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10時訊(記者 董進)如果還活著 ,澳大利亞青年菲利普(全名Phillip Andrew Hancock)今年應該快三十歲了,然而因為疾病,他的生命定格在2018年5月9日。按照他生前人體器官捐獻心願,菲利普的器官在重慶分別捐獻給了五個中國人,菲利普成為重慶市首位涉外器官捐獻者。
菲利普生前曾有一個夢想:希望能組建一支樂隊站在舞臺上演出。於是五位受捐者為了完成他這個夢想,組建了「一個人的樂隊」。今(12)天,這五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受捐者們齊聚重慶,一起進入專業的錄音棚進行排練。兩個多月後他們即將站上舞臺,和「菲利普」一起演出。
菲利普父親與兒子的肖像合影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供圖
一封來信催人淚下:你走了,留給世界的是希望
在日前上線的第四季《見字如面》公益先導片中,西南大學外教菲利普用器官捐獻的故事溫暖了網友。音樂人小柯現場朗讀菲利普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也令無數網友感動流淚。
喜愛音樂的菲利普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供圖
喜歡彈吉他唱歌的菲利普,在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國,成了重慶西南大學的一名外教。然而就在2018年5月9日,27歲的菲利普卻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按照菲利普的遺願,他的父母捐獻了他的多個器官,這讓三名中國人的生命得到挽救,讓另外兩名中國人的眼睛重獲光明。
菲利普生前很喜歡音樂,為了實現他這個夢想,五位受捐者組建了「一個人的樂隊」。得知這一消息後,菲利普63歲的父親彼得·漢考克寫了一封家書給陰陽兩隔的愛子。
他在信中說:「你走了,留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是希望,是五個等待已久的生命,因你重獲新生,我和你母親知道你還活著,從未離開,空氣中還有你的氣息,你還在親歷這個精彩的世界,你就是他們,他們和你一個樣,我們失去了一個菲利普,卻獲得了五個菲利普……」
五個生命得以延續:菲利普悄悄「走進」他們身體
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只是生存,也是傳遞與分享,傳遞健康,分享生命的延續。在2018年5月9日前,有五個家庭正遭受著各自的不幸。
伍俊是成都一家醫院的外科醫生,2016年查出肝臟壞死後,日漸消瘦的他吃不下飯也沒力氣走路,只能上午上班下午休息,最危急的時候還收到過病危通知書。
工作人員傳授樂器使用技巧。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茉莉是四川遂寧人,因腎衰竭患上尿毒症,只能靠吃藥和透析維持生命,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定期檢查,養家的重擔全部留在丈夫一人肩上。
陳賢軍是大足的一名貨車司機,然而因為視力下降看不清楚,他不僅工作受影響,連單獨出行都有問題,他不知道要如何面對這一切。
譚到碧是奉節九洞鄉的一個普通農婦。25歲時她就患上慢性角膜炎,雙角膜壞死,最後完全失明,只能靠摸索煮飯種地,不知道摔過多少跟頭。
陳景鍾四年前患上嚴重腎病,作為骨傷科醫生的他,曾經絕望地在每個夜晚流淚,一次次透析,讓他感到了絕望。
然而在2018年5月9日,隨著菲利普的離開,各個器官在六個小時內送到了他們五人所在的病房。伍俊是肝移植受體,茉莉是左腎移植受體,陳賢軍接受了左角膜,譚到碧接受了右角膜,而陳景鍾則是右腎移植受體。這一天,也成為了五個人的「重生日」,但那時,他們並不知曉五個人之間有著同樣的聯繫,那是一個人——「菲利普」。
五位受捐者比出愛心手勢。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一年後他們組建樂隊:為了完成菲利普的夢想
當紗布緩緩揭下來,譚到碧看著眼前的女兒,又哭了,但這次是喜悅的淚水,她終於可以不用在黑暗中摸索著前行了。同樣的,再次見到光明的陳賢軍,感覺是「死而後生」。
在手術後第七個月,茉莉重新開始上班了,以前偶爾還會感冒的她,如今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而伍俊和陳景鐘的身體也恢復得很快。五個人的手術都很成功,也都沒有發生排異反應。
根據人體器官捐獻協議,捐獻者和受捐者信息是相互保密的。但在2019年3月31日清明節前夕,在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中,菲利普的父母遠渡重洋來到了重慶。在重慶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內為菲利普特別設立的紀念碑前,父親跪在地上,親吻照片中的兒子,並提起兒子生前特別希望組建一個樂隊,這讓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請菲利普捐獻器官的受捐者們,來幫助菲利普完成這個夢想。
2019年8月,當工作人員聯繫上這五位受捐者時提出這一想法時,得到的答覆完全一樣,「我願意,願意一起組建樂隊,實現菲利普的夢想。」就這樣,五個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經歷與性格的人,組建起一支「一個人的樂隊」,這既是樂隊名稱,也是一支只屬於菲利普「一個人」的樂隊。正如茉莉說的那樣,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也是一種很奇妙的緣分,有另一個人在自己的身體裡,同時這個人也在其他人身體裡。
兩個多月之後:他們將帶著兩首歌登臺亮相
組建樂隊的過程並不容易,五個人之前對於音樂都沒有太多研究,經過討論,最後確定伍俊負責吉他,陳賢軍負責貝斯,譚到碧和茉莉負責沙錘,陳景鍾負責手鈴。
由於五個人身處不同地方,不能常常聚在一起排練,所以他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在群裡除了分享各種音樂學習技巧,還像親人一樣互相噓寒問暖,關心彼此的身體情況。
樂隊成員與錄音棚工作人員一起排練樂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為了能儘量節約合練的時間,他們各自在家都加緊排練。以前擅長口琴的伍俊,如今一有空就在練和弦;陳賢軍也慢慢地能用貝斯彈奏出成調的音樂;害怕拖樂隊後退,譚到碧在家裡不管是在給灶臺生火還是種菜空隙,都要把沙錘拿出來練幾遍。
「以前我都沒有什麼音樂細胞,但這次組建樂隊,感覺好像對音樂特別敏感,不知道是不是菲利普在給我們加油。」茉莉笑著說,這也是菲利普的樂隊,他當然希望我們能用最好的狀態進行演出吧。
兩個多月後,「一個人的樂隊」將會在2020年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上登臺亮相,他們選擇了兩首演出曲目,一首叫做《重生》,一首叫做《感受生命》。他們將用這場演出,獻給所有的人體器官捐獻者,以及帶給他們重生菲利普。
重慶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逐年增加
近年來,市民們對於人體器官捐獻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了解,2019年,重慶市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2043人,累計達到13602人,實現捐獻416例,累計實施捐獻2796例;新增角膜捐獻志願者1593人,累計達到11169人,實現捐獻278例,救治262人,累計實施捐獻2436例,讓3159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16253人,累計達到22538人,實現捐獻141例,救治407人,累計實施捐獻531例,挽救了1460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周學躍表示,人體器官捐獻的知曉度、認同感和社會關注度逐步增強,重慶百萬人捐獻率由2016年的2.4人提升到4人,尤其是《重慶市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條例》頒布實施以來,重慶人體器官捐獻連續3年突破百例並逐年增加。
(備註:因保護隱私,受捐者使用的是化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