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2020-12-22 小虎有話說

根據文獻記載,西安附近的唐代帝陵除乾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陵墓)外,全部被起義軍盜掘。盜掘到乾陵的時候,突然天氣變了,起義軍就收手了。所以按照文獻的說法,只有乾陵沒有被盜。考古隊勘測了乾陵,找到了墓道口,發現墓道口完好,認為文獻有可能是準確的。洛陽附近還有一座帝陵,有沒有盜掘過就不知道了。

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我給的統計出自北京故宮編的《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一書,這本書是故宮前院長鄭欣淼主持編寫的,其數據仍在被現任院長引用,徐邦達先生是故宮泰鬥,書畫方面的事情不可能繞過徐先生。其實吧,比較兩個博物館的藏品,說哪家「更好」很難,因為標準難以統一,你多一件青銅器,我多一件瓷器,又不能說青銅器和瓷器哪個更重要。我覺得至少可以這樣講,就精品總數來講,北京更多,不管用大陸還是臺灣的文物等級分類標準,北京的最高等級文物肯定是臺北兩倍以上。

就覆蓋範圍來講,北京更全(應該說是中國文物方面全球最全),北京故宮公布了文物統計分類結果,真是什麼朝代都有,什麼類別都有。再說瓷器,臺北在瓷器方面的優勢就是你說的那三類,但優勢不明顯。宋代名窯就拿汝窯來說,臺北只比北京多一件。明代官窯,北京也是數千件,現在正在展弘治正德的,可以去看看,洪武到成化已經展過了。清代琺瑯彩確實臺北多很多,本來總數也沒多少,裝不了幾箱,但清朝官窯品種太多了,琺瑯彩只是其中之一。其他比如說元青花,臺北很少吧,北京不僅有不少元青花,還有更珍惜的元代青花釉裡紅。再比如唐代名瓷首推秘色瓷啊,秘色瓷裡的名品瓜稜瓶,北京有三件……臺北的瓷器展,精美是精美,但缺項太多了,遠沒有北京故宮文華殿瓷器展全面。

雖然臺北瓷器數量遠少於北京, 但是坦白講臺北的琺瑯彩和汝窯質量均是無可比擬,汝窯別看北京比臺北少一件 ,精品幾乎都在臺北,這裡面的價值差太大了。琺瑯彩更別說了,臺北館藏琺瑯彩數量和質量均是世界之最。如果在一級以上再定個特級,臺北這些都是特級了。

當年人們的鑑賞水平和口味決定了拿到臺北的文物是以官窯瓷器和書畫玉器為主。臺北因為沒有發掘品,只有傳世品在門類方面不夠齊全,但宋明清官窯的精品比北京多,因為這當時人眼裡,宋明清官窯精華集中在五大名窯、永宣成、康雍乾。徐邦達先生的《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對清宮收藏的書畫作品列表明示,哪些被拿去臺灣,哪些留在北京沒有散佚出去,哪些散佚出去又收回來或繼續散佚在外。都有明示。 還註明石渠寶笈或秘殿珠林記載的庋藏處, 部分作品,徐給出了鑑定意見。

北京故宮不僅有建築。很多人都沒去聽武英殿,進了午門,奔著太和殿就去了,然後就是後宮,卻忘了太和殿廣場西側就是常年展出書畫作品的武英殿,而且,不要錢啊。50元人民幣,不僅能看世界最輝煌的皇宮,還能看到最偉大的藝術作品,只可惜石渠寶笈特展之後,去武英殿的人又沒多少了,以至於每次去都很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看個夠。自私點,當然希望不要太多人知道,可是真心希望更多的中國人去多了解的文化。

總共三千個箱子怎麼裝都不夠,裝哪種文物都不夠……先強調一下,歷史文獻很重要的,不然咱們國家不會花那麼多錢建設國家圖書館和歷史檔案館,現在一套古籍上千萬的例子已經不少了,不比器物便宜,呵呵。當時文物遷臺從南遷文物中挑了三批,當時的文物觀念是書畫、青銅器、瓷器優先,前兩批運得比較和平,應該是稍微挑了下的,第三批運的時候出問題了,卸了一半下來讓位給逃難的人,從結果看書畫青銅器確實運了不少,瓷器因為總體數量太多,也只能運一小部分。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展覽處,那麼臺北故宮裡面有什麼呢?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從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挑選貴重文物運轉臺灣,還有一批則是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都被放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藏品更好,臺北故宮運走紫禁城多少藏品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藏品,同根同源,臺北故宮80%以上的藏品來自於北京故宮(紫禁城)。 1931年,東北、華北告急,故宮理事會決定,把故宮的一部分文物南遷,躲避戰亂。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從臺北到北京,我在故宮「拍」文物
    本次SELF講壇上,李翰瑩分享了她與故宮的故事。「文物、詩詞、戲曲以至於禮教,是祖先留下來、中華文化基因中最美好的精華,也是我們生而就擁有的文化基因。」從1992年斥資出版第一張故宮電子光碟,到獲得臺北故宮授權建立文物資料庫,作為「把故宮帶回家"的實踐者,李翰瑩讓文化基因融入現代家庭生活,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最美的基因。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由於場地限制,只能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文物展出,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所以按照展品每三個月五千件、每年兩萬件計算,這裡的70萬件藏品,要全部展出一次,需35年。所以其收藏量還是非常巨大。二、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鎮館之寶有哪些?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開奔馳
    「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這條微博一出,我的第一反應是:單霽翔院長不是退休了嗎?故宮又舉辦什麼與年輕人同樂的活動了嗎?是哪個幸運兒有幸能把車開到太和殿門口撒歡?可是看著看著,我發現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文物696344件,然而日常對外展出的文物僅有2000餘件,未展出的大量文物在哪裡呢?答案就是臺北故宮後面的那座山,建造時工匠將山掏空,展出的文物在館內,普通的文物放在庫房,而精品中的精品則嚴密保護在山洞中,裡面各個角落都裝滿了監控和紅外報警設備,想從山洞裡盜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 北京故宮失竊引臺北故宮關注 「立委」質詢安保問題
    北京故宮日前發生失竊案,臺北故宮的保全問題也引發各方關注,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十六號上午到立法院備詢時提出保證,強調零事故是唯一的目標,但今年三月份臺北故宮發生斷電事故,還是受到在場立委輪番炮轟。日前北京故宮寶物遭竊,保全問題引起關注,藏有68萬件珍貴文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三月間,也因不斷電系統發生故障,停電六小時,16號上午,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到立院備詢時,做出說明。立委翁金珠:「這真是不可思議,斷電六小時,你知道斷電幾分鐘,就可能發生,這個國寶失竊的問題。」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那個是報導錯誤。」立委翁金珠:「那是斷電幾分鐘?」
  • |文物|北京故宮|藏品_網易訂閱
    :遠古人類初期——公元1840年  文物特點: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  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更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一流博物館」。:炎黃遠古時期-夏朝-清朝  有一種說法是:建築看北京故宮,而文物則要看臺北故宮。
  • 故宮裡的手藝人:在給故宮文物治病的高手
    作為目前唯一一部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新穎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地梳理了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的「復活」技術。5年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製片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雷建軍走進故宮,編寫了10萬字的有關故宮文物修復的調查報告,他希望拍攝故 宮裡的手藝人,做一個真正體現當代故宮的片子。
  • 喜馬拉雅獨家上線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講述國寶檔案節目
    周功鑫將在節目中揭秘國寶檔案,從陶器、玉器、繪畫、書法、珍玩六大類別講述151件臺北故宮藏品和這位31年「宮內人」的研究心得,為兩岸同胞奉上一場難得的文化饗宴。  近年來,喜馬拉雅持續打造優質內容,葉嘉瑩、傅佩榮、閻崇年、易中天、張其成等百餘位歷史人文名家相繼在喜馬拉雅開設音頻節目,這些精心製作的歷史文化好課也在喜馬拉雅表現搶眼。
  • 我國實際上有四座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其他三座你知道在哪裡嗎?
    說起故宮,相信每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雄偉壯觀的北京故宮,它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神秘的傳說吸引著世人。但你知道麼?我們國家實際上有四個故宮,除了北京故宮,還有三個在哪兒?咱們一起去看看吧。中國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宮廷宮殿,歷史上曾居住過24位皇帝,被稱為「紫禁城」。
  • 【風雲】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兩岸故宮剪不斷的緣分
    今年10月8日,馮明珠在慶祝建院90周年的晚宴上連說了幾個感恩,其中有一個就是感恩動蕩年代南北輾轉護運故宮文物的人。她後來告訴我說,「他們使故宮文物當年免於日本的摧殘,這就是文化傳承,我是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馮明珠細說:「郎世寧來華300年適逢本院建院90周年,應該也要好好來紀念他,特精選郎世寧相關文物一百組件展出,除了院藏,還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及義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老院商借了11件畫作。故宮博物院截至今年七月底共典藏有69萬6344件冊;相較原初承繼清宮舊藏,新增近1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