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Q4,前有《鶴唳華亭》的雅致,後有《從前有座靈劍山》的搞笑,又有《慶餘年》的溫馨,這三部劇可謂是帶動了一波古裝熱潮。然而觀眾們卻覺得,似乎還缺了點什麼。
直到近日《劍王朝》開播,大家恍然大悟:古裝劇,怎麼能沒有炫酷的武俠呢?
玄幻武俠劇《劍王朝》改編自同名網絡人氣小說,由香港導演馬華幹執導,李現、李一桐、劉奕君、姚笛等擔綱主演。為了打造一個純正且更具有浪漫色彩的江湖,該劇還邀請馮小剛作為監製。
堪稱豪華的主創陣容,紮實的原著基礎以及近期古裝熱潮的助推,都為《劍王朝》在開播之初積攢下不俗人氣。此外,作為「現男友」出道以來的首部古裝作品,此次他轉型的效果如何,同樣令人期待。
打開劇集前,單看《劍王朝》一個「劍」字,觀眾便能在腦海裡浮現那一人一劍的武俠模樣,幻想出刀光劍影的江湖紛爭,亦或英雄美人的武林佳話。
事實上,《劍王朝》也夠「開門見山」。首集剛開始,主人公丁寧就喬裝成船夫,刺殺了門派叛徒宋神書,並由此引出一段江湖往事。
十年前,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列國在軍事政治上以蘅國為霸,在武功造詣上以巴山劍場為尊。在蘅王元武的統領下,蘅國與巴山劍場更是強強聯合,南徵北戰,勢如破竹。
本以為功成之後,蘅王與巴山劍場劍首梁驚夢能夠就此締下生死盟約,誰知蘅王擔心對方功高蓋主,搶先一步設計害死梁驚夢及一眾巴山弟子,就此坐穩了絕對的統治地位。作為梁驚夢為數不多的傳人,丁寧與女主角公孫淺雪就此走上了復仇之路。
都說「亂世出英雄」,為了讓主人公更有「天命所歸」的感覺,《劍王朝》以一集的時間為觀眾鋪墊了一個巨大且複雜的故事背景。陰謀與陽謀,信任和背叛,鮮血與復仇,如此開場,十分具有我們想要的「武俠感」。
然而,復仇之路並不好走。本劇的大Boss蘅王不僅是一國之君,也是傲藐天下的武林高手。為了成功復仇,男女主角就必須修煉自我,練就一身絕世武功。在這樣一個訴求下,《劍王朝》的玄幻意味開始凸顯。
首先是「境」的引入。在《劍王朝》的故事中,人的武力值有著一個相對系統的設定,從低到高分別是:一境通玄、二境鍊氣、三境真元、四境融元、五境神念、六境本命、七境搬山、八境啟天、九境長生。
不僅修真境界分為九境,每一境還要分為上中下三品,且等級越高越難突破。即便丁寧天賦異稟,也要從一境開始練起,而彼時的蘅王已是世上唯一一個突破八境的高手。如此巨大的人設差距,讓這場「升級打怪」之旅變得更有看頭。
再看本劇的真正主角——劍。在武術界,「百日刀,千日槍,萬日劍」之說流傳甚廣。因此在許多武俠作品中,劍也往往代表著使劍者修真的境界。作為武力值的外化象徵,劍在《劍王朝》故事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同時,正如維京人之於斧,日本人之於刀,中國人對劍的情感也十分特殊。例如在金庸的作品中,絕世神兵往往都帶有強烈的人文氣息,並被賦予人格化、個性化的特徵,而這樣的思路在《劍王朝》中更是得到貫徹。
就像丁寧的末花劍,殘破不堪的劍身既代表著丁寧剛正不阿的性格,也隱喻著他先天早衰之體的缺憾;長孫淺雪的九幽冥皇劍是天下玄霜至寒之劍,與主人一樣帶有清冷、陰鬱的氣質;夜策冷的秋水劍遇雨則強,與其武功「秋水劍法」相得益彰。此外,還有劍身寬闊、形制霸道的蘅王劍,與其梟雄形象非常貼合;白羊洞洞主薛忘虛的白玉長劍則是以玉石製成劍鞘、劍柄,襯託出得道高人的淡泊清雅。
除了「境」和劍以外,《劍王朝》還有著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功法秘籍,例如「九死蠶神功」「野火劍經」「斬三屍無我本命元神經」「靈源大道真解」等,更增加了劇集在設定上的豐富度。再加上公孫淺雪、梁驚夢、夜策冷、淨琉璃等十分帶有浪漫色彩的人物姓名,以及蟲市、宮宇、小鎮、扁舟等古樸厚重的場景刻畫,可以說,《劍王朝》在其武俠感的打造上,滿足了大多數武俠愛好者的想像。
據了解,主創在建構《劍王朝》世界觀時,從大量的中國古代典籍尤其是秦漢文獻中含英咀華,在風物、世俗、人情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而非無中生有。在整體造型上,該劇參照了秦朝的審美風格,以黑色為主色調,從而呈現出一種凝重滄桑的感覺;在禮儀上,該劇借鑑了周朝的周禮,從而凸顯出富有古典風韻的儀式感和藝術張力。
儘管「武俠感」很到位,但《劍王朝》也難以避免地暴露出些許問題,其中較為明顯的一點就是信息量堆疊。《劍王朝》原著共三百餘章,劇集卻僅為三十多集,巨大的體量壓縮一方面可能會削減故事在人物塑造、人物關係、劇情線索上的厚度,一方面也會在某些畫面中出現信息量過大,觀眾難以消化的情況。
例如丁寧初登場時,畫面立刻出現了較長篇幅的人物簡介:「丁寧,天生的陽亢早衰難返之體,與長孫淺雪假扮姨甥,終為復仇蘅王。」
「陽亢早衰難返之體」「長孫淺雪」「蘅王」,這些既晦澀難讀又令人摸不到頭腦的詞彙,對沒看過原著的觀眾顯得十分不友好。當然,在後續故事中,這些名詞也能得到一一解釋,但無形中為大眾設下較高的觀看門檻,實則是一種頗具風險的做法。
另外,《劍王朝》以「劍」為核心,這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部劇的武打風格和整體氣質。首集丁寧刺殺宋神書的橋段中,雲霧繚繞的湖面,一葉扁舟之上,兩名劍客展開生死對決。精似靈蛇、華貴輕銳的劍,配合優雅的動作設計使這場交鋒格外詩意,勝似電影《英雄》中無名與長空的「意念決鬥」。
《英雄》
儘管如此,劇集的特效水準似乎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部分場景甚至有著明顯的「綠幕感」和「顆粒感」。此外,劇中原本縹緲、古樸的配樂已經很有武俠韻味,卻常出現2003年版《倚天屠龍記》的經典簫音,難免令人跳戲。
不過,即便有些許問題存在,《劍王朝》也稱得上是一部「可看」的劇集。回望玄幻武俠劇在國內的發展,《風雲雄霸天下》以「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奠定了玄幻武俠鼻祖的地位;遊戲改編而來的《仙劍奇俠傳》系列,則是80、90後集體的青春回憶。
《風雲雄霸天下》(上),《仙劍奇俠傳》(下)
然而,玄幻武俠作品作為廣泛流傳於網絡上的一種題材分野,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能再現精品。
直到2015年《花千骨》的播出,以一場破界虐戀,讓玄幻武俠重回大眾視野。在近年IP改編的熱潮推動下,《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濃鬱的東方神話韻味獲稱「近年最受外國人喜愛的劇集」;《扶搖》順應熱度,講述了大女主的自強史;《香蜜沉沉燼如霜》奪人眼球的特效帶來玄幻劇新觀感;《九州·海上牧雲記》以及今年的《九州縹緲錄》等作品則參照現實主義創作思路,以小人物成長經歷,講述宏大故事。
《香蜜沉沉燼如霜》
而趕上2019年末班車的《劍王朝》,則將「劍」作為「俠義」「正道」的象徵,講述「大男兒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志」的故事,把帶有東方特色的武藝精神傳遞出來,也算為2019年的古裝市場增添了一部「很武俠」的劇集。
【版權聲明】標註「原創」的文章系影劇頭版獨家稿件,影劇頭版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如需了解轉載及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1880020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