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楊朝文 通訊員 高卓林 文有斌 華容報導
越是危急時刻越要衝鋒在前。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崗位就是一個堡壘,身著紅色馬甲的黨員志願者成為各地戰「疫」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華容縣三封寺鎮墨山鋪村的鄒應光就是其中一員,從大年三十開始,他便主動請纓,自願投身一線防控工作,從「守卡員」到「治陋員」,再從「紀檢員」到「網格員」,連續30多個日日夜夜,他始終堅守崗位,誓言堅守到疫情結束那一天。
奮戰防疫第一線,黨員志願者鄒應光(左)每天入戶走訪登記來訪和外出人員動態。
有著28年黨齡的鄒應光早年在北京經商,回鄉後收購當地糧站,開始投資興辦新能源油廠。2014年,他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貫徹落實集中建房理念,在墨山鋪村投資近800萬元建設的墨山社區成為華容縣農村集中建房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風景線。
2019年是鄒應光收穫滿滿的一年,籤約多個項目,日夜奔波勞累。臘月二十九晚上,他把務工人員的工資全部結算完畢後,才算鬆了口氣,準備春節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大年三十下午,當老鄒一家正在吃團年飯時,村裡的廣播響了,村支書程正紅在廣播裡傳達了省市縣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村民個人防護注意事項,號召村民爭當疫情防控的參與者、宣傳者、監督者,不聚會、不聚餐、不串門。
按照防控部署安排,三封寺鎮在位於墨山鋪村的君山區與華容縣交界處設置關卡,每班安排一名醫生、一名警察、一名鎮幹部和一名村幹部值勤,對往來車輛和人員進行檢查。但因為此處車流量多,工作難度大,急需更多的力量前來支援。就在村支兩委負責人正發愁時,鄒應光主動給程正紅髮來簡訊:「本人願意為疫情防控做任何事,不計報酬,隨叫隨到,敬請支書隨時吩咐,中共黨員:鄒應光。」
檢查關卡值班人員每天三班倒,每班值勤8個小時,鄒應光主動要求把自己安排在16:00至24:00這個最難熬的班次。每天下午3點50左右,鄒應光都會戴著口罩、穿著紅馬甲提前來到值班卡口,對每輛車、每個人都仔細問詢,查看身份證件,協助量體溫,登記信息,勸返不能通行的車輛和人員。
口渴了,就到帳篷裡喝口水,站累了,就趁著車輛少的時候到凳子上坐一會兒,餓了就端著盒飯站在外面吃,有時剛扒兩口飯,就來了過路車輛,他只好放下筷子做登記,天氣很冷,飯菜很快就涼了,一想到晚上還要熬那麼久,只能將就著把飯菜吃完。晚上的氣溫比較低,但過往的車輛卻一直沒有停過,尤其是風雨天氣最為難熬,腿凍得直打哆嗦,一個班下來,總是累得腰酸背痛,但鄒應光沒有叫過一聲苦。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村裡有困難時,我出來做點事算不了什麼,我會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直到疫情結束那一天。」關卡撤除後,鄒應光又自願當起了村裡的治陋員、紀檢員和網格員,耐心勸導村民喜事不辦或緩辦、喪事簡辦,教育、勸離聚眾打牌村民,並每天入戶走訪,詳細登記每家每戶來訪和外出人員情況,詢問是否有發熱、咳嗽、咽痛等7類症狀人員。在他的努力下,網格內的30戶村民也逐漸轉變思想,主動做到嚴格落實防疫措施,不扎堆、打牌、串門和聚餐,徹底封堵病毒傳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