以金錢為目的而參戰的特殊兵種,只要有錢任何人都可以僱到,同時也不受道德和國家的限制,不分對錯是非,唯一的真理就是金錢。一般來說軍人在退伍之後都想好好陪伴家人,過上穩定的生活,可為什麼還有很多退伍兵選擇加入僱傭兵組織呢?其實原因有兩點。首先當然是為錢,拿美國的特種兵舉例,服役時年薪大概有5萬美元,另外還有各種補貼。而退役之後能幹的工作不多,薪資水平也普遍較低,在豐厚待遇面前自然會心動。另外這些軍人習慣在戰場廝殺,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存在感,既能得到錢又適合自己,何樂而不為。
  • 僱傭兵為了賞金進入戰場,每天能賺多少錢?這點錢值得去拼命?
    不同於各國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僱傭兵一般都是在戰亂地區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為了得到賞金而參與一些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專業的僱傭兵團隊可以接受僱主的押韻、保衛、營救等多種任務,那麼這些為了錢財進入戰場的僱傭兵每天能賺多少錢呢?答案或許讓對僱傭兵頗為好奇的同學頗為失望。
  • 陝西白曉寶:為100萬酬勞,跑去伊拉克當僱傭兵,回國後怎樣了
    > 陝西白曉寶:為100萬酬勞,跑去伊拉克當僱傭兵
  • 新時代僱傭兵早不玩政變了,黑水老大都都跑來中國掘金
    冷戰結束後初期,隨著被壓制的各類政治矛盾暴露出來,僱傭兵市場著實繁榮了一陣,南斯拉夫內戰和車臣戰陣吸引了大量僱傭兵,在南斯拉夫,來自中東和歐洲的僱傭兵們不僅成為戰鬥力最強的軍事力量,承擔為不同派別培訓武裝人員甚至直接上陣參戰的任務,而且還犯下了驚人的戰爭罪行。
  • 進擊的僱傭兵:《危機13小時》
    電影《危機13小時》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  《危機13小時》講述了六名僱傭兵,受僱保護中情局的秘密據點,在混亂的城市班加西,到處是充滿敵意的武裝組織,僱傭兵們兢兢業業的履行著職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手中的武器和身邊的隊友。
  • 中國軍人吳鑫磊,退役後遠赴法國當僱傭兵,現狀讓人沒想到
    今天我們就來講當年那個為了能夠拿到法國國籍,去到法國當僱傭兵的23歲的小夥子現在怎麼樣了。這個23歲的中國小夥子名字叫做吳鑫磊,曾經在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區當中當一個戰士。在部隊的這麼多年訓練,他學會了許多的知識本領和專業技能,軍事素質過硬,在部隊當中有著良好的表現,受到上司的器重。當偵察兵的五年時間裡,極大地培養他的個人能力。
  • 當一個歐洲中世紀僱傭兵都需要什麼條件?
    但歷史上,真實的僱傭兵徵召是一件正式且複雜的事情,絕不是隨便找些社會閒散人員就可以的。中世紀的歐洲是封建社會,國王是最大的領主,之後層層分封,從顯貴的公爵到普通的騎士,不一而足。當時沒有現在的常備軍制度,要打仗的話只能靠臨時徵召的封臣或者僱傭兵。而根據封建義務,封臣的服役地域和期限往往有限,所以對於中世紀的很多好戰的君王來說,僱傭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 他是「僱傭兵之王」,一生發動20餘次政變,宣稱要建立僱傭兵國家
    而在戰場上,僱傭軍便如同一柄「無堅不可摧,無往而不勝」的利器。因為僱傭軍只為自己的僱主效力,收人錢財與人消災。所以僱傭軍沒有國家為之提供後援,也不受《國際法》和《日內瓦公約》保護。在國際社會上,僱傭軍的存在一直爭議不斷。曾經便有一位法國人,想要建立一個僱傭兵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