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西江,如同一條綠色的飄帶,纏繞在祖國南方廣袤的大地;古城梧州,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西江的北岸。
【青山連綿,崗巒疊翠;西江浩蕩,碧波蕩漾。】
青山綠水間,一片嶄新的樓房平地拔起。
這,就是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國家級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
【清潔整齊的街道,綠蔭覆蓋;產業園區的招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坐落在梧州市龍圩區,廣梧高速、南梧高速、桂梧高速公路交匯入口處,距離市中心、赤水港、鐵路貨運站、梧州火車站及西江機場均在20公裡以內,距離高鐵站約10公裡。
從2008年5月,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正式開工建設,到如今,已經走過了12年光輝的歷程。
一 、西江起大潮
梧州的再生能源產業,興起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隨著改革開放,一些以廢品為原材料的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些有頭腦的民營企業主,以獨到的眼光瞄準市場,利用再生資源建立了造紙廠、塑料廠、煉鋼廠,儘管是小打小鬧,但由於搶得先機,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中小企業在當時不太起眼,經營者也大都為人低調,悄悄地經營,悄悄地賺錢。直到上交的稅利越來越多,才漸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特別是煉鋼企業,曾經一度發展成為地方的支柱產業。
但由於這些中小企業投資少,起點低,管理粗放,產能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缺少市場競爭力,到了上個世紀末,有的便被淘汰了。
到了本世紀初,隨著行業競爭激烈,受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產品市場飽和以及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從事再生資源產品加工的中小企業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企業停產,工廠倒閉,工人下崗,再生資源加工企業陷入困境。
再生資源加工企業的出路在哪裡?地方政府和企業家們都在苦苦尋求答案。
廣西與越南、緬甸相鄰,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洋垃圾從梧州過境運往廣東,這說明再生資源加工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只要通過淘汰落後產能,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和控制環境汙染,還是可以作為地方經濟的重要產業的。這些企業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為地方財稅作出過重大貢獻。
市委、市政府通過組織調研,得出了科學的結論,再生資源產業作為循環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著廣闊的前景。
就在地方領導和企業家們苦苦尋求對策的時候,迎來了東部產業轉移的國家政策。
2010年,國家作出了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再生資源產業向西部轉移,處在東西結合部的梧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一場旨在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改革浪潮,再次迎面湧來。
機遇,就是命令,無論是地方高層決策者,還是置身其中的企業家們,都同時被推到了改革的風口浪尖。
二、改革潮頭立
西江,奔騰的節奏。
中國,沒有等待的時光。
市場調查、專家論證、立項申報、項目評估、徵地拆遷、規劃設計,一切都在密鑼緊鼓地進行。
2008年5月15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正式破土動工。
循環園區規劃總面積3萬畝,其中一期規劃面積1萬畝,二期規劃面積2萬畝。
設計者們秉承高起點、高標準、高效能的設計理念,把園區規劃為拆解加工區、深加工區、汙染處理區、倉儲物流區、海關檢驗檢疫監管區、精深加工區、科技研發區、生活區等八大功能區。
園區以有色金屬、再生資源拆解加工、汽車零部件製造為主要支柱產業。在目前國內同類型園區中,是唯一一家在園區內形成拆解、加工及交易為一體的國家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種好梧桐樹,只為金鳳來。園區管委會派人主動走出去,到外地招商引資。
2009年5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和梧州工業園區招商團,來到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舉辦「2009年園區招商推介會」,這裡是我國著名的鋁製品加工集中區域。在世界經濟大環境並不理想的背景下,展開了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新一輪的東部區域產業轉移進程。
2010年 月 日,園區開園運行,年產30萬噸再生鋁加工工程項目正式啟動,此外還有6大項目開工,8大項目竣工,園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2011年9月30日,年產30萬噸再生銅項目投產。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四年後,卻因項目方公司破產而停產。一個投資超過20億的大型國有資產項目,是梧州循環經濟產業的龍頭,項目的停產給園區發展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但是園區管委會沒有氣餒,經過多方努力,終於找到山東金升有色金屬集團接盤,使再生銅項目浴火重生。
園區人的服務精神,也在業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園區一期開發建設已經完成,二期2萬畝開發建設正在全力推進。已建成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生活區、碧桂園小區、公租房、商場、農貿市場、學校等已投入使用,入住人口大約已有3000多人;循環經濟小鎮、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創新大廈等建設項目正在分批加快推進。
園區信息調控服務中心、有色金屬電子交易平臺及數據中心、梧州再生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物流驗放中心、再製造基地孵化器、協同育人基地等七大公共服務平臺已投入運營,實現資源共享,公共服務平臺完善。
園區實行「雨汙分流」管理,已建成2座汙水處理廠,以及汙水深度淨化系統、中水回用系統,經處理的尾水100%達標排放;建成1座固廢處理中心,2座變電站,1座天然氣門站,園區內企業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大大降低廢氣排放。使園區環保設施臻於完善。
三、揚帆出大海
歲月輪迴,寒暑易節。
十二年,彈指一揮間。
十二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循環園區來說,十二年卻是一段跨越式的徵程。
2008年5月,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正式開工建設;
2008年10月,批准為廣西A類產業園區;
2009年8月,被認定為自治區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2010年10月,獲批國家再生資源「圈區管理」示範園區;
2011年9月,獲批國家「城市礦業」示範基地;
2015年10月,被認定為廣西工業園區兩化融合試點園區;
2016年9月,通過自治區可持續發展園區驗收;
2017年7月,獲「2017年全國再生資源優秀園區」稱號;
2018年2月,成功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的省級開發區名單;
2018年10月,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園區。
據統計,園區已撬動300多億資金進園投資,引進項目160個,實現投產企業60家,累計回收利用各類再生資源800多萬噸,累計實現財稅收入超27億元。
走進梧州循環經濟園區,看到的是一派興旺繁忙的景象。各個入園企業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各個落戶項目的建設進度不斷提速。金升30萬噸銅、頂峰不鏽鋼冷連軋、駱駝15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建設等一批龍頭項目全面發力,擴大產能,對園區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在龍頭項目的引領帶動下,園區企業生產總體平穩,效益逐步提升,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穩步增長。
一個別具特色的「循環經濟板塊」,已經勾畫出了梧州循環經濟產業清晰的輪廓。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桂江與西江交匯處,是廣西的水上門戶,水陸交通方便。
梧州西接大西南,面向粵港澳臺東南亞,地處「三圈兩帶」的交匯處,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具有連接中國和東協、西南與東南沿海的獨特區位優勢,擁有國家西部大開發、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及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多個國家級平臺。
作為粵港澳的鄰居,近年來循環園區憑藉這一優勢大力推動和承接粵港澳地區資源型產業轉移升級,在承接產業的同時也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資源規模量已經集聚,優勢突出。在粵港澳地區資源型產業急需轉移的背景下,園區無疑是廣西實現「東融」戰略最好的載體。
目前,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正在全力打造循環經濟的「廣西梧州樣本」,搶佔全國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高地,著重在再生鋁、再生銅、再生鉛、再生鋅、再生不鏽鋼、再生塑料、再製造、電子信息和寶玉石產業這九大產業中尋求合作。
可以預見,隨著東融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循環經濟產業合作發展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西江,千百年來奔流不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又湧起了新的浪濤。
【西江浩蕩,奔向大海。】
【梧州循環,巨輪啟航。】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