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故事雖然和《摔跤吧!爸爸》類似,都是由體育運動真人真事改編,熱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巨石強森的客串,只是稍有遺憾的是,強森只客串了兩場戲,並沒有重現他摔角場上的風採。
其實摔角這項運動在中國算是小眾,但在美國、日本、墨西哥發展特別火爆,其中WWE即WorldWrestlingEntertainment,直譯過來就是「世界摔角娛樂聯盟」。
摔角其實就是有劇情和角色設定的圍繞摔跤格鬥的一系列表演,有的人會誤認為這是「假打」,但其實,摔角的危險係數比真實格鬥比賽要高。
相對於摔角運動,國人最為熟悉的是《速度與激情》的主演之一巨石強森,作為電影的監製,他自己就是從WWE一步步殺向好萊塢的最強傳奇。而這是國內觀眾第一次發現硬漢形象下,他溫情的一面。
一、這是一部真實的傳記電影
《為家而戰》是一部WWE選手佩奇的傳記電影,影片以英國最年輕的摔角女王佩奇的故事為底色,講述了這位生於怪咖之家的90後成長奇襲路。電影開場以一句真實故事概括,連改編都省了。
「真實」這個詞始終貫穿整部電影,不僅僅是佩奇的黑髮和下唇環的極度還原,還有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和人物經歷。這個故事裡沒有完全幸運的角色,爸爸媽媽年輕時有過入獄、嗑藥的經歷,兄妹二人在家學薰陶下踏足摔角界。
從小就夢想成為WWE冠軍的哥哥連NXT都未能入選,只能教當地體育館的孩子們摔角,早早的有了家庭和孩子。在家庭聚會時,要面對女朋友父母的職業歧視和責難。
一個不愛洋娃娃、花裙子卻熱衷於摔角的女生,從童年的非比尋常開始,就飽受爭議。雖然「幸運」地入選了,但背井離鄉的孤獨,訓練中一場場困難,一次次練習的升級,讓她幾經疲憊,想要放棄。
整個故事,沒有刻意去打造一個英雄,反而將生活的惡意赤裸裸的展現。你的夢想在別人眼裡不值一提,摔角不就是假打嗎,甚至於你們一家人都是怪胎。
所有真實的細節,情緒的爆發,都在無意間觸發了觀眾的某一段自身經歷和感受,隨之而來的感動也難能珍貴。笑容也好,眼淚也好,都是故事裡的見證。
跟著鏡頭看見一個女生的勝利,一個家庭的歡樂。在戰歌響起時,曾熱血沸騰。在幽默的言語間,哈哈大笑。
二、這是一部被成見的喜劇電影
電影裡的他們不是主流,與大部分人背道而馳,在大家固有的刻板印象裡,他們不「入流」。
根本沒有人站在開放的角度去了解他們做的事,亦如這部電影,觀眾們因為海報上的硬漢形象不去影院,就看不到海報背後光影的溫情。
關於這一點,除了佩奇一家人以外,另外一群人有同樣的煩惱,就是啦啦隊隊長和模特們。她們因為主流的審美,在他人眼裡是沒有實力的花瓶,然而真實情況是她們練習得比誰都努力。
甚至於女主前期,也因為自己的偏見,只看到啦啦隊長和模特「花瓶般」的外表,但其實別人的訓練一點兒不比她少,就算皮囊再好看,也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延長訓練時間,增強訓練強度,這些為提高自己實力做的努力,被身材的火辣和外貌遮蓋。成見中的每個人都深受其害,如果不是這部電影,誰知道巨石強森肌肉下的溫情和幽默,誰知道那個22歲的小女孩會奇襲成最年輕的首秀冠軍。
影片在做到真實的情況下,加入一些笑料,當然,也因為摔角表演的娛樂性,遠勝於摔跤運動的嚴肅性,讓這個故事可以披上喜劇色彩。
全片有兩大笑點,一處是佩奇的爸媽和親家吃飯時候的表現,這樣表現的人真的有一種少見的有趣。另一處是巨石在給佩奇姐弟打氣時的話語,一開始驚訝於巨石強森誇張的表現,後來才明白這不就是WWE中的表演風格。
三、這是一部摻雜溫情的硬核運動片
電影裡全家人都瘋狂的熱愛摔角,經由一根網線,摔角視頻寄給了賽事委員會,恰好被WWE的教練看到了。最後,只有佩奇一個人進入了複賽,而且要去美國接受訓練。你的家人是否都是怪咖,你若是有千載難逢的機會,向世界證明自己真正的實力,會如何抉擇?
哥哥扎克,畢生的夢想就是踏上神壇,而如今自己的妹妹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自己的追夢之旅還沒開始就已結束。
更諷刺的是,自己視若珍寶的機會,那個得到了的人想著放棄。崩潰邊緣的扎克,發洩了自己的憤怒和不甘,它已經近在咫尺,而我卻失之交臂,你擁有了它,卻視它如蔽履。
人生就是如此戲劇,視WWE為畢生使命的哥哥,失去佛羅裡達的訓練機會;得到機會的妹妹在新環境裡陷入重重虐戰;
比她漂亮的拉拉隊長和模特,比她技巧更嫻熟的摔角方法,超出她的認知和體能的訓練模式。再加上一個人遠走他鄉的孤獨、寂寞和家人們的希望寄託,所有壓力背負在身,壓倒她想要放棄。
世間最殘酷的話就是,祝你好運,但你只能到此為止。當聽到這句話時,是否有勇氣改變遊戲規則,當第一個你自己。
哥哥最後雖然沒機會站在最佳領獎臺,但是他堅守自己的夢想,培養摔角運動員,甚至於去教盲人摔角,如同妹妹所說,這更有意義。即便沒有站在千萬人歡呼的舞臺上,所做的事情也依然有價值。
現實的選擇不是我們的錯,事實就是如此,只有接受現實才能繼續生活,開始審視現在已擁有的一切,並不是只有站在千萬人喝彩的舞臺上才有意義。
於是,電影的轉折點出現了,哥哥扎克和妹妹佩奇之間矛盾衝突爆發,藉由這次發洩,坦明心聲,又重新回到堅持夢想的賽道上。重回訓練場的佩奇,開始堅定自己的夢想,通過更刻苦的加練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看完電影的女生們一定會愛上「放縱不羈」的怪力少女,畢竟不是所有女孩子都能像佩奇那麼幸運和優秀,能獲得偶像的肯定和外界的認可。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鬧得沸沸揚揚的春蕾計劃嗎?那些捐款人,他們或她們,或許是看到了春蕾計劃的宣傳照上鄉村女孩的笑臉,心裡一疼;又或許因為自己生命中的陰影,不希望下一代女孩遭受同樣的苦痛。但到最後,善款卻沒給到該給的人手裡。
無論是影片還是現實,在佩奇之前,摔角的女性並不被觀眾認可,所獲得的比賽權重也遠遠比不過男性,而在她之後,女性在摔角界逐漸得到了認可,開始獲得和男性一樣的尊重。
從小時候不被別人理解,到長大後職業被人質疑,甚至於這個家庭在外人眼裡是怪胎家庭。
影片很好地展現出了為夢想堅持需要面對的尷尬現狀,而本片最令人感動的點在於,佩奇作為女孩,本該受到外界更多的質疑。
但讓人覺得溫暖的是,電影把更多的鏡頭對準佩奇這個人本身,它所取得的成功,只因為她是一個努力而堅強的人。儘管佩奇取得的成功,為女性在這一領域贏得了更多話語權,但現實生活裡,有太多女性,被有意無意地區別對待。
其實,很多領域,女性想追求的權利,不是要證明她們比男性強,而是可以和男性享有同樣公平的待遇。做出成績給予嘉許,做錯事情就批評指正,對男女一視同仁,而不因為先天性別去貼標籤。
這部電影有打鬥、有燃點,但並不是一部簡簡單單的動作片。女主的真實經歷,女性摔跤手的真實遭遇,導演所選擇的講故事的角度,都讓這部硬核的打鬥片,充滿溫情。
《為家而戰》是一部喜劇傳記類運動片,運動片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屬性。它不僅很好地展示了這項運動,也同時向我們展現了這項運動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歧視。比如被瞧不起,被偏見假打,被傷痛折磨,以及日後的中年危機等問題。
強森介紹這部電影時說,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為的是告訴每個特立獨行的人都可以成功。希望大家不要僅僅因為摔角這項運動,或是強森這個人的固有印象,去給電影貼上一個帶著偏見的標籤。
走進影院,儘管不懂什麼是WWE,但可以通過電影讀懂溫情,在荷爾蒙迸發的摔角舞臺上看見奇蹟的力量。
誰都曾想過放棄,關鍵時刻,父母的鼓勵讓女主走出陰霾,為家而戰。豆瓣的分已經開了,不好不壞,馬上過年了,回家的朋友可以和家人一起走進電影院感受家庭的溫情,誰不為家而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