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生個大胖小子」這是老一輩常掛在嘴邊的祝福語,但醫學上的定義指標卻不同,胎兒出生時候,如果超過了標準體重是不健康的,過重的胎兒屬於「巨嬰症」。
知名女星秦海璐生下「巨嬰症」兒子,五年後現狀怎樣
提及秦海璐,大家腦海裡一定浮現出一張辨識度極高的面孔。活躍於熒幕多年的秦海璐,有憑著精湛的演技有不少代表影視作品。
較之於輝煌的演藝事業,秦海璐的婚姻家庭則低調很多。秦海璐的老公是一名編劇,兩人婚後育有一子,今年已經五歲了。但殊不知,秦海璐生子的過程較之於一般孕婦更加「驚心動魄」。
當年,36歲的秦海璐已經屬於大齡產婦,但無奈腹中胎兒卻患有家族遺傳性的「巨嬰症」。孕期曝光在媒體前,秦海璐的孕肚都格外「吸睛」,甚至一些媒體還猜測秦海璐腹中是懷有雙胞胎。
秦海璐也曾在訪談節目中透露自己孕期歷經的苦楚,孕37周時候,胎兒的體型就相當於40周的寶寶。為了降低分娩風險,秦海璐只有選擇剖腹產生下了兒子,即便是提前了出生,當時孩子出生時候體重也有9斤,超過了正常標準,屬於超重型嬰兒。
幸運的是,有秦海璐的悉心照料,這五年裡兒子健康成長,如今5歲的他和同齡孩子體型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吸收了爸媽的良好基因,小夥子越來越帥氣,贏得了不少粉絲點讚。
影星秦海璐並不是個例,生活中有很多「巨嬰症」的例子真是發生。通常出生時候體重超過8斤(醫學上標準胎兒的健康體重是5-8斤為宜)的孩子,在醫學上就被定義的「巨嬰症」。巨嬰症,不僅對於胎兒健康有所影響,更易造成母體分娩過程中的風險。
巨嬰症出現的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如同秦海璐一樣的家族遺傳性,通常如果父母家族中出生的孩子體重比正常孩子大,那麼以後子子孫孫可能就會存在「巨嬰症」的基因;另一種就是母親在孕期時候不規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
縱然生理性遺傳的巨嬰症不好控制,但孕期各位準媽媽的孕期習慣是可以控制的。
(一) 飲食合理化
懷孕後大多數孕媽媽的家庭地位立刻上升,家裡各種好吃好喝供應,各式各樣的營養品爭先恐後「獻媚」。
特殊時期,孕媽媽補充營養是對的,畢竟要為腹中胎寶寶成長發育提供養分輸入,但不控制飲食,徹底放任自己就不行,母體營養過剩不止是母體的脂肪囤積,更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吸收發育,增大「巨嬰症」出現的機率。
孕期進補一定要掌握合適的尺度,孕媽媽的飲食結構要合理,每天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鈣質、維生素,如:雞蛋、牛奶、肉類、蝦子、新鮮時令蔬菜、水果等,油脂高、脂肪高的各種煎炸食物、肥膩食物除了偶爾解嘴饞之外,儘量少吃。
含糖較高的飲料、麵食等要減少攝入量,如果孕媽媽患有妊娠糖尿病,那麼胎寶寶出現「巨嬰症」的比例也會增加。同時,孕媽媽要按照「少吃多餐」的進食方式吃,這樣既保證了營養,又避免了暴飲暴食。
(二)孕期合理鍛鍊
孕婦就該靜養,這是很多人的理論,於是懷孕後「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成為了孕婦的活動宗旨。加上孕期孕激素的影響,很多孕媽媽都有嗜睡、身體疲乏等現象,鍛鍊完全就成為了孕期的「禁忌事項」。
其實在醫學上是提倡孕期從事合理的鍛鍊,每天堅持一定量的輕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孕期瑜伽等,是有利於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健康,同時還能有利於自然分娩。
(三)產檢的重要性
產檢是孕期的必要工作,但很多準媽媽不當一回事,認為產檢費事又費錢,到了孕晚期頻繁的孕期檢查更是嫌麻煩。
其實孕期檢查是對胎寶寶各項健康數據的檢查,其中的發育指標就可以透過腹部B超檢查估算出胎兒的體重,一旦發現胎寶寶發育超標,那麼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控制,同樣可以減少巨嬰症的發生率,確保孕媽媽分娩時候的安全。
孕期是非常特殊的時期,胎寶寶的身體發育營養全靠母體供給,為了未來孩子的健康,各位準媽媽們一定要在孕期也堅持「管住嘴、邁開腿」,保持最佳狀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還記得你家孩子出生時候的體重嗎?歡迎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