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基石和短片單元:新導演的奠基石和敲門磚

2021-02-22 豆瓣影人PRO

4月5日,坎城電影節官方宣布:本屆坎城基石單元(Cinéfondation)和短片競賽單元(Cannes Court Métrage)將由法國著名女導演克萊爾·德尼擔任主席。按流程,5月23日,德尼將攜評審團頒發基石單元的獎項(前三名),獲獎作品將從今年入圍的17部作品中選出;5月25日,她在 第72屆坎城電影節的閉幕典禮上頒發短片金棕櫚獎。

克萊爾·德尼是坎城電影節的常客

在3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德尼執導的13部作品,其中4部入圍過坎城主競賽單元,是名副其實的坎城常客。她的第一部半自傳式的處女長片《巧克力》(Chocolat,1988),取材自她幼年在非洲的生活經歷與喀麥隆的國家獨立史,即入圍了金棕櫚獎的角逐。她的其他代表作品還包括:《軍中禁戀》(Beau Travail, 1999)、《無恐無懼》(No Fear, No Die, 1990)等等。去年,她的新作《太空生活》(High Life)首度涉足科幻題材,將太空艙轉化為人類的繁殖試驗場。往屆的基石單元評審如巴裡·詹金斯(2017年評審,《月光男孩》《假若比爾街能說話》導演)和約阿希姆·提爾都(2014年評審,《猛於炮火》《奧斯陸,8月31日》導演)都充分表達了德尼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影響。

德尼作品序列

短片電影在坎城,有三條展映的途徑:其一,是短片競賽單元;其二,是基石單元;其三,則是短片角。前兩者都具有競賽屬性,評審團通常為同一批人員,而第三者一般只做展示和交流之用。●●●基石單元:坎城電影節的"獵頭"基石單元由坎城電影節前主席吉爾·雅各布於1998年創立,主要宗旨有三個:支持青年導演的電影項目、引介他們走上國際舞臺以及為他們下一步創作尋找資金支持。換言之,用意在於扶植坎城嫡系的青年電影人。


在架構上,基石單元分為三個部分:官方競賽(The Selection)、駐地寫作計劃(The  Résidence)和工作坊(L'Atelier)。

官方競賽,毋庸置疑,每一屆基石單元都會選擇15-20部中短長度(60分鐘以內)的作品,由5人左右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選。參賽選手的要求是必須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學院,官方公布數據稱每年的參與電影學生人數達2600名之多。影片的製作完成時間在電影節前的18個月之內,紀錄片不能參與。前三名將被授予獎項和獎金(7500-15000歐元不等)。

 

駐地寫作計劃,扶植12位正在拍攝處女作和第二部長片的青年電影人,在巴黎度過四個半月的時間,專心寫作,並且提供定製化的專業幫助。入選的學員們將擁有一個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居所,每個月有800歐元的生活費資助,還可以在當地大量的影院中飽覽藝術電影。工作坊則始於2005年,目的是為青年電影人的項目尋找拍攝的可能性。每年,將有15個左右的長片項目入選,導演受邀來到坎城,項目會被印成一本專門的手冊,被推薦給資方。主創將在主辦方的安排下與製片人、發行商等會面,尋求項目投入拍攝的資金、人力、專業指導等等。

《動物兇猛》海報

華語青年導演中,申迪《動物兇猛》(2018)、王逸鈴《迎向邊疆公路》(2017)、邱陽《日光之下》(2015)、宋方《告別》(2009)、蔣璇《八月十五》(2008)、陳濤《入道》(2007)都曾入圍過基石單元。●●●短片競賽單元:扶植坎城嫡系去年,在法國導演貝特朗·波尼洛《聖羅蘭傳》導演)帶領下,短片金棕櫚的大獎頒發給了澳大利亞導演Charles Williams《芸芸眾生》(All These Creatures)。

短片單元的報名標準是:影片製作完成的時間在電影節之前的12個月,沒有參與角逐過任何其他國際電影節的獎項;沒有網絡資源;長度在15分鐘之內。今年的截止日期為3月1日。按慣例,每年入圍的影片在8-10部左右。學生畢業作品只能報名基石單元,而無法參與短片競賽單元。因而,報名短片競賽單元的電影人,大多是有一定經驗的。當下享譽國際的導演中,有諸多導演從這裡起步:琳恩·拉姆塞《你從未在此》導演)、吉姆·賈木許努裡·比格·錫蘭簡·坎皮恩等。其中,紐西蘭女導演坎皮恩是至今為止唯一一位既獲得了短片金棕櫚獎(《果皮》,1986),後來又榮獲了金棕櫚獎(《鋼琴課》,1993)的紀錄保持者。而賈木許的新作《喪屍未逝》剛剛公布,正是今年坎城的開幕影片。新加坡華人導演陳哲藝,短片《阿嬤》獲得了第60屆坎城電影節的短片特別榮譽獎,那屆的評審團主席為賈樟柯;之後,其長片處女作《爸媽不在家》獲得了2013年坎城電影節的金攝影機獎。

《果皮》與《鋼琴課》

如本屆的評審團主席德尼一樣,短片競賽單元的評審團大多是與坎城親近且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坐鎮,包括馬丁·斯科塞斯(2002)、楊德昌(2005)、侯孝賢(2008)、簡·坎皮恩(2013)、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014)、河瀨直美(2016)等等。

2018年短片競賽單元入圍者(圖片來源:坎城官網)

●●●短片角:體驗坎城氛圍的契機誠然,短片角是三者當中參與人數最多的,同時也意味著門檻偏低,含金量也偏低。

本屆的5月20日至25日期間,短片角將如同往年一樣,是短片電影創作者和1000多位行業人士會面的好機會,本質上是一個電影市場的雛形和縮影。參與者的影片將會被上傳到一個雲端平臺(Video Library),相關行業人士可以通過加密的方式觀看,偶爾也會組織為電影市場人士專門觀看的放映場次。與會者可以拿到兩張坎城電影節證件,擁有優先參與大師課和行業峰會的入場權利。對於大多數短片創作者而言,短片角是一個得以宣傳自己作品的機會,也得以親身感受坎城電影節的氣氛,然而較強的商業屬性,與會者在交上85歐元的報名費之後,絕大多數都可以獲得入選的資格,因而無法完全保證短片角入選作品的質量。

第65屆短片角一瞥

●●● 綜上所述,這些大概是短片能夠參與坎城電影節的途徑與方式。作為青年創作者,能夠參與競賽角逐,自然是美事一樁,不過明確自己到訪坎城的目的,方能有的放矢,不虛此行。更多關於本屆基石單元和短片競賽單元的消息,坎城官方將會在近期陸續公布。 

●●●

#福利又來了#

後臺發送留言贏《我與坎城》

坎城電影節「掌門人」蒂耶裡·福茂的首部年度日記《我與坎城》來啦!後臺留言告訴我們你對今年坎城電影節的期待,同時留下你的個人信息【姓名+電話+地址】,即有機會獲得《我與坎城》一本!「全球最大電影節」內幕,影迷不容錯過。4月15日開獎,快行動起來吧!

禮品真相↓



END.

想要一眼鎖定「豆瓣影人PRO」

就給我加上★星標★吧↓

行業資訊稿件歡迎發送至豆瓣影人PRO公郵

pro@douban.com

相關焦點

  • 會員免費 | 2021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短片)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一種特別關注       「一種特別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與主競賽單元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 報名2000部,入圍1000部,坎城「短片角」是怎樣的存在?
    大概率是因為坎城有一個鑽空子的單元,也是在國內各類通稿軟文中出鏡率很高的:坎城短片角單元。坎城短片角在坎城,短片可以參與4類競賽和1種展映。與長片一樣,短片也可以參加主競賽單元、「導演雙周」單元、「影評人周」單元以及電影基石單元。在最新的2019年坎城電影節中,中國導演邱陽的《南方少女》入圍的是「影評人周」的短片競賽,此前他曾憑藉《小城二月》拿到短片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獎,而他更早入圍坎城的《日光之下》則進入的是電影基石單元。
  • 午夜失焦攜《夏日天長》入圍第71屆坎城電影基石創投工坊
    第71屆坎城電影節創投工坊入選導演作品揭曉中國導演陳濤的《夏日天長》入圍
  • 徵片中 | 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日期更新)
    曹正昀導演作品影片《人子》(「Yun」) 入圍2020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選名單。段雲衝導演作品《狗叫了一天》榮獲第30屆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電影節「致信人類」最佳短片大獎。林子導演作品《海上城市》榮獲2018年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生命跡象單元(Signs of Life)最佳影片獎。
  • 坎城上的中國人
    1981年,袁牧之的[馬路天使]和楊延晉、鄧一民導演的[苦惱人的笑]入圍了非競賽單元。1982年,[阿Q正傳]入圍坎城主競賽。老導演、新力量齊聚坎城2000年,姜文[鬼子來了]、王家衛[花樣年華]、楊德昌[一一]都入圍了主競賽。而非競賽單元有李安的[臥虎藏龍]。
  • 坎城落幕,是枝裕和終獲金棕櫚,奪獎大熱遺憾敗北
    《江湖兒女》和《地球最後的夜晚》無所斬獲,而此前的奪獎熱門選手《燃燒》僅獲得費比西獎。完整獲獎名單如下。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憑藉處女作《路邊野餐》在洛迦諾電影節捧走最佳新導演的銀豹獎之後,畢贛又攜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 2017年第70屆坎城電影節獲獎名單完整版 中國短片獲獎
    騰訊娛樂坎城報導團訊 北京時間5月28日晚,第70屆坎城電影節舉行頒獎典禮,騰訊娛樂全程直擊。以下為獲獎名單: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自由廣場》(瑞典)  評委會大獎:《每分鐘120擊》(法國)  70周年特別獎:妮可·基德曼(美國)  最佳導演獎: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美國)  最佳劇本獎:《聖鹿之死》(英國)、《你從未在此》(美國)
  • 徵片中 | 坎城電影節
    從創辦以來,坎城電影節一直忠實於它最初的信念:發掘並弘揚影片來促進電影發展,扶持世界電影業並成為第七藝術國際性的盛事。在坎城,短片既可以參加競賽單元,由短片評審團頒發金棕櫚獎(Palme d』or),也可以參加短片角(Short Film Corner),它是特別為會面、交流和影片推介設立的專業場所。
  • 坎城誕生了第二位金棕櫚女導演
    本屆金棕櫚頒給了法國80後女導演朱利亞·迪庫諾的驚悚片《鈦》。她自此成為坎城歷史上繼簡·坎皮恩《鋼琴課》之後,第二位榮獲金棕櫚的女導演。回望其前作《生吃》,就曾以生猛口碑席捲坎城。導演與女主評委會大獎則出現了一枚「雙黃蛋」,分別頒給了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一個英雄》和芬蘭導演尤霍·庫奧斯曼恩的《六號車廂》。
  • 徵片中 | 坎城電影節(日期更新)
    從創辦以來,坎城電影節一直忠實於它最初的信念:發掘並弘揚影片來促進電影發展,扶持世界電影業並成為第七藝術國際性的盛事。在坎城,短片既可以參加競賽單元,由短片評審團頒發金棕櫚獎(Palme d』or),也可以參加短片角(Short Film Corner),它是特別為會面、交流和影片推介設立的專業場所。
  • 刻夢Kemoo丨帶你三分鐘了解坎城國際電影節
    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特別關注」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有成就的導演。
  • 23歲導演拍戲錢不夠,70歲影帝降薪助陣,這部電影闖入了坎城影展
    23歲青年導演張林翰和70歲金像獎影帝太保(張嘉年)合作的影片《島嶼故事》,成功入圍了坎城國際電影節「基石單元」。2020年坎城電影節「基石單元」一共有兩部華語短片入圍,分別是《安眠旅舍》和《島嶼故事》。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導演目前均就讀於紐約大學,年輕有為。
  • 徵片 | 坎城電影節
    所有提交長片的權利所有人、製片人或代理人必須承諾遵守該條款(二)影片長度1.參選長片競賽單元的影片必須超過60分鐘2.坎城電影節不接受任何影片長度介於15分鐘和60分鐘之間的作品(三)報名和提交影片截止日期1.註冊期限為2021年3月5日(必須在此日期前完成報名表並得到批准
  • 2021年第37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重點單元影片和導演介紹
    導演履歷2006年:第59屆坎城電影節電影基石單元 電影基金會三等獎《母親》(短片)2016年:第32屆聖丹斯電影節美國劇情片競賽單元《塔盧拉》(長片處女作)2021年:第37屆聖丹斯電影節美國劇情片競賽單元《終曲》
  • 短片故事創作的7種方法(附經典短片案例及國內優秀短片導演的成長之路)
    希望通過本文,讓更多人能學會用短片來探索電影的形式,並提高自己的編劇及導演能力。短片《第十七個男人》獲得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全美大學生電視艾美獎,併入選2004坎城電影節的短電影單元。2013年由金依萌擔任編劇、導演、製片人的浪漫愛情喜劇電影《一夜驚喜》上映。
  • 短片故事創作的7種方法(附經典短片案例及國內優秀短片導演的成長...
    短片《第十七個男人》獲得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全美大學生電視艾美獎,併入選2004坎城電影節的短電影單元。2013年由金依萌擔任編劇、導演、製片人的浪漫愛情喜劇電影《一夜驚喜》上映。魏書鈞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研究生短片《延邊少年》獲得2018年第71屆坎城短片單元特別提及獎。文牧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短片作品《安魂曲》入圍67屆洛伽諾電影節最佳國際短片單元。
  • 廈門短片周35部提名短片出爐
    廈門短片周(以下簡稱「廈門短片周」)提名短片名單公布,35部短片榜上有名。在評委會看來,這些提名影片在藝術探索與概念整合上,表現了青年導演的先鋒性與創作野心,是當下非常優秀的短片作品。最終獲獎結果將於20日晚在廈揭曉。佳片雲集,是廈門短片周帶給業界嘉賓的一致感受。
  • 中國導演創歷史!《小城二月》獲短片金棕櫚獎!丨坎城落幕
    在獲獎感言中,科波拉特別感謝了父親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感謝父親教會了我寫作和通過電影來分享愛,也感謝我母親和丈夫一直以來的支持。」>不是麥可·哈內克,也不是弗朗索瓦·歐容,今年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頒給了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的《自由廣場》。
  • 坎城電影節片單出爐 中國導演魏書鈞《野馬分鬃》和徐克等導演《七...
    半島記者 黃靖斐北京時間8月14日,坎城電影節片單出爐,共56部電影。今年坎城很特殊,因新冠疫情無法在當地實體舉行,但堅持「表演繼續」,選出了「坎城2020」陣容,不設金棕櫚獎,不分主競賽單元但有簡單分類,這些影片將送去全世界各電影節放映。
  • 陳凱歌擔任多倫多站臺單元評委,坎城金棕櫚短片驚現TIFF
    ,更多紀錄片與短片單元也被一一揭曉。其中,陳凱歌成為今年站臺單元的三位評審之一。站臺單元從第40屆tiff設立以來,作為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唯一評委評獎的單元,致力於鼓勵大膽突破的老導演和創新精神的青年導演。從第一屆的賈樟柯評審,到去年的章子怡評審,今年的陳凱歌相信也會為電影節增加一些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