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器官受捐者組成「一個人」的樂隊 兩個月後他們將在舞臺上...

2020-12-20 華龍網

菲利普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10時訊(記者 董進)如果還活著 ,澳大利亞青年菲利普(全名Phillip Andrew Hancock)今年應該快三十歲了,然而因為疾病,他的生命定格在2018年5月9日。按照他生前人體器官捐獻心願,菲利普的器官在重慶分別捐獻給了五個中國人,菲利普成為重慶市首位涉外器官捐獻者。

菲利普生前曾有一個夢想:希望能組建一支樂隊站在舞臺上演出。於是五位受捐者為了完成他這個夢想,組建了「一個人的樂隊」。今(12)天,這五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受捐者們齊聚重慶,一起進入專業的錄音棚進行排練。兩個多月後他們即將站上舞臺,和「菲利普」一起演出。

菲利普父親與兒子的肖像合影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供圖

一封來信催人淚下:你走了,留給世界的是希望

在日前上線的第四季《見字如面》公益先導片中,西南大學外教菲利普用器官捐獻的故事溫暖了網友。音樂人小柯現場朗讀菲利普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也令無數網友感動流淚。

喜愛音樂的菲利普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供圖

喜歡彈吉他唱歌的菲利普,在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國,成了重慶西南大學的一名外教。然而就在2018年5月9日,27歲的菲利普卻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按照菲利普的遺願,他的父母捐獻了他的多個器官,這讓三名中國人的生命得到挽救,讓另外兩名中國人的眼睛重獲光明。

菲利普生前很喜歡音樂,為了實現他這個夢想,五位受捐者組建了「一個人的樂隊」。得知這一消息後,菲利普63歲的父親彼得·漢考克寫了一封家書給陰陽兩隔的愛子。

他在信中說:「你走了,留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是希望,是五個等待已久的生命,因你重獲新生,我和你母親知道你還活著,從未離開,空氣中還有你的氣息,你還在親歷這個精彩的世界,你就是他們,他們和你一個樣,我們失去了一個菲利普,卻獲得了五個菲利普……」

五個生命得以延續:菲利普悄悄「走進」他們身體

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只是生存,也是傳遞與分享,傳遞健康,分享生命的延續。在2018年5月9日前,有五個家庭正遭受著各自的不幸。

伍俊是成都一家醫院的外科醫生,2016年查出肝臟壞死後,日漸消瘦的他吃不下飯也沒力氣走路,只能上午上班下午休息,最危急的時候還收到過病危通知書。

工作人員傳授樂器使用技巧。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茉莉是四川遂寧人,因腎衰竭患上尿毒症,只能靠吃藥和透析維持生命,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定期檢查,養家的重擔全部留在丈夫一人肩上。

陳賢軍是大足的一名貨車司機,然而因為視力下降看不清楚,他不僅工作受影響,連單獨出行都有問題,他不知道要如何面對這一切。

譚到碧是奉節九洞鄉的一個普通農婦。25歲時她就患上慢性角膜炎,雙角膜壞死,最後完全失明,只能靠摸索煮飯種地,不知道摔過多少跟頭。

陳景鍾四年前患上嚴重腎病,作為骨傷科醫生的他,曾經絕望地在每個夜晚流淚,一次次透析,讓他感到了絕望。

然而在2018年5月9日,隨著菲利普的離開,各個器官在六個小時內送到了他們五人所在的病房。伍俊是肝移植受體,茉莉是左腎移植受體,陳賢軍接受了左角膜,譚到碧接受了右角膜,而陳景鍾則是右腎移植受體。這一天,也成為了五個人的「重生日」,但那時,他們並不知曉五個人之間有著同樣的聯繫,那是一個人——「菲利普」。

五位受捐者比出愛心手勢。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一年後他們組建樂隊:為了完成菲利普的夢想

當紗布緩緩揭下來,譚到碧看著眼前的女兒,又哭了,但這次是喜悅的淚水,她終於可以不用在黑暗中摸索著前行了。同樣的,再次見到光明的陳賢軍,感覺是「死而後生」。

在手術後第七個月,茉莉重新開始上班了,以前偶爾還會感冒的她,如今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而伍俊和陳景鐘的身體也恢復得很快。五個人的手術都很成功,也都沒有發生排異反應。

根據人體器官捐獻協議,捐獻者和受捐者信息是相互保密的。但在2019年3月31日清明節前夕,在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中,菲利普的父母遠渡重洋來到了重慶。在重慶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內為菲利普特別設立的紀念碑前,父親跪在地上,親吻照片中的兒子,並提起兒子生前特別希望組建一個樂隊,這讓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請菲利普捐獻器官的受捐者們,來幫助菲利普完成這個夢想。

2019年8月,當工作人員聯繫上這五位受捐者時提出這一想法時,得到的答覆完全一樣,「我願意,願意一起組建樂隊,實現菲利普的夢想。」就這樣,五個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經歷與性格的人,組建起一支「一個人的樂隊」,這既是樂隊名稱,也是一支只屬於菲利普「一個人」的樂隊。正如茉莉說的那樣,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也是一種很奇妙的緣分,有另一個人在自己的身體裡,同時這個人也在其他人身體裡。

兩個多月之後:他們將帶著兩首歌登臺亮相

組建樂隊的過程並不容易,五個人之前對於音樂都沒有太多研究,經過討論,最後確定伍俊負責吉他,陳賢軍負責貝斯,譚到碧和茉莉負責沙錘,陳景鍾負責手鈴。

由於五個人身處不同地方,不能常常聚在一起排練,所以他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在群裡除了分享各種音樂學習技巧,還像親人一樣互相噓寒問暖,關心彼此的身體情況。

樂隊成員與錄音棚工作人員一起排練樂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為了能儘量節約合練的時間,他們各自在家都加緊排練。以前擅長口琴的伍俊,如今一有空就在練和弦;陳賢軍也慢慢地能用貝斯彈奏出成調的音樂;害怕拖樂隊後退,譚到碧在家裡不管是在給灶臺生火還是種菜空隙,都要把沙錘拿出來練幾遍。

「以前我都沒有什麼音樂細胞,但這次組建樂隊,感覺好像對音樂特別敏感,不知道是不是菲利普在給我們加油。」茉莉笑著說,這也是菲利普的樂隊,他當然希望我們能用最好的狀態進行演出吧。

兩個多月後,「一個人的樂隊」將會在2020年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上登臺亮相,他們選擇了兩首演出曲目,一首叫做《重生》,一首叫做《感受生命》。他們將用這場演出,獻給所有的人體器官捐獻者,以及帶給他們重生菲利普。

重慶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逐年增加

近年來,市民們對於人體器官捐獻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了解,2019年,重慶市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2043人,累計達到13602人,實現捐獻416例,累計實施捐獻2796例;新增角膜捐獻志願者1593人,累計達到11169人,實現捐獻278例,救治262人,累計實施捐獻2436例,讓3159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16253人,累計達到22538人,實現捐獻141例,救治407人,累計實施捐獻531例,挽救了1460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周學躍表示,人體器官捐獻的知曉度、認同感和社會關注度逐步增強,重慶百萬人捐獻率由2016年的2.4人提升到4人,尤其是《重慶市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條例》頒布實施以來,重慶人體器官捐獻連續3年突破百例並逐年增加。

(備註:因保護隱私,受捐者使用的是化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樂隊」亮相《見字如面4》,成員皆器官受捐者
    新京報訊(記者 張赫)日前,書信朗讀類文化綜藝《見字如面》第四季上線了公益先導片,音樂人小柯現場朗讀了西南大學外教菲利普的父親寫的一封信,溫暖了無數網友,菲利普是澳大利亞首位在華器官捐獻者。按照菲利普的遺願,他的父母捐獻了他的多個器官,這讓三名中國人的生命得到挽救,兩位中國人的眼睛重獲光明。菲利普的父親手舉兒子畫像。圖片來自網絡菲利普生前極其熱愛音樂,五位受捐者為了實現他的夢想,組建了視頻中的「一個人的樂隊」。這支特殊樂隊的成員來到了《見字如面》的現場,他們身穿印著菲利普名字的隊服,讓人感受到菲利普的生命仍然還在,在5個中國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續。
  • 27歲外教去世,他的「器官」組成了一支樂隊……
    10月8日,一場特殊的雲上音樂會在重慶舉行。音樂會由一支名為「一個人的樂隊」和一名AR虛擬成像的外國小夥子共同演繹完成。這場音樂會他們準備了9個月,雖然唱得不算整齊,樂器也不太熟練,但感動了很多人。說是「一個人的樂隊」,但其實有5位表演者。5個人組成樂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是器官受捐者,受捐的器官來自一位名叫菲利普的澳大利亞人。
  • 27歲的他捐出5個器官,如今受助者組樂隊幫他圓夢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 供圖那一年,菲利普的生命定格在27歲,但同時,他的生命又在五名中國人的身上得以延續。按照菲利普的遺願,其父母捐獻了他的多個器官,這讓三名中國人的生命得到挽救,兩名中國人的眼睛重獲光明。為了繼續菲利普生前的音樂夢,2019年,五位受捐者組建起了「一個人的樂隊」。
  • 醫生、銷售員、農婦、司機組成5人樂隊,感謝一個離世的外國小夥
    你就是他們。」最近,《見字如面4》公益先導片中,西南大學外教菲利普爸爸的一封信讓許多人潸然淚下,信中講述了27歲因病去世的菲利普老師跨國捐獻器官並且成功幫助了5個人的故事。故事還有一個十分暖心的結尾,五位成功受捐獻者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有醫生、銷售員、農婦、司機。身體恢復後的他們組成了一個樂隊,想一起來延續愛彈吉他的菲利普生前的音樂夢。
  • 27歲外教去世,他的「器官」組成了一支樂隊開了場特殊的音樂會
    10月8日,一場特殊的雲上音樂會在重慶舉行。音樂會由一支名為「一個人的樂隊」和一名AR虛擬成像的外國小夥子共同演繹完成。這場音樂會他們準備了9個月,雖然唱得不算整齊,樂器也不太熟練,但感動了很多人。
  • 追蹤:菲利普 我們組建「一個人的樂隊」為你圓夢!
    五名器官受捐者,讓人體會到了生命的延續和感動!這是一名澳大利亞人菲利普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用僅剩的一點火焰,點亮了五名中國人的生命之光的故事,故事裡有愛的傳遞,有生命的延續,還有菲利普未完成的夢想!然而,五名不懂音樂的中國人組建「一個人的樂隊」,讓菲利普夢想得以實現,他們用另外一種方式向菲利普的父母證明:他們的兒子,還活著!
  • 「一個人組成的籃球隊」
    葉沙生前是個熱愛籃球的少年,5名受捐者便組成了一支「葉沙隊」,走進賽場,幫葉沙實現未完成的籃球夢。葉沙,一個熱愛籃球的十六歲少年,2017年4月27日,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捐獻出身體器官,讓七個人重獲新生。「謝謝你,葉沙,是你讓我探索這個世界的精彩。」「謝謝你,葉沙,是你讓我消解這個世界的紛擾。」
  • 《見字如面4》先導片「一個人的樂隊」催淚上線,網友看後紛紛填寫...
    菲利普生前照片菲利普生前極其熱愛音樂,五位受捐者為了實現他的夢想,組建了視頻中的「一個人的樂隊」。這支特殊樂隊的成員來到了《見字如面》的現場,他們身穿印著菲利普名字的隊服,讓人感受到菲利普的生命仍然還在,在5個中國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續。在這一切發生18個月後,當得知接受兒子捐獻器官挽救的5位移植受者為了完成菲利普的音樂夢想組成了「一個人的樂隊」,菲利普63歲的父親彼得·漢考克先生按捺不住自已激動的心情,連夜寫了一封家書給陰陽兩隔的愛子。
  • 24小時|遇見你 「一個人的樂隊」
    10月3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24小時》節目播出了《遇見你「一個人的樂隊」》專欄節目。10月8日,一場特殊的雲上音樂會在重慶舉行。音樂會由一支名為「一個人的樂隊」和一名AR虛擬成像的外國小夥子共同演繹完成。
  • 跨越時空——一個人的樂隊·圓夢中秋
    燈光變亮,音樂響起,五位表演者登上舞臺,演奏起他們準備了數月的一首歌《感受生命》。五位表演者年齡各異,偶爾走調,但他們依然全情投入。這是五個人的樂隊,也是「一個人」的演出。在萬裡之外的澳大利亞雪梨,年邁的彼得夫婦端坐在電腦前,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
  • 器官捐贈者與被捐者一輩子不能見面,竟然是這個原因
    而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最揪心的莫過於生病了,需要換器官,移植骨髓之類的,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器官捐贈,一個人們常常聽說,卻非常陌生的醫療領域。而在器官捐贈這一領域,往往捐贈者和被捐者被規定是不能見面的。也許會有很多朋友感到不解,全世界那麼多人,能找到一個適配的人,是何等的緣分,為什麼不能見面?
  • 器官移植後 器官接受者對捐贈者的感應
    希瓦茲教授認為,人體所有主要器官都擁有某種「細胞記憶」功能,可隨器官將記憶轉移到他人身上。研究證實至少10%的人接受他人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移植後性情大變,「繼承」了捐贈者的性格、才能,甚至記憶。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珠江醫院 受捐者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在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聯合主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主題活動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看望慰問了於媛媛的家屬。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趙明教授透露,媛媛一個腎臟的受者也已籤下了器官捐獻志願書,延續她的大愛。
  • 十堰中年男子因遭遇車禍腦死亡,家人捐器官救3人
    這個冬天,他們溫暖十堰:兒子患尿毒症,兩位母親捐腎救子,男子因車禍腦死亡,家人捐器官救3人。國藥東風總醫院器官移植科醫生成功將腎臟植入患者體內。「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地喝水了。」昨日上午,在國藥東風總醫院器官移植科病房,31歲的朱先生露出久違的笑容。
  • 我愛故我在 | 中國器官捐獻者超半數為90後
    這是敖慕麟接到父親死訊後,接受母親的提議所寫下的器官捐獻同意書。2020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驚擾了中國的春節,繼而席捲了全世界。處在抗疫一線的鳳凰網特約記者敖慕麟一家三口感染了新冠肺炎,兩個月後,其父敖醒吾因救治無效辭世。他的母親主動提出捐獻丈夫遺體,「就要做我們應該做的事」。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 中國城市報-人民網
    20、1、7、4、27,5個數字醒目地印在5件深紅色球衣上,組成了「一個人的籃球隊」。  2017年4月27日,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葉沙的父母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以另一種方式幫兒子實現願望。
  • 一出生就要捐器官捐到死,但他們卻從沒想過反抗
    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家,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為什麼?因為他們是複製人。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人類本體提供健康器官。在故事裡,他們有一個冷冰冰的名字——捐贈者。《別讓我走》把故事設定在虛構世界裡的70到90年代,這個世界,認同人體器官捐贈。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廣州市正骨醫院急診科醫生丘遠軍,今年3月突發腦幹出血倒在工作崗位上,生命永遠定格在40歲,他的妻子梁曉寧回憶說,丘遠軍進入ICU後,她隔牆守著丈夫,不敢相信他們倆即將天人永隔。陷在悲傷裡的梁曉寧當時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撥通紅十字會器官捐贈的電話,為丈夫完成他生為醫者的最後一個意願——捐獻器官。2003年,同為醫學生的梁曉寧和丈夫一起在武漢中南醫院實習。
  • 小天使一路走好 7歲男孩去世捐器官救6人
    小天使一路走好 7歲男孩去世捐器官救6人 2020-08-11 14:53:59  來源:江蘇新聞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