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與窗外

2021-02-21 海量文萃

瓊瑤姐和我的命運,都是因為同一本書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而這本書令我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了名。

 

十七歲那年,高中畢業,走出校門,脫下校服,燙了頭髮,走在臺北西門町街頭,讓星探發現了,介紹給八十年代電影公司,電影公司送我一本小說——《窗外》。

江雁容纖細瘦小,一對如夢如霧的眼睛,帶著幾分憂鬱。

兩條露在短袖白襯衫下的胳膊蒼白瘦小,看起來可憐生生。

江雁容心不在焉地緩緩邁著步子,正沉浸在一個她自己的世界裡,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世界。

我當時心想,這不就是我嗎?我天生纖細瘦小、敏感、憂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三歲。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每天上學和回家都得走上十分鐘的路。而這十分鐘我總是陶醉在自我的幻想世界中,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看完《窗外》,我深深感覺,《窗外》正是為我而寫的,而江雁容這個角色捨我其誰呢?

八十年代電影公司導演宋存壽果然確定由我飾演《窗外》裡的江雁容,當時母親堅決反對我走入娛樂圈。我想拍的意願正如小說裡江雁容愛老師康南那樣的堅定,母親為此臥床三日不起,最後還是拗不過我。轉眼間三十九年過去了,當年母親拿著劇本(劇本裡所有接吻的戲都打了叉)牽著怯生生的我到電影公司那畫面,仿佛就在眼前。

 

拍攝《窗外》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戲裡江雁容最要好的同學周雅安,正是我高中的同窗好友張俐仁,拍這部戲就仿佛是我們高中生活的延續,對我們來說沒什麼難度,導演直誇我們演得自然。記得有一場我喝醉酒躺在老師康南床上的親熱戲,我不讓張俐仁看,她爬上隔壁牆很高的窗臺上張望,我怎麼也不肯演,導演沒法兒,只好把她關起來,為了這個她氣了我好幾天。

 

雖然母親和我在劇本裡打了許多叉,最後導演還是拍了一場接吻戲和許多場夫妻吵架的戲,因為我剛從學校畢業,很怕老師和同學們看到會笑,所以好希望這部電影不要在臺灣上演,沒想到正如我當年所願,《窗外》一直到今天都沒在臺灣正式上映。

 

作家瓊瑤

瓊瑤姐總是一頭長髮往後攏,整整齊齊地落在她筆直的背脊上,小碎花上衣襯一條長褲。第一次見到她,她就是這樣打扮,那是我拍《窗外》四年後的事。她和平鑫濤到我永康街的家,邀請我拍攝他們合組的巨星電影公司創業作《我是一片雲》。

 

平先生溫文爾雅,他們二人名氣都很大,態度卻很誠懇,我們很快就把事情談成了,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拍拍胸口說,見他們之前好害怕好緊張,他們也拍拍胸口說,見我和我父母之前也好害怕好緊張,結果大家笑成一團。

 

從1976年到1982年,我為巨星拍了八部瓊瑤姐的小說,《我是一片雲》《奔向彩虹》《月朦朧鳥朦朧》《一顆紅豆》《雁兒在林梢》《彩霞滿天》《金盞花》《燃燒吧,火鳥》。

 

之前的1972年至1976年已經拍了四部不是巨星製作的瓊瑤電影,《窗外》《女朋友》《在水一方》《秋歌》。可以說我的青春期,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十年,都和瓊瑤姐有著密切的關係。

 

少女情懷總是詩,那十年我如詩的情懷總是和瓊瑤小說交錯編織,那些忙碌的歲月,除了在睡夢中,就是在拍戲現場飾演某一個角色,生活如夢似真,偶爾有幾個小時不睡覺不拍戲做回自己的時候,我會跑到瓊瑤家傾吐心事。

 

瓊瑤姐總是奉上一杯清茶,優雅地坐在她家客廳沙發上,耐心地傾聽我的故事,我們時而蹙眉,時而失笑,她寫出千千萬萬少男少女的心事,所以我們也有許許多多的共同語言,有時一聊就到半夜兩三點。

 

有人說瓊瑤姐的書是為我而寫,我倒認為是因為我的性格和外形正好符合瓊瑤姐小說中的人物。

 

那些年母親經常為我的戀情和婚姻大事操心,不時打電話給瓊瑤姐了解我的狀況,瓊瑤姐形容母親愛我愛得就如母貓銜著她的小貓,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才能安全。最近重新翻看《窗外》,原來瓊瑤姐也是這樣形容江雁容的母親。

從十七歲飾演《窗外》的少女,到現在擁有三個女兒的母親,我很理解江雁容的情感,也能體會江母愛女之心切。心想如果我和女兒是這對母女我會怎麼處理。於是我推開愛林的房門,她正坐在書桌前對著計算機做功課,一頭如絲的秀髮垂到肩膀,望著她姣好清秀的臉孔,我看傻了,她今年十五歲,出落得有如我演《窗外》時候的模樣。我坐到她身邊跟她講《窗外》的故事。「如果你是江雁容的母親你會怎麼做?」我很茫然。「年齡不是問題,我會先了解那個老師是不是真的對我女兒好。」

 

「他們年齡相差二十歲!」她看我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想笑,小手一擺淡淡地說:「我是不會交這個男朋友的。」

 

70年代末,忘了是哪年哪月哪日。有一個黃昏,我正好走在瓊瑤姐仁愛路的家附近,突然想起找她聊天,於是就按了門鈴。一進門見她神情黯然,垂首獨坐窗前的沙發上。待我走近,她幽幽地說:「聽說××死了。」「誰?」「我老師。」「……」窗內的燈一直沒開,窗外橙紅的落日漸漸消失,我腦子裡泛起的竟然是讀書時期看的一部《窗外》黑白片,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是江雁容的背影,她獨自走在偌大的校園操場,鏡頭慢慢拉開,背影越來越小、越來越小、越來……

 

瓊瑤姐從來沒有跟我談起她的愛情故事。依稀記得平先生曾經說過,瓊瑤姐寫完《煙雨濛濛》後從高雄到臺北接受他安排的記者訪問,回去時,平先生送她去車站,不知怎麼居然跟她一起上了火車,在車上聊了很多很多,結果他一直聊到臺中才下車。我聽了很感動,問他聊了些什麼。他說他們的話題圍繞著瓊瑤姐的小說《窗外》《六個夢》和《煙雨濛濛》轉,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談《窗外》。

 

我認為,平先生一定是被那個敏感、憂鬱、多情的江雁容和她的創作者深深地吸引了。

人生是一場修行

余光中/蔣勳/林青霞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8年1月

▶點擊「閱讀原文」,可讀《聯合贈書 | 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

相關焦點

  • 林青霞——《窗外》之愛
    《窗外》作為林青霞的處女之作,為林青霞以後的電影生涯鋪平了道路。通過這部電影,林青霞成功踏入演藝圈,並有了一定知名度。《窗外》,1973年上映,改編自瓊瑤的小說。1973年,那一年,林青霞19歲。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紀。
  • 林青霞:窗外的風景
    文/林青霞 《窗外》攝於一九七二年,那年我剛高中畢業,還是個愛做夢的年齡,就像初生之犢,一頭撞進了森森的叢林裡。幸運的是我遇見的都是圈裡的老實人,所以在這個大染缸裡並沒有被汙染,一路走來也很順暢。在影圈二十二年的日子裡,我和我的影迷們一起成長著。
  • 林青霞人生中的窗裡窗外
    當手中拿著林青霞出版的一本書《窗外》才開始對她的人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小時候跟同齡孩子一樣,喜歡看美女,羨慕漂亮姐姐的美貌,想擁有跟漂亮姐姐一樣的臉蛋。林青霞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大美女,人漂亮,戲好看。《窗外》這部文藝青春片,讓她一夜成名,開拓了她後來的演繹之路。在她從70年代開始拍戲,到90年代早期,結束了,她的演繹生涯。給我們呈現了一百多部作品,塑造了一百多個角色。跨界了七零、八零、九零三個年代,經歷了每個年代的電影潮流。
  • 55年前,瓊瑤《窗外》發表,那年8歲的林青霞在十年後遇見星探,主演《窗外》…
    ▲林青霞《窗外》的電影劇照,1973前陣子,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女學生照片在日本爆紅了一波,而這張照片被轉載上萬次。
  • 林青霞的《窗裡窗外》:戲如人生,人生比戲更耐尋味
    《窗裡窗外》是林青霞生命中的第一本書。她十七歲,拍了人生第一部戲《窗外》以至於後來的電影歲月,都在《窗外》的開始下而改變。帶著對女神的膜拜讀了《窗裡窗外》,文章比較淺顯,讀起來輕鬆暢快。明眸淺笑,已經驚豔了所有過往林青霞人生第一部戲是《窗外》,一個高中女孩子在西門町和同學逛街
  • 離開邢李原的林青霞仍舊笑靨如花,65歲活成了窗外之後的東方不敗
    《窗外》女主角江雁容。這是人到而立之年的優雅,所有人都羨慕林青霞的優雅,這種在愛情裡挫折後成長的優雅,是《窗外》之後給她的雲淡風輕。因為雲淡風輕,息影24年的林青霞在63歲的晚年生活裡毅然決定離婚,面對那個曾經愛她寵她的男人發生的過往,她選擇平和的分手。反觀起起伏伏的人生,林青霞的兩次離別真是道出了「不將就」的真諦。
  • 讀林青霞著《窗裡窗外》,回味經典!
    讀林青霞著《窗裡窗外》,回味經典!原創 書劍古茶-東方白 書劍號 昨天什麼是大腕?大腕就是她不在江湖,江湖仍有她的傳說。在那個沒有ps,沒有美顏濾鏡的時代,林青霞美得那麼自然和獨特。美人在骨不在皮,而林青霞,骨相皮相都美得讓人羨慕。
  • 瓊瑤虐戀大25歲老師,一部《窗外》成就她和林青霞,卻重傷老師
    林青霞提到的這本書,叫做《窗外》,它是瓊瑤的自傳式小說,後改編為同名電影,由林青霞和秦漢出演,這部電影既是林青霞和秦漢的定情之作,也讓17歲剛剛走出高中校園的林青霞聲名大噪,瓊瑤也因這部小說成為言情界的翹楚,一部成就了2個女人的作品,卻讓另一個男人,賠上了自己的後半生。
  • 《窗裡窗外》、《雲去雲來》 睽違六年,林青霞又一感性創作-----鏡前鏡後(林青霞親筆籤名裱布精裝版)
    《窗裡窗外》、《雲去雲來》睽違六年,林青霞又一感性創作 「我的第三本書在我今年生日出版,算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也好在疫情中跟大家分享我思、我想和我描寫的人物。」――林青霞 · 美術大師張叔平設計· 精彩人物照片· 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走近張愛玲〉、給故鄉〈我魂牽夢縈的臺北〉 睽違六年,林青霞寫就第三本散文,再次與讀者分享她對人
  • 一直美到66歲的林青霞:窗裡窗外,雲去雲來,我猶在風雨中
    林青霞,對於上世紀熟悉港臺電影的讀者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林青霞是一個時代。她的美,在綿長的時間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痕。兩個月以後就是林青霞的66歲生日了,誰能想到這個大美人人生已經過了大半呢。跟林青霞合作的導演以及明星都對他讚嘆不已,即使對於看人非常刁鑽的亦舒來說,他都會為林青霞冠以"東南亞第一美人"的美稱。在漫長的歲月裡,林青霞的美總是受到許許多多觀眾的擁躉,即使歲月流逝,美人遲暮,卻也別添一抹風韻。
  • 林青霞的自性化
    在遇到秦漢之前,林青霞18歲時有過一段初戀,對象是臺灣藝人勾峰。勾峰&林青霞關於這段感情有三個版本,一是說當時林青霞比較嫩,對勾峰是小粉絲的崇拜,男方只把她當妹妹;二是林青霞在自傳中提到,和他認識的這段過程中,是最快樂的日子,常常笑容滿面,但兩人只是好朋友
  • 從影后到作家,女神怎樣華麗轉身——我讀《窗裡窗外》
    這是唯一的一本林青霞寫林青霞的書。」這是林青霞的散文集《窗裡窗外》中的一段文字。《窗裡窗外》說到林青霞,在人們的腦海中率先浮現 的就是清純玉女的形象。從飾演《窗外》中的江雁容,到後來的《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10幾部瓊瑤小說改編的影片,都留下了林青霞清俊美麗的的身影,一時間她成了巨星電影公司的御用女主角,可以說是瓊瑤的小說鋪就了林青霞的明星之路,同時林青霞也成就了瓊瑤的巨星電影公司。就像瓊瑤在《窗裡窗外》序言中所言:「青霞最好的年齡,都在我的電影裡度過」。
  • 觀後感:《窗裡窗外》
    初識她時,我還太小,但清晰記得《刀劍笑》中沒被劉德華迷到,倒是被她這位少爺迷得七葷八素,沒有過多的話語,眼神果敢堅硬 英氣逼人,帥氣得一塌糊塗… 很久以後才知道,是一個名叫林青霞的女人扮演的。她在篝火旁假扮流螢,衣裳漸寬 搖鼓 腳尖晃動打拍,哼唱「紅塵多可笑 痴情最無聊 目空一切也好…」一曲笑紅塵,連餘波都是她的笑,美豔無邊…再到《窗外》時,16歲的她,還是懵懂無知的少女,眼中閃爍著粼粼波光,像只可愛的小白兔,充滿靈動。八十年代她是瓊瑤御用女主角,一汪清水的眼睛,含情脈脈地看著你,便能融化你的心。
  • 林青霞的情感史:紅塵如夢
    看到林青霞拍攝《窗外》的劇照,瓊瑤和製片方都很滿意由她來出演女主角。那時候林青霞只有17歲,這是林青霞人生中出演的首部電影,沒想到迅速在東南亞火了起來。林青霞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而她也十分努力的拍戲,合作過的演員更是不計其數。而除了林青霞的影視作品,她的戀情也一直被人們稱道。林青霞和秦漢當年,林青霞和秦漢二人因合作《窗外》結緣,之後又合作過多部影片,兩人因戲生情,俊男靚女,在娛樂圈更是一段令人傳頌的佳話。
  • 紅塵滾滾中的不老傳說–林青霞
    小時候的林青霞有過空姐夢、老師夢、唯獨沒有明星夢,由於容貌過於出眾,少年時代被星探兩度發掘。17歲時,林青霞被導演選中,成為瓊瑤電影《窗外》的女主角。1973年《窗外》在香港上映票房高達65萬,林青霞因此一夜成名,3年後,林青霞加入瓊瑤自組電影公司,成為其御用女主角,瓊瑤曾經這樣評價她:沒有遇到第二個可以和她媲美的女子。1983年,林青霞遇到了一生的貴人導演徐克。在其指導的《新蜀山劍俠》中林青霞扮演的是冷豔高貴的瑤池仙堡堡主。
  • 在林青霞身上,不存在的
    有網友曬出一條與林青霞聚餐的視頻。視頻中的林青霞挽著利落的髮髻,化著優雅的淡妝。雖然臉龐比年輕時圓潤不少,但依舊是眉目深刻、精緻秀美,側顏更是呈現出漂亮弧度。林青霞出生於1954年11月份,但是視頻中的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像是將滿66歲的女人。
  • 女神林青霞的簡介
    1973年8月24日,主演的電影處女作《窗外》上映。1975年8月23日,出演的戰爭電影《八百壯士》上映,憑藉該片獲得了第2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  。1980年3月29日,主演的傳記電影《碧血黃花》上映,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2]  。
  • 著名電影女演員 林青霞簡介
    1973年8月24日,主演的電影處女作《窗外》上映。1975年8月23日,出演的戰爭電影《八百壯士》上映,憑藉該片獲得了第2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 。1980年3月29日,主演的傳記電影《碧血黃花》上映,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2] 。
  • 林青霞的愛情,輸在了秦漢身上
    1973年,年僅 18歲的林青霞剛剛高中畢業,在逛街時,因為樣貌出眾被星探發掘,得到了出演電影《窗外》的機會。這部電影改編自瓊瑤處女作,由宋存壽執導。可以說,《窗外》就是林青霞進入演藝圈的敲門磚,也為林青霞和秦漢之後幾十年的糾纏埋下了伏筆。
  • 林青霞與她的電影人生
    七十年代初,林青霞在與好友逛街時被星探發現,並在1973年出演了自己的首部電影《窗外》,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窗外》的一炮而紅使得林青霞成為了當時最受觀眾歡迎的文藝片女主角。在之後的幾年中,林青霞接連出演了多部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