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按照顆粒大小可分為三類,根據國家標準(GB/T 2440-2017),小顆粒尿素粒徑範圍為0.85mm-2.80mm,中顆粒尿素粒徑範圍為1.18mm-3.35mm,大顆粒尿素粒徑範圍為2.00mm-4.75mm,我國目前主要以中小顆粒尿素使用為主,佔比約80%。那麼新型尿素是有哪些呢?這些尿素具體有什麼作用呢?
物理改性尿素—大顆粒尿素
是一種在有甲醛存在的條件下,經過二次凝結而形成顆粒較大的尿素產品,和普通尿素相比,其表面光滑、顆粒均勻、不易結塊。
其特點是:
粉塵含量低,顆粒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表面積較小,施入土壤後溶解速度稍慢,加上單粒重較大,在水田中施用可沉入較深的土壤下,減少揮發損失。
由於加工工藝對尿液濃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大顆粒尿素產品中的縮二脲含量較低,這對作物有利。
包衣尿素
將表述表面包裹上一層或多層滲透擴散阻滯層,來減緩或控制肥料養分溶出速率的一類肥料。其包膜材料分為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兩類。
無機類包膜材料有:硫磺、矽酸鹽、磷礦粉、石膏、鈣鎂磷酸鹽、膨潤土等。
有機類包膜材料有: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類的天然橡膠、蟲膠、纖維素、木質素、澱粉、甲殼素等。有機類包膜材料的特點是材料來源廣,容易被生物降解,屬於環境友好型材料,適合做緩釋肥。
包衣尿素存在的問題:
首先包膜材料的自身缺點,如樹脂包膜肥料需要大量的有機溶劑,提高了成本;
其次是包膜尿素的營養釋放與作物吸收的同步問題;
第三是制孔技術不過關;
第四是環境問題,容易帶來二次汙染;
第五是成本較高,產業化難度大。
穩定性尿素
通過一定工藝在尿素造粒過程中加入了一定劑量的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或者兩者的組合,而形成的新型尿素品種,可以緩解尿素水解,使氮養分在土壤中保持更長時間,提高有效性。抑制劑是穩定肥料的核心,主要包括硝化抑制劑和脲酶抑制劑。
穩定性尿素的特點:
一是肥效期長,達100—120天,為普通尿素的兩倍;
二是養分利用率高,氮利用率由30%—34%增至42%—45%;
三是增產節肥,平均增產8%-18%,減少施肥量20%不減產;,
四是省時省工,實現了大田作物一次性施肥免追肥;
五是環境友好,有效降低因施肥造成的環境汙染;
六是單位成本低,價格增加只有普通尿素的3.6%—4.0%。
聚合胺基酸尿素(聚氨酸尿素和多肽尿素)
在傳統尿素基礎上添加聚合氨酸增效劑而生產的一類尿素,聚氨酸高分子化合物起到離子泵的作用,能強化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吸收作用。目前主要有兩類:聚氨酸尿素、多肽尿素。
聚氨酸尿素:是指添加有生物合成的聚穀氨酸聚合物(分子量在80萬—130萬)而構成的尿素。
其特點是:能起到離子泵的作用,提升養分吸收和運轉速率;可使作物產量增加7%—30%;能有效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氮提高24%—30%);可降低肥料投入(減少氮投入15%—20%);產品對人畜、植物無毒害,符合綠色農業生產要求。
含微量元素尿素
單一微量元素尿素:含微量元素鋅、銅、鐵、錳和硼等。多微量元素尿素:硼、銅、鋅等微量元素與尿素共熔可製備成多微量元素肥尿素絡合肥。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和尿素融合到一起。
含微量元素尿素的特點:1、含多種養分元素;2、減少施肥次數,微肥隨追肥進入;3、用量受到微量元素的限制,用量多會造成微肥過盛;4、加入過程對尿素生產系統有一定風險。
歡迎關注「每日一農經」了解更多農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