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趙思棟 布面油畫《蘭花花》
文 吳瀾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民族音樂史上,陝北民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陝北民歌中以信天遊為最普遍的歌種形式,歌曲《蘭花花》就屬於其中一種。它是漢族傳統的民族歌曲,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灑脫的曲調。歌曲激昂奔放,富有張力,直抒胸臆,節奏感強,歌曲應用敘事手法,純真質樸的描繪出受到封建禮教破害的女子蘭花花的悲慘遭遇和蘭花花反抗封建禮教束縛的鬥志,十分的具有陝北民歌的代表性。
一、陝北民歌的演唱風格
西北部地區以陝西為中心,由於大部分都是高原地形所以山歌成為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種,比如「信天遊」、「爬山調」。陝北民歌的歌曲旋律優美,感情表達簡單直接,曲風灑脫,富有節奏感和張力,這和陝北地區人民堅貞不屈的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經過30年代末40年代初陝西延安的「魯藝「藝術家的精心採集、整理、發表、宣傳之後,陝北民歌在中國民族音樂樂壇上的地位逐漸得到提高。
二、《蘭花花》的風格特徵及演唱特點
1.歌曲內容主旨的把握
《蘭花花》是陝北民歌的典型代表作品,歌曲形象細緻的刻畫了美麗善良的女子蘭花花為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所作出的英勇抗爭。這首民族歌曲曲調流暢唯美,音域開闊,採用了敘事的手法,形象的表現了歌詞內容 ,使得蘭花花這一女子形象深入人心。這首歌有八段歌詞,為了使其演唱起來不單調乏味,歌曲的演唱者在每一段利用不同的曲調節奏演唱,使得這首歌曲節奏感極強。
電視劇《蘭花花》
根據民間的流傳,蘭花花是確有其人的。她是陝西固臨縣臨鎮某村的一名女子,天生外貌俊美,心靈純真,她渴望幸福,但是卻不得不嫁給了自己並不鍾意的老財主。面對封建禮教的壓迫,蘭花花堅貞不屈,敢於向封建禮教發起挑戰。這首歌曲風格質樸、歌詞犀利,讚頌了這位女性勇於追求幸福,敢於向封建勢力抗爭的英勇精神和為了愛情敢於奉獻的執著信念。
2.旋律特點的把握
「信天遊」的基本格式是上下兩句體為歌詞,在陝北地區非常流行,曲調形式也是通過上句和下句的演唱組成了單樂句段。信天遊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山歌類和小調類,這首《蘭花花》屬於小調類。這首小調旋律平直穩定,節奏非常工整有序,把歌曲感情刻畫的淋漓盡致,質樸真誠,真實的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歌曲的前兩段,音調十分高亢具有張力,從歌曲開始部分就運用了兩次四度的跳進。在歌詞語句中,四度甩腔極富感染力的表現了歌曲的主旨意境。
在歌曲的三四兩段,旋律由G調轉成C調,旋律速度放慢了一半,語調悲痛萬分,運用敘事手法,表現了蘭花花被迫出嫁這一場面,也從側面描繪出了主人公蘭花花那英勇抗爭的精神。歌曲中那悲涼的唱詞,無不打動人心。
歌曲的五六段,唱腔犀利而又堅決,歌曲中女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敢於同封建禮教英勇抗爭,具有激昂的鬥志。
在歌曲的第七段中,主要描寫的是蘭花花從地主老財主家中出逃的情景,歌曲旋律緊湊,一張一弛,緊緊抓住聽眾內心那緊張的心情,情緒渲染的驚險激烈。
在歌曲的最後一段,旋律應用轉回了G調,演唱者生動而又充滿激情的演唱。著重的表現了女子蘭花花逃婚成功的喜悅感。唱詞的反覆重疊,形象細緻的描繪出女子蘭花花不畏封建禮教的束縛,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表現出新時代女性的抗爭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3.演唱中「咬字」的應用
在演唱歌曲《蘭花花》時要注意把握「咬字」。在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中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為三個過程,分別是「出聲、引長、歸韻」,「出聲」就是字頭要咬準,「引長」就是注意字腹的延長,「歸韻」就是字尾要收清。咬準字頭就是要遵守拼音「五音」的正確口形,來把聲母咬準確。延長字腹就是謹遵「四呼」的口形拖延音量發響最容易的韻母,把聲音自然的放出來。最後一步收清字尾也就是韻尾要發聲清楚,無論韻尾是複韻母還是鼻韻母,或者是以韻腹的母音直收而沒有韻母的情況。現在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仍然在沿用「十三轍」分類發聲的的這種方法,是相對比較實用、科學的。希望在今後也能繼續發揚光大。
歌舞劇《蘭花花》
4.注重情感的表達
歌唱的語言表達,咬字吐詞的語氣和腔調等等這些會隨著歌曲的結構曲式、節奏速度、風格特點不同,在情感的拿捏上也應該有所不同。
信天遊《蘭花花》的演唱要悲痛萬分,憂鬱深緩。如果歌曲的旋律節奏婉轉曲折,咬字吐詞就應該張口有力、乾淨而利落,行腔又抑揚頓挫、婉轉細膩才可。
《蘭花花》的歌唱藝術是依靠著歌聲的優美和情感的豐富來來共同表現的。
如果缺少了真實、豐富細膩的情感就是再動聽的歌聲也會如一張沒有色彩的油畫,讓人感到單調乏味。就歌唱這門藝術來說人的聲音只是一種音樂語言表達工具而已,只有以「聲」唱「情」,以「聲」表「情」以「聲」動「情」才是最終目的。歌唱的聲音方面可以通過刻苦的技能訓練來不斷提高自己、精湛自己。而情感的細膩表達,除了了解、掌握、熟知作詞人創作歌曲的時代背景、特徵,社會大環境,創作的動機、目的、手法,曲式的結構,旋法的特點,歌曲文字語言的完美思想藝術性,咬字吐詞的標準方法,以及各個民族的不同特徵、風俗習慣和生活情趣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生活體驗、道德觀念、形象思維、文化藝術修養程度,當然也會包括演唱技能方面和表現處理的能力等。
歌舞劇《蘭花花》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詩句說到過「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聲」,表現了我國古人對「聲」與「情」的重視程度,也說明了歷代歌唱者都在強調唱歌時要「聲情並茂」。特別是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的演繹,更是強調演唱者的表演,通過演唱者的手勢眼神、形體身段和豐富的情感情緒的表演,去設想歌曲中表現的人物所處的當時的社會環境、景象,以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感染聽眾。 「聲情並茂」的目的是用動聽的歌聲、豐富的情緒,完美地表現歌曲的內容,以達到感染聽眾為目的,任何歌曲原意背道相離的表現都只會適得其反。正如清代學者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曾說的:「即聲音絕妙,而與曲調相背,不但不能動人,反令聽者索然無味矣。」
三、總結
歌曲《蘭花花》極具陝北的地域特點,激昂有力,富有鬥志。我們在演唱歌曲時,要準確把握陝北民歌的演唱風格和特點。在情感的表達上要具有張力,準確形象的表現出女子英勇抗爭的精神。只有把自身與歌曲融為一體,這樣的演唱才能真摯且打動人心。
陝〡北〡民〡歌
打造專業的陝北民歌社群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陝北民歌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
◎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合作郵箱:1955194963@qq.com
主編:薛 九 英
運營:劉雄 康濤
編輯:張陽 張燕
出/品/制/作
秦 雅 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