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問你用的是什麼手機,無非就是幾個回答,華為、蘋果、三星、還有小米、vivo等國內品牌。你會不會覺得全世界都在賣中美韓3個國家的手機呢?那就說明了你把國內手機行情原封不動的搬到了國際上。實際上在國際的手機市場中,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發達國家中也有自己的手機品牌,但你不一定聽說過
比如日本主要手機品牌有索尼、夏普、京瓷、富士通等等,而我們熟知的小米、三星、華為這些品牌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其實很低,甚至小米在日本手機市場的佔有率不到1%。有趣的是蘋果在日本手機市場居然達到了50%,這難免讓人多想。德國西門子大家一定肯定不陌生,除了做家電之外也做手機,只不過後來西門子的電信部門被臺灣明基收購了,從此德國本土手機就沒有挑大梁的,市場也基本被中美韓的手機給佔領了。
英國也有一家新貴手機品牌wileyfox,不過很遺憾2018年就破產了。和德國一樣,英國市場也被中美韓給佔據了,法國的本土手機企業還是比較爭氣的,就像法國汽車一樣有兩個相對比較知名的手機品牌分別是阿爾卡特和wiko,以前的阿爾卡特在中國也有一定的銷量,不過目前法國最大的手機銷量基本上也是被中美韓三國瓜分了。加拿大著名的手機品牌就是黑莓,很多中年人都用過黑莓。在最巔峰的時期,黑莓的出貨量高達5000萬部,市值一度達到了830億美元。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用過黑莓。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黑莓手機目前已經衰退了好多。
再看印度,目前印度國內品牌自製手機品牌有micromax、Carbonn mobile、lava等,但大部分市場依舊還是被中美韓三國手機品牌霸佔了。最後還是要提一下芬蘭,昔日品牌手機的王國,當年諾基亞那麼異常的火爆。2006年在全球手機市場佔據了32%的份額,那個時候真是遍地都是諾基亞。換句話說每三部手機當中就有一部是諾基亞的,這個市場份額比目前的三星還要牛。即便今天回望過去,全球銷量最多的一個手機型號還一直由諾基亞保持,其銷量達到了2.5億部。而截至2018年,在全球十個銷量最多的型號手機中,諾基亞就佔據了其中的7個。由此可以想像諾基亞當時是相當的輝煌,不過諾基亞現在昔日輝煌不在。
那為什麼世界上就好像中美韓的手機比較成功,那智慧型手機研發難在哪兒?其他國家為啥就賣不火呢?智慧型手機其中有兩個必要因素,其中智能取決於作業系統,手機取決於通信標準,只有做到這兩樣才能被稱為智慧型手機,才能賣得出去。先說作業系統,昔日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就是很好的例子。為什麼它能夠如日中天呢?
那就是因為在非智慧型手機時代,手機的核心部件就是硬體,在那時硬體是移動通訊的核心,一部手機多數附加價值都基於硬體,而諾基亞硬體和通訊技術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當軟體開始在手機行業佔統治地位。數位化內容跟手機設計綁定在一起的時候,當萬物互聯要求軟體需要互通的時候,軟體就成為了智慧型手機的核心組成部分。諾基亞的衰落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選擇了微軟的系統,而放棄了安卓系統,最終錯過了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最佳時機。
至於通信標準是手機企業無論如何都要過去的一個坎兒,國際上有一套從1G到5G的通信標準,也就是通訊當中的標準必要專利,沒有能力自己研發通訊標準的手機廠商就得掏錢給那些通信標準的專利方高昂的專利費用。舉個例子,高通就在2015年被國家發改委罰款60億人民幣,原因就是因為高通向手機廠商收高昂的專利費,而就在發改委開出罰單那幾天之後,高通就把60億人民幣罰款一次性打到了中央指定的財政帳戶,你覺得高通在專利上賺了多少錢。
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國內手機廠商全方位受限於高通專利費的時候,華為卻異軍突起開發出了自己的5G通信標準並申請了專利。在所有的5G標準的必要專利的數量排行中華為排名第一。智慧型手機的研發除了作業系統和通信標準這兩個怎麼也繞不去的坎兒之外,其他的幾座大山也難倒了無數的企業。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晶片問題,還有手機產業鏈的完善程度,手機生產成本,國內市場的內驅動力等等。但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在這些領域都有和美國一較高下的實力,這也是中國手機行業能夠邁向世界的原因。
不過現在把視野放高全面的看一下,其實不僅僅是手機,像工業製造、液晶、高鐵、航天、航空、船舶、高新技術,還有最近的量子計算、核聚變技術等等。現在在任何一個領域,能夠和美國競爭的有來有回的,全球也就真的只有在中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