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風雲》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如何迸發蓬勃生命力?

2021-01-08 影視獨舌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部大劇,也是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推薦劇目」之一,《外交風雲》的播出既形成了收視熱潮,也引發了觀眾的熱烈討論。

近日,《外交風雲》研評會在京召開。主創團隊、出品方、播出平臺及數據公司的代表,與來自學界、文藝界、媒體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從《外交風雲》的製作過程、人物塑造、播出效果以及文化意義幾方面展開了全面而豐富的分析。

會上還特別邀請了兩名在讀的大學生作為年輕觀眾的代表,分享他們對這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獨特看法。會議主持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表示:兩名年輕觀眾呈現出了飽滿、豐富的當代年輕人的形象,對於劇目的優缺點也是直言不諱。「他們是未來,對今後劇的生產也很有借鑑。」

祝燕南

強強聯手

才能讓重大歷史題材更「好看」

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首先致辭,他提出,《外交風雲》是一部有著出色的團隊合作的作品。編劇、導演、製片人是製作上的「鐵三角」,出品方華策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力量,廣電總局等各個相關職能部門都大力支持,提供了團隊合作的新案例。

葛學斌

編劇馬繼紅在發言中詳述了團隊合作在劇本創作階段的重要性。在架構起框架並有了相當的儲備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劇本的「魂」是什麼。在重大辦的支持下,針對《外交風雲》的劇本,舉辦了數次高規格的研討會,將眾多人物和事件以「民族精神」和「鬥爭精神」串聯起來,並將結尾的時間點修改為1976年毛澤東第二次會見尼克森時,以新中國外交的第一階段勝利,作為劇作的圓滿收尾。

馬繼紅

《外交風雲》出品方代表,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則表示自己感受到了製作方、出品方、播出平臺與各職能部門「純粹地在推動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的無私。主創團隊的用心和創作上的紮實,讓重大題材能夠「好看」,而在傳播上的立體化,使得劇作得以「破圈」,形成了更廣泛的影響力。

趙依芳

大量年輕觀眾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對本劇的傳播,是《外交風雲》在播出期間,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這在播放數據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北京廣播電視臺影視劇中心副主任朱禮慶表示,《外交風雲》使得北京44歲以下的受眾人數突破1000萬人,廣東廣播電視臺副總監謝小潔則表示,該劇的觀眾畫像以年輕人和中年人群為主,並具有高學歷高收入的鮮明特徵。

作為數據公司的代表,酷雲互動副總裁呂海媛則指出在愛國熱情高漲的當下,《外交風雲》的播出十分符合當下大眾的心理訴求,並讓群眾的愛國熱情得以通過大屏抒發。因此,《外交風雲》得以打破不同地區電視臺在區域上的局限性,拉動年輕人的回歸。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偉人也要有「多面相」

在本次研評會上,可以看見《外交風雲》中多名演員的身影。周恩來的扮演者孫維民作為代表進行發言,詳細地敘述了自己是如何把握這樣一位偉大的外交官,並從內到外,「形神兼備」地在螢屏上展現周恩來的形象。

孫維民

演員的表演是劇作呈現效果的重要支撐。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外交風雲》中在對周恩來形象的演繹上,有了新的突破。既有其悲天憫人的情懷,一心為公的無私,也能讓觀眾看到他在外交談判中的精於觀察和細心從容。

李準

中廣聯副會長李京盛則特地指出了劇中晚年毛澤東形象的創新創作。他以「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一句形容劇中感人又動人的晚年毛澤東。在以往的作品中,多表現領袖人物的意氣風發,但在《外交風雲》中,由於特殊的題材和特殊的時間段,觀眾得以看見一個飽滿、嶄新的毛澤東形象。

李京盛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範詠戈則指出,劇中一些虛構的細節,很好地體現了偉人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並且,在《外交風雲》中,既有現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也有體現年輕外交官隊伍的虛構人物。這也讓劇中呈現的不只是偉人史,而是包含了普通人在內的一段「大歷史」。

範詠戈

文藝評論家陳先義同樣強調了細節在人物塑造上的重要性。在「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要求下,如何做到真正的「不拘」,以大量的細節表現人物並傳遞作品的歷史觀,感染更多的普通觀眾,《外交風雲》可以為未來的同題創作提供經驗。

陳先義

虛構的人物代表著那一段外交風雲的參與者,更是外交風雲的見證者。李準認為,凌雁和凌玥這兩個角色,把中國女性傳統美德中的含蓄美和現代知識女性在情感上的自由飛翔做了相當巧妙的結合。

而在年輕觀眾代表,來自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顏戀蘅看來,四個虛構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或許是為了吸引年輕觀眾,然而,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周恩來與鄧穎超之間平淡真實的革命情誼卻更顯動人。

顏戀蘅

敢於創新,文藝作品當對歷史更有深思

在研評會上,多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外交風雲》是一部第一次完整地表現新中國建國後近三十年的外交進程的電視劇作,可謂填補了重大題材創作的一個重要空白。更重要的是,《外交風雲》取得的成功,讓之後的創作者能更有信心地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度挖掘。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史競男便提出,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其實也充滿很大的戲劇性和迷人魅力。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甚至正在發生的中美貿易戰,都值得在電視藝術領域得到關注和表現。

史競男

對於《外交風雲》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功之處,李準認為,本作是對真正史詩品格的正名。國家命運的沉浮貫穿劇作始終,而其中,第一代領導人作為主人公,也十分符合「史詩」體裁中對「國家英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外交風雲》並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作品,而具有深刻的憂患意識,以及悲壯的情感表達。劇中許多次的危機,許多人的犧牲,都讓作品具有了一種史詩所需的悲劇色彩。

在李京盛看來,《外交風雲》是一部「將歷史思維與審美思維相投,將思想高度與藝術高度相結合」的作品。在「外交」這一題材上的開拓打破了原先將中國革命史分為建國前和建國後的創作習慣和書寫上的時空停頓,建立了通史意義上中國革命的全過程。在文藝創作上是一種革新。

李京盛認為,開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域,這是當務之急。如今,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陷入了反覆書寫的境況。因此,在思想上、觀念上,創作者都應當跳出原先的束縛,挑戰新的題材領域。「這會讓我們的思想深度、國際視野,甚至是每個演員的表演都找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外交史學會會長杜起文則總結了《外交風雲》在戲劇之外的現實意義。在外交部內部,這部劇也引發了一股追劇熱潮。對重大事件的藝術再現,以及外交隊伍的真實呈現,都令人信服,難能可貴。

杜起文

因此,《外交風雲》在普及新中國外交史、外交政策和國際知識方面取得的成功值得充分肯定。「這是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畫龍點睛式的概括,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如今,中國要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一步,就是走進世界舞臺中央。這要求國家和國民要有外交的思維、外交的理念、外交的知識、外交的情懷。因此,《外交風雲》的播出,可謂恰逢其時。

【文/一樹】

相關焦點

  • 突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外交風雲》登頂年度收視亞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吳曉東)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電視劇《外交風雲》創作研評會近日舉辦,與會專家圍繞該劇的主題表達、敘事手法、故事講述、人物塑造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和評論。
  • 《外交風雲》登頂年度收視亞軍,創新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表達
    作為國家廣電總局百部規劃項目,同時也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的推薦劇目,電視劇《外交風雲》自9月19日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首播,收視成績一路飄紅。10月21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電視劇《外交風雲》創作研評會在京召開。
  • 由《外交風雲》談「正劇」創新方法論
    《外交風雲》創作研評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對這部劇的思想性、藝術性及社會價值給予充分肯定,《外交風雲》為「正劇」的藝術創新和當代表達提供了借鑑和經驗
  • 《外交風雲》:拓展重大題材作品的藝術時空
    以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往往採取「斷代史」的書寫方式,即把中國革命分為新中國成立前後兩個階段,絕大多數創作集中在對新中國成立前的書寫。《外交風雲》打破了對中國革命歷史在藝術書寫上的「時空停頓」,一氣呵成連接起兩個歷史時空,將其熔鑄成一個新的藝術敘事空間。這不僅是一種藝術構思上的創新,更是對中國革命歷程更深層面的思考和提煉。
  • 《特赦1959》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歷史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8月19日下午,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特赦1959》專家研評會在北京舉行。它上寫重大事件、下說百姓生活,披露了時代大背景下不同人群的生存狀態。在此次研評會上,主創代表和專家學者們就《特赦1959》的故事創作、角色塑造、主題思想以及傳遞的歷史文化與現實意義進行了全方位剖析。回顧國產影視作品的創作歷程,聚焦「戰犯改造」題材的作品猶是少數。觀眾最為熟悉的,或許是傳記片《末代皇帝》中的溥儀、劇情片《決戰之後》的功德林改造。《特赦1959》更進一步。
  • 電視劇《外交風雲》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新突破
    《外交風雲》劇照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視連續劇《外交風雲》以新中國外交為題材,展現了以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領導人篳路藍縷開闢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風雨歷程及其傑出貢獻。有意思的是,電視劇中對於外交世家——凌氏家族的設置,也可謂別出心裁。民主人士凌嘉圖先後在北洋政府與國民革命政府中從事外交工作,他的父親曾在清政府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當差,而他的兩個女兒則是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作為近代中國外交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凌家三代人分別反映出中國外交事業的三個不同側面。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 「外交風雲」總製片人高軍:外交題材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正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及各大網絡平臺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外交風雲》,目前已經接近收官,作為第一部全景式展現新中國外交歷程的史詩巨製,該劇記錄了從1948年至1976年前後長達三十年的歷史,格局宏大,視野開闊,而創作、拍攝的過程也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 外交題材電視劇《外交風雲》近日開播
    近日,外交題材電視劇《外交風雲》於19日登陸北京衛視、廣東衛視和各大網絡平臺。該劇18日在北京舉行開播發布會,導演宋業明攜主演唐國強、孫維民、郭連文、盧奇、谷偉、黃薇、楊童舒、于洋等共同揭開該劇的神秘面紗。
  • 折衝樽俎之間的壯志與豪情 ——評電視劇《外交風雲》
    一拓展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域,將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建設史做了貫通性銜接,為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提供了一個新的藝術敘事空間。以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往往採取的是一種「斷代史」的書寫方式,就是把中國革命分為建國前和建國後兩個階段,而絕大多數創作,又都是集中在對建國前中國革命鬥爭歷史的書寫方面。
  • 《外交風雲》首播獲贊 再現外交史實致敬革命先驅
    由唐國強、孫維民領銜主演,郭連文、盧奇、谷偉等人主演的外交題材史詩巨製《外交風雲》於19日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優酷、騰訊、愛奇藝重磅播出。《外交風雲》首播即獲得酷雲實時收視榜首的成績,話題「外交風雲開播獻禮」登上微博熱搜榜。
  • 外交風雲電視劇全集在線觀看
    《外交風雲》是一部題材新穎、歷史內涵豐厚、現實關照強烈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優秀之作,是一部生動形象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黨史和國史教材,是一部對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文化充滿高度自信的藝術史詩,更是一部將歷史思維與審美思維相統一、將思想高度與藝術高度相結合的正氣充盈、大氣磅礴的詠史之作。
  • 《外交風雲》獲評第30屆金鷹獎最佳電視劇 主旋律劇作的創新表達獲...
    10月18日晚,第13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閉幕式暨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晚會在湖南長沙舉行,由華策影視出品的《外交風雲》獲評「最佳電視劇獎」。至此,憑藉對新中國外交史的全新解讀和良好的觀眾口碑,《外交風雲》已先後斬獲飛天獎、金鷹獎兩大極具含金量的獎項,實現最佳電視劇獎項大滿貫。
  • 《外交風雲》:全景式還原波瀾壯闊的外交歷史
    從1949年建國至今,新中國的外交歷史艱難曲折而波瀾壯闊。近日,正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巨製《外交風雲》,就回顧了這段精彩的歷史,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代外交家如何在波詭雲譎的國際環境中突破層層封鎖、站穩腳跟,全景式記述了新中國外交的破冰之旅,內容精彩而有溫度,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電視劇,開播後收到好評如潮。
  • 《外交風雲》青海衛視開播,感受毛主席的外交智慧與偉人風採
    長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外交風雲》,已經於昨晚在青海衛視黃金檔開播了。劇中,唐國強首次以外交為主線演繹毛主席形象。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4周年的日子,讓我們通過電視劇《外交風雲》,再次一起感受一代偉人的風採!
  • 探索現實主義題材新類型,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研評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10月26日,由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上海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在一起》研評會在北京舉行。
  • 《外交風雲》斬獲金鷹最佳電視劇獎,華策主旋律布局進入收穫季
    昨晚,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揭曉,外交題材歷史劇《外交風雲》在眾多好劇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本屆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最佳編劇獎。有膽識、有前瞻,開啟主旋律敘事新篇章《外交風雲》是第一部全景式以新中國外交戰線為主要表現內容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填補了這一類題材的空白。由於涉及領域的敏感和特殊,過往的影視作品中對新中國的外交雖然也有片斷式的展現,但並未有集大成者。
  • 飛天獎即將揭曉,華策出品《外交風雲》《絕境鑄劍》強勢入圍
    9月23日,中國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50部入圍作品名單正式公布,其中由華策影視出品的電視劇《外交風雲》《絕境鑄劍》強勢入圍。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連續劇,《外交風雲》打破了國產劇的題材局限,做到了國產劇的「第一次」,全景式地呈現了新中國外交突破層層封鎖登上世界舞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的過程。
  • 《外交風雲》劇組走進外交學院 暢談新中國外交喜迎70周年華誕
    新中國外交題材是一塊「處女地」,想要揭開其神秘面紗,打造史詩質感,就得有上下求索的精神,為此,馬繼紅在創作過程中攻讀了一百多本相關書籍,寫了80萬字讀書筆記,看了大量紀錄片與影碟,採訪了老外交官,並幾易其稿,才得以將那段波瀾壯闊的外交歷史呈現給觀眾。
  • 《外交風雲》首播收視奪冠,外交故事跌宕起伏,唐國強不愧老戲骨
    早前,我們國內也有一些外交題材的影視類內容,但大多以紀錄片和專題片的形式存在,像電視劇《外交風雲》這樣,將這個宏大歷史背景下的當代內容,裝入一部電視劇的,最近幾年來,還是首次。題材的稀缺性,是《外交風雲》收視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其次,這部電視劇屬於嚴肅的歷史題材,劇情能夠直接對接歷史,這種嚴肅的正劇,正是觀眾所需求的。
  • 電視劇《外交風雲》丨具有開創性的史詩巨製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獻禮劇, 《外交風雲》以「虛實相間」的敘事風格、橫跨歐亞非的強大製作、鮮為人知的外交「內幕」揭秘、宏大歷史敘事與人物內心細膩情感戲的相互交織、實力派戲骨精彩的演技,揭秘了外交戰線從新中國誕生到1976年中國外交取得偉大成就背後的故事,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外交事業作出的豐功偉績,以及戰鬥在外交戰線上的共產黨人的付出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