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守護黃河「幾」字彎

2020-12-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九曲黃河新時代新生態】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河口鎮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託克託縣,是黃河上遊與中遊的分界線。

  站在河口鎮黃河觀景臺放眼望去,坡下不遠處是靜靜流淌的黃河,坡上是集中連片的生態林,沿岸綠樹護堤,周圍已經形成了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這裡從前是荒坡、沙灘、鹼地,現在全部種上了樹,共有5000多畝。

  黃河像母親般眷顧滋養著內蒙古,出黃土高原一路向北,穿沙闢石,百折奔流,在陰山之南劃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幾」字彎內,黃河內蒙古段全長830公裡,流經烏海、阿拉善、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6個盟市,51個旗縣。

  作為黃河流經長度第二位的內蒙古,也以拳拳赤子之心守護著母親河,肩負起守護黃河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責任和使命。

  按照生態保護為前提,汙染防治為根本,節約用水為保障,綠色產業為基礎,城市群圈為龍頭的「五為」原則,內蒙古著力打造沿黃生態走廊帶、沿黃綠色經濟帶、沿黃文化景觀帶,努力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建設千裡沿黃生態廊道,讓黃河成為清源永流的生態河

  站在烏海黃河東岸,快艇劈開水面,紅嘴鷗、赤麻鴨輕快掠過,烏海湖如同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高山、沙漠之間,渾然天成。7年前,這裡是侵害黃河的沙丘與荒漠。

  黃河流經內蒙古有70%處在乾旱和半乾旱區域,大量泥沙入河威脅著黃河。黃河進入內蒙古第一站,便遇到了烏蘭布和沙漠的侵擾,10年前每年300萬噸的泥沙湧進黃河。

  守護黃河,首要是「治沙」和「防沙」。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空間一體化保護和治理,內蒙古特意加了「沙」。沿河6個盟市聯手著力打造沿黃生態走廊帶。

  烏海和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聯手治理黃河兩岸沙丘。在磴口縣,曾經有一句民諺流傳甚廣:「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磴口人民眾志成城矢志不移,接力種樹種草治沙護河,一代接著一代幹。該縣首任縣委書記楊力生1950年上任伊始,提出「沿沙設防,植樹造林,沿河築堤,沿堤栽樹,營造黃河護岸林帶」。「大漠愚公」謝恭德帶領妻兒老小挖渠開荒,堅持植樹造林40年,硬是讓5000畝寸草不長的沙漠披上綠裝。

  目前在黃河西岸,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建起了154公裡護河林帶,林地面積42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04%擴大到現在的20.56%。

  而與烏蘭布和沙漠一河之隔的工業新城烏海,實施了內蒙古最大的水利工程。2013年,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歷時5年建成,集黃河生態修復與發電一體,現在庫區已經形成了118平方公裡的湖泊,當地人稱「烏海湖」。統計顯示,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後,進入黃河的泥沙由7%減少到2%。

  烏海牢牢堅守生態底線,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先後實施黃河庫區大壩綠化等多項重點生態工程,形成了烏海湖西岸3000畝防護林帶、東岸3萬畝環湖生態綠地。

  為永保黃河安瀾,內蒙古規劃800公裡長的黃河內蒙古段兩岸建設沿黃生態廊道,各地持續接力建設,採用多樣化的手段構築沿黃安全生態屏障,還黃河以清流。

  鄂爾多斯市是內蒙古黃河流經最長的地區,採用多方投入參與的修復建設模式,湧現出億利、東達蒙古王等一批沙產業龍頭企業,實現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覆蓋度「雙提高」,入黃泥沙量由過去每年1億多噸減少到5000萬噸左右。目前,毛烏素沙地治理率達70%,庫布其沙漠植被覆蓋率達53%。

  南海溼地是九曲黃河給包頭的饋贈,也是我國緯度最高的黃河溼地。為了保護這片珍貴的溼地資源,10年前,包頭市南海溼地管理處成立了溼地保護站,綜合開展溼地保護與合理利用。

  南海溼地管理處溼地資源管理科科長苗春林見證了這裡生態保護的成果:「10年來,南海溼地水清了、鳥多了、面積大了,鳥類由過去的77種增加到229種。我們這裡生態環境變好了,更宜居了。」如今,南海溼地面積由過去的1585公頃增加至2992公頃。由於溼地生態服務功能明顯改善,該溼地被專家譽為包頭市的「五庫」——碳庫、水庫、氧庫、食品庫、基因庫。

  黃河進入呼和浩特託克託縣段,便是有名的走西口碼頭「河口鎮」,這裡既是沿黃一帶的生態脆弱區,也是沿黃生態走廊建設的重點區域。託克託縣沿黃生態走廊建設累計造林面積6.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6萬畝,退化林修復工程1.8萬畝。

  託克託縣委書記李春燕經常在黃河邊查看水情,他說:「我們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劃定了3.3公裡沿黃生態保護區,推行了河長制、湖長制,嚴格執行24小時入黃水質監管。在加強天然林保護的同時,我們啟動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程。」

  打造綠色產業帶,讓黃河成為負載人民生產生活的幸福河

  9月20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海、陝西榆林沿黃城市第四次聯席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發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倡議書》,攜手治理工農業生產向黃河排汙,建設綠色產業帶。

  內蒙古沿黃流域,是內蒙古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崛起了「呼包鄂」城市群。全區75%的發電量、80%的煉鋼和50%的有色金屬,全區絕大部分煤化工、裝備製造、農畜產品加工、建材、大數據等產業均集中於此。

  內蒙古沿黃地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遏制工業和農業排汙。今年8月,黃河岸邊運行了近20年的準格爾小機組電廠全部拆除。與此同時,在達拉特電廠,單機100萬千瓦的節水環保機組開工建設。淘汰落後汙染產能成為綠色發展的自覺行動。

  內蒙古「幾」字彎內煤炭資源豐富,過去礦區星羅棋布、工廠林立,飽受工業煙塵、粉塵、揚塵汙染。內蒙古採取最嚴格的措施,組織實施了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焦化行業提標改造、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和城區煙塵揚塵粉塵綜合整治「四大工程」,出重拳治理環境。關停汙染企業、礦山,建設綠色礦山。

  在烏海駱駝山礦區,以往散亂堆放任其自燃的渣山被重新規整,自燃已經熄滅,原本黑色的礦渣已重新覆土,並種上了植被,滿山細密的青草綠意盎然。

  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是黃河古道留下的淡水湖。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因農藥化肥大面積使用以及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汙水排入等因素,烏梁素海遭遇了嚴重的汙染危機。近年來,巴彥淖爾強力推進一系列治理工程,累計實施37個項目,完成投資32.7億元。

  「以前,船開進水域,人都能聞到明顯的臭味,現在水乾淨了,人坐在船上行駛在烏梁素海,仿佛回到兒時最初的記憶裡那片乾淨美麗的海。」住在烏梁素海邊上的王志強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直觀感受。

  因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轉型升級,打造國家清潔綠色能源基地,是內蒙古沿黃河經濟帶建設的重頭戲。沿黃地區嚴把項目關口,不再審批焦化、鋼鐵、水泥、電石、鐵合金等新增產能項目,不再規劃新建常規燃煤火電項目,重點引進資源消耗少、環境汙染小、經濟效益好的優質項目,用有限的大氣環境容量優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大項目。以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引導企業投資一批高端項目、技改一批低端項目,嚴控過剩、低端產能投資,推動工業產品向精細化、高端化、終端化方向轉變。

  黃河南岸,鄂爾多斯市在煤基清潔燃料、煤基新材料、精細化學品以及風電光電火電打捆外送等領域重點突破。目前,全市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產能達到1533萬噸,煤炭實現了從燃料到材料、從黑色資源到綠色產業的華麗轉身。

  黃河北岸,包頭市,以稀土新材料為突破口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規模。呼和浩特市雲計算、大數據產業裝機能力達到73萬臺,位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在黃河邊上興起。

  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節水,自然而然地成為黃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巴彥淖爾市實施控肥、控藥、控水、控膜行動。河套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累計完成骨幹渠道襯砌1400公裡,年節水量5億~7億立方米。節水的同時,發展現代綠色農畜產品產業。「天賦河套」地區公共品牌家喻戶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成為中國人的「廚房」。

  早在2010年,內蒙古就出臺了打造黃河「幾」字彎經濟帶的規劃,「十四五」新規劃,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加細化。目前,「呼包鄂集寧」城市群已經實現高鐵1小時交通網,成為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地區,並向全國重要城市集群的目標邁進。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讓黃河成為感受歷史文化魅力的文化河

  金秋時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遊人如織。這裡是有名的黃河大峽谷。黃河從崑崙山一路奔騰,舞動著身姿來到這裡。萬裡長城翻越崇山峻岭,蜿蜒而至。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難得的美景——長城與黃河交匯、握手。黃河、古村、明長城……奇險的地貌和古樸的韻味,使老牛灣成為旅遊者的「天堂」。

  「我從一名擺渡人變成觀光遊船職業船長,這是沒想到的幸福。」在老牛灣旅遊景區,當了20多年黃河擺渡人的呂永勝從小在黃河岸邊長大。他說,過去峽谷內水位線比現在低大約50多米,行船非常困難,而現在可以開大客輪。

  幾千年來,在陰山與黃河之間,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這裡交融集聚,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在兩岸撞擊凝聚,孕育了奔湧的大河精神與奔放的馬背風格。胡服騎射、昭君出塞等歷史積澱光彩奪目。內蒙古沿黃兩岸地域文化各具特色,自然景觀壯麗神奇,民俗風情絢麗多彩,旅遊文化遺產資源豐富。「講好黃河故事」、發展文旅產業成為內蒙古人的嚮往。

  巴彥淖爾市建設黃河全流域文化產業園、黃河水利博物館、蒙元文化博物館、世界巖刻博物館、黃河風情特色小鎮、河套非遺小鎮、烏蘭布和沙漠旅遊區。 2018年,河套灌區成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文旅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鄂爾多斯市努力推動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一方面,鄂爾多斯市加強黃河主題文藝創作,打造一批有鮮明特色的黃河文化基地和旅遊帶、旅遊區,實施了響沙灣、黃河大峽谷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另一方面,鄂爾多斯市推動黃河文化與脫貧攻堅、鄉村旅遊相結合,在黃河沿線精心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綜合體。

  古雲中郡託克託縣位於黃河上中遊分界處,在這裡,黃河與沙漠相遇,一邊是滔滔黃河水,一邊是連綿起伏的庫布其沙漠,形成一半水、一半沙的秀美景色。託克託縣按照沿黃休閒觀光經濟帶發展定位,傳承沿黃地區文化脈絡,推動沿黃文旅產業快速發展。金秋國慶期間,呼和浩特市全力打造黃河大峽谷文旅融合品牌,推出10條以黃河為主,涵蓋周邊主要景區的精品旅遊線路,以吸引國內外遊客。

  今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提出,在著力抓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同時,要加強黃河文化系統研究,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具有內蒙古特色的黃河文化、草原文化。要依託黃河溼地、準格爾黃河大峽谷、長城遺址,以及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建設黃河「幾」字彎旅遊線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4日 01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幾」字彎上看黃河
    大河蜿蜒至北疆,出寧夏,入內蒙古。在這裡,浩浩黃河沿賀蘭山麓向北而行,與東西綿延千裡的陰山山脈碰撞、向東,畫出一個遒勁的「一」字,最後遇到呂梁山脈,轉而向南,在大河「致北」繪就出一個壯闊的「幾」字形彎。
  •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個研討會將有答案
    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九曲連環,哺育華夏大地汩汩黃河水從巴顏喀拉山脈流至內蒙古高原流經內蒙古自治區六個盟市沿途形成一個大大的「幾」字幾千年來黃河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形成了內蒙古沿黃河兩岸各具特色
  • 潺潺「神泉」述說「黃河幾字彎」生態旅遊新生活
    鄭麗霞眼中一河兩岸的壯美景觀依託黃河、庫布齊沙漠、海眼神泉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貌,已逐步形成"歷史文化遊、黃河風情遊、沙漠探險遊"三條特色遊線路。徜徉在黃河沿岸,記者也隨著「黃河幾字灣 亮麗內蒙古」的採訪團漫步期間,體驗黃河沿岸的人文故事。神泉景區裡隨處可見的靜謐美景走進神泉景區,小橋流水的畫面映入眼帘,遠處傳來潺潺的流水聲給酷夏增添了一抹清涼。
  • 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
    9月19日,「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調研組專家們走進阿拉善,實地調研烏蘭布和示範區、黃河渡口、老鹽務所、新能源生態科技館,聽取安久廟相關情況匯報並召開座談會。
  • 【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內蒙古法院:讓「幾」字彎上更青幾許
    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種生態資源齊聚一身的「幾」字彎黃河河套地區,自古便具有得天獨厚的引黃優勢。11月下旬,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來到河套平原的核心區——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市範圍內的大面積衝積平原,了解到當地在歷經從森林到沙漠再到森林的更替後,看到百轉千回奔流萬年的黃河之水,愈發的生機勃勃。
  • 【第241期】 內蒙古法院:讓「幾」字彎上更青幾許
    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種生態資源齊聚一身的「幾」字彎黃河河套地區,自古便具有得天獨厚的引黃優勢。11月下旬,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來到河套平原的核心區——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市範圍內的大面積衝積平原,了解到當地在歷經從森林到沙漠再到森林的更替後,看到百轉千回奔流萬年的黃河之水,愈發的生機勃勃。
  • 我旗舉辦「黃河幾字灣」第二屆鮮食玉米產業大會
    我旗舉辦「黃河幾字灣」第二屆鮮食玉米產業大會 2020-09-25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烏海市海南區政協辦公室關於《黃河幾字灣上小三線激情歲月...
    「小三線」建設是全國「三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964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小三線」項目逐步在黃河幾字灣上進行建設。1965年4月,內蒙古第一通用機械廠、第二通用機械廠、內蒙古躍進火力發電廠等「小三線」項目在海南區六五四相繼開工投產。
  • 黃河「幾」字灣:山水林田湖草美,綠色跨越山水間
    「黃河寧,天下平。」在黃河「幾」字灣內蒙古段的烏梁素海流域一場以「山水林田湖草」流域綜合治理為主題的生態修復行動正在讓「塞外明珠」重現光環烏梁素海流域介紹由公規院和三公局承建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帶動區域綠色發展在烏梁素海流域上遊巍峨挺拔的烏拉山默默守護著流域中下遊的生態安全
  • 2020中國新產業峰會在內蒙古包頭開幕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孟凡利出席峰會並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央廣網包頭12月8日消息(記者金建軍)2020中國新產業峰會8日在內蒙古包頭市開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孟凡利出席峰會並致辭。孟凡利表示,中國新產業聯盟成立以來,一直積極服務於國家整體戰略,自覺以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為己任,以品牌合作、金融合作、產業合作、平臺合作為重點,聚攏新興產業領域龍頭企業以及眾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探索產業、城市雙升級的新模式。
  • 中國黃河天下第一彎在哪個省,真的有九十九道彎嗎?
    黃河是中華的母親河,自古就有九曲十八彎的說法。「曲」是藏語河的意思,「九曲」是古時藏區對黃河上段的稱呼。黃河首曲在甘肅省甘南的瑪曲縣,而第一彎則在四川阿壩若爾蓋縣的唐克鎮。在唐克鎮以北9公裡處,登上一座小山包,即可將壯美的黃河第一彎盡收眼底。
  •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在線培訓專題三「黃河之城」開班
    12月25日,由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聯合水利部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水利部人才資源開發中心共同主辦的「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在線培訓專題三「黃河之城」將正式開班。本期培訓班為期一個月,旨在提供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精神,增強「沿黃九省」文化和旅遊管理者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助力「沿黃九省」在挖掘弘揚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的同時,促進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亮麗內蒙古」採風系列活動第一站——託克託縣神泉旅遊景區
    6月19日,「黃河幾字彎 亮麗內蒙古」央級媒體採風系列活動第一站來到了呼和浩特託克託縣的神泉景區,一睹黃河的壯美景觀。託克託縣位於黃河上中遊分界處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黃河流經縣境37.5公裡,呈現山梁、溼地、河流、沙漠為一體的多元素旅遊景觀。神泉景區因常年流淌清澈甘甜的泉水而得名。景區中心以黃河為主,左岸為古典園林景區,茶樓、戲臺點綴其中,錯落有致,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
  • 讓「幾」字彎上更青幾許
    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種生態資源齊聚一身的「幾」字彎黃河河套地區,自古便具有得天獨厚的引黃優勢。11月下旬,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來到河套平原的核心區——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市範圍內的大面積衝積平原,了解到當地在歷經從森林到沙漠再到森林的更替後,看到百轉千回奔流萬年的黃河之水,愈發的生機勃勃。
  • 黃河九十九道彎,最後一道彎竟然在這裡,說出地名你一定知道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五千年文明,這條婉蜒曲折的大河,形似一條巨龍盤臥在中國大地上,中華文明史上,黃河歷來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徵和特殊的民族精神意義。當前,國家更加重視黃河治理,正在加大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黃河沿岸城市迎來的新的發展機遇。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隻船哎?
  • 9分鐘,聽黃河九曲十八彎東流入海
    中國軍網 焦點圖 9分鐘,聽黃河九曲十八彎東流入海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發布:2020-09-19 11:50:44
  • 黃河內蒙古和林段非法採砂猖獗 水務局:管不住
    劉文華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10日電  題:黃河支流內蒙古和林段非法採砂猖獗 職能部門稱「管不住」  作者:尚虹波 劉文華  兩岸綠樹成蔭,腳下河水淙淙,稍微留意,便能看到成群的小魚隨著河水由東向西遊過,這樣的渾河,在楊五(化名)的眼中,已經存在了近70年。可2年前,這樣的美景一去不復返。
  • 遇見《黃河》|翻騰咆哮的苦難,孕育未來的升騰
    有關一條河和一個民族的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了……10日晚,張繼剛導演作品大型舞蹈史詩《黃河》在山東省會大劇院歌劇廳恢弘上演。整個《黃河》分為《九曲黃河萬裡沙》《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入海流》三個樂章。如河流的原始一般,完全不藉助高科技,讓舞者用肢體語言,去描繪奔騰咆哮的黃河、去擁抱高空懸蕩的瀑布,竭盡全力與黃河展開搏鬥……越是原始的,越是充滿力量的,越是能直抵人心的。正如張繼鋼導演起初所期待的那樣,「我想讓每個人都能走近黃河。」黃河,曾經是滿目荒涼的,流淌是奔騰不息的,河水並不清澈,是渾濁的。
  • 黃河內蒙古河段封凍長度超過500公裡
    黃河新凌汛!隨著最寒冷的隆冬季節到來,黃河幹流上、中、下遊河段均已出現流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防禦局的監測顯示,截至12月25日15時,黃河內蒙古河段封凍長度達到503公裡,封凍上首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河段。目前,黃河凌情平穩。
  • 自治區文旅廳召開「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新聞發布會
    首府呼和浩特,已成為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樞紐。在內蒙古西部,你可以去鄂爾多斯,遊覽成吉思汗陵園——天驕聖地,看薩拉烏蘇河谷,我們的先人——河套人遺址。坐落在黃河幾字灣的頂端的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湖泊」「塞外明珠」。去沙漠看海,118平方公裡的烏海湖,候鳥群飛、碧波蕩漾。最西部的阿拉善,有阿拉善巖畫,有居延漢簡,還有「神奇的中國7號天路」,景色堪比美國「66號」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