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學大師,毒舌又自戀的王國維,留下16字遺言,竟成一不解之謎

2020-12-23 歷史知心人

1927年6月2日,頤和園昆明湖邊。文學大師王國維抽了一支煙,然後一頭扎進平靜的昆明湖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被打撈起來後,眾人在他的口袋中只發現一封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1.王國維其人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如雨後春筍般,絡繹不絕,而談到其中最為讓人信服的,除了陳寅恪外,還有一個王國維,王國維是滿清遺臣,終此一生,他在美學,哲學,文學,史學等諸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將他稱為一代國學大師,那是名副其實,民國成立後,王國維任清華四導師之一他曾任清宣統朝五品銜南書房行走,算是清朝遺老。當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也就「失業」了。

雖清廷事實不存在了,但是王國維凡事都要請旨廢帝溥儀,在「面奉諭旨命就清華學校研究院之聘」後,才最終確定下來。

那麼,王國維究竟是長得如何呢?看看同時代對他的評價,說他長得其貌不揚,那都算是客氣的了。

魯迅說他「老實到像火腿一般」,而胡適更是直言不諱說他 「人很醜,小辮子,樣子真難看,但光讀他的詩和詞,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 !

20世紀20年代,王國維的學術成就真可謂整古爍今,真正的國學大師毫不為過。

清華大學曹雲祥校長是識貨的,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王國維已然在列,看看這份名單,我只想表示嚇得有點想上廁所: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

在這四個人面前,後世那些個所謂「大師」,敢開講座?得了吧您吶。

所以說清華大學能夠稱霸中國教育界百來年,只有他傷人,沒有人傷他,並非浪費虛名。

我猜王大師該是個性情中人,嶽不群是否揮刀自宮我不清楚,李白是否跳河自殺也不敢說,王國維卻實實在在於熙和園跳河溺死,並且「頭插入淤泥,兩分鐘氣絕而亡」。

針對大師之死,後世一直爭論其緣由,有說他「欠錢自殺」、有「殉清說」(注意,並非殉情,清是指清王朝,當時蔣介石邊罵娘希匹,邊指揮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清王朝已風燭殘年)、甚至有說王國維「妻妾集體出軌」(集體…..好強大!這NTR的節奏太亮,表示已瞎眼)。

以上言論個人認為甚為荒誕,殉清可能有一點,但王大師更多的該是「殉文化」,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當下局勢最微不足道的吶喊。是他不忍心見到即將消亡的中國文化那悲涼的情景,是他以「死諫」的方式提醒世人:勿忘國學!

王國維自殺的消息傳出後,文學界一片震驚,清華校長,各大導師急忙趕來,悲痛不已,在為王國維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他生前所寫的16字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這一年,也正是王國維50歲。

一天後,眾人為王國維舉行了入殮儀式,這一天,同為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做出了讓人震驚的一幕,他穿著傳統的玄色長衫,來到王國維遺體面前,雙膝跪地,將額頭磕在地上,在場師生無不震驚,皆隨後一同跪在陳寅恪的身後,向王國維磕頭。

王國維的死,再加上他撲朔迷離的遺言,眾人開始了對死因的猜測,在諸多的猜測中,很多人贊同的,便是王國維好友陳寅恪的說法,他曾在給王國維的輓詞寫序時,這樣寫道「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

最終,他選擇了跳河自殺,實際,也是他籌劃已久的事,民國大師諸多,如王國維般也不少,可是,王國維只有一個,《詩經》寫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王國維大師的一生,當真是坦坦蕩蕩。

自戀又毒舌的一代宗師

這麼一個人,他寫了兩本書,寫完之後,又悄悄用了一個化名作序,將自己狠狠誇讚了一番,什麼「往復幽咽,動搖人心」「名句間出,度越前人」,自戀指數五顆星!然而,還是這個人,卻在自己五十歲的時候,丟下才華和自戀,投湖自盡,僅留下十六字遺言和一本文學批評,毒舌指數,五個金星

他的那本品評晚唐五代到南北宋歷代詞人及其作品的書《人間詞話》,如今已成為堪與《論語》、《詩經》並列的國學經典。

他的評論集《人間詞話》也很是經典,相信喜愛文學的朋友,對於他的這部作品一定是不會陌生,在部集子裡,王國維收錄了眾多有價值的詞作,並且對於其中的作品給予了點評,以及高度的評價。

他還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了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報社工作時,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可以說在當時是一部眼光長遠、中西結合的一部作品

著名的文學家朱光潛就在書裡提到:「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王國維的字)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如果你也對古代文學感興趣、或者對王國維感興趣,那麼現在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

相關焦點

  • 50歲跳湖自盡,只留下16字的遺言和一本書,其書如今成為國學經典
    這些足以看出這個人有多麼的自戀,但是就是這麼自戀的人,卻在自己50歲的時候,丟下了自己所有的才華和人生理想,以投湖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僅僅留下了16個字的遺言,和一本書。這個人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
  • 王國維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究竟指?
    清華大學第一教學樓北端後山之麓,矗立了一座石碑。石碑歷經滄桑,雖經後人修葺翻新,卻不減其古樸蒼蒼之氣。這座石碑的修建,集合了當時中國文化圈中,最頂尖的人才。他們嘔心瀝血,方才成就一座石碑。我這裡所說的「人才」,是三百年才能出現一位的那種大師。「三百年來一人而已」的評價,也不是筆者的信口胡謅,是歷史學家傅斯年說的。
  • 醉酒的王國維於月光下寫首詞,悽美中帶著霸氣,國學大師名不虛傳
    民國文人不少,但是能寫古體詩詞的大師卻不多,王國維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位。王國維出身書香世家,7歲時就入了私塾,15歲就考上了秀才,此後不久便留學出國了。對於王國維自己的詩詞,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最後那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是近150年來難得的金句之一。但事實上,除了這首詞,王國維的其它作品水平也不低,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鷓鴣天》。這首詞寫於他在蘇州時,那時候他28歲左右。
  • 他曾為世界留下一個謎, 而這個謎無人能夠破解,今天是時候說說了……
    他曾為世界留下一個謎,而這個謎無人能夠破解,但今天,這個謎一樣的男人,他的秘密,是時候說了……他,就是王國維梁啓超說:這是王國維治史中之「一絕」,堪稱史學泰鬥。而他《殷墟書契考釋》,更是把中國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年。他還著有《流沙墜簡考釋》,該書被魯迅譽為真正研究國學的書。
  • 王國維:兩度娶妻相敬如賓,51歲沉湖自殺,16字遺書至今無人能解
    他留下16字遺書,自沉於頤和園內昆明湖中。他就這樣了卻了凡塵事,留給後人無盡悲傷。他就是王國維。王國維一生兩度娶妻,對待每一任妻子,王國維都是相敬如賓。為父母娶妻王國維的第一任妻子莫氏,是父母幫他相中的媳婦,王國維的父親是一個思想較為傳統的文人,王國維自然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愛因斯坦留下遺言,60多年來一直成謎,他的遺言可能有三個內容
    一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於76歲之時在普林斯頓醫院去世了,這是整個人類的悲哀,是全世界的損失。當人們還沉浸在巨星的隕落之時,一位叫託馬斯·哈維的醫生(是負責解剖愛因斯坦遺體的醫生之一)趁著醫院不注意,在解剖愛因斯坦的遺體之時,背著所有人把他的大腦割了下來,不僅如此,愛因斯坦的眼球也被挖走了,從此杳無音訊。
  • 王國維沉湖自盡,原因至今眾說紛紜,遺書開頭16個字透露自殺真相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國維自沉頤和園昆明湖,近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猜測自殺原因,眾說紛紜。當時湖水很淺,裡面汙泥很厚,王國維投湖後被汙泥堵塞口鼻窒息而死。屍體被打撈上來,大家在他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封簡短的遺書。遺書內容如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 王國維和他的朋友圈
    王靜安遺照明信片(香港翰墨軒提供)梁啓超評價他為:「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魯迅曾說「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 看看民國大師王國維當年有多牛,最後卻又究竟因何沉湖自殺
    1.王國維其人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曾任清宣統朝五品銜南書房行走,算是清朝遺老。當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也就「失業」了。即使這樣,圍繞廢帝溥儀旁邊的遺老還在相互傾軋,獻媚爭寵,鬥爭異常激烈。
  • 1927年,王國維沉湖自盡;悽慘現場不忍直視,百字遺書最誅心
    在友人的多番勸解下,王國維才終於決定擔任國學研究所的導師,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也是因此,他與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四人,在當時被稱為「清華五大導師」。【動蕩年代,留下的選擇還有多少?】隨著「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北京局勢也日趨緊張起來;曾經擁護復闢的清代遺老紛紛逃難,親家羅振玉也躲到了東交民巷大使館,個個猶如大禍臨頭!
  • 「毒舌」黃侃
    殊不知,他們二人原是同門師兄弟,同為國學大師章太炎在日本東京講學時的弟子。那個時代,與章太炎交遊者皆是一時之俊傑,可謂大師雲集,對黃侃的影響也是立體而多元的。 章太炎慧眼識珠,對黃侃的斤兩自然洞悉在胸。
  • 1972年端午節,國學大師跳湖而亡,身上翻出遺書,20個字揭露死因
    王國維在其《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文中,試圖解釋這位古代詩人之死:「屈子自贊曰廉貞,餘謂屈子之性格此二字盡之矣公元1927年,馬上就要過端午節的前兩天,這位國學大師步出清華園,坐黃包車來到頤和園,轉了兩圈,看看周遭無人,與屈原的方法相同,也是「撲通」一聲,栽進排雲殿西側的昆明湖。
  • 國學大師陳寅恪到底有多牛?梁啓超是他粉絲,季羨林是他學生
    在大師井噴的民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學識之淵博,令無數大師折服,堪稱大師中的大師。一代大儒梁啓超先生曾公開稱:「他的學問勝過我。國學大師吳宓教授認為他「最為學博識精」。而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更是他的鐵桿粉絲,說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4字遺言,孫子忘記了,最終成為千古罪人
    司馬師自還洛陽,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馬懿染病漸漸沉重,乃喚二子至榻前囑曰:「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言訖而亡。(《三國演義》)以上是三國演義中,一代權臣司馬懿臨終前的遺言,大意為:司馬懿侍奉曹魏幾十年,官至太傅,位極人臣。好多人認為司馬懿有二心,致使司馬懿本人非常恐懼。
  • 近現代10位國學大師的書法!
    國學大師是指這樣一種人,他們學貫中西,尤其對中國傳統學術文化有著極深的造詣。能稱得上「大師」的人,在品格和氣節上也都是「過關」的。
  • 十位近現代國學大師書法精品
    編者按:國學大師是指這樣一種人,他們學貫中西
  • 秦淮名妓柳如是用什麼感動了一代國學大師
    柳如是  柳如是,晚明嘉興人,本名楊愛,字影憐。陳子龍相貌堂堂,文才出眾,柳如是17歲時專為他寫過一篇《男洛神賦》,可以想像得到對陳才子的傾慕之情。後來,明亡清軍南下之後,陳子龍等積極投身於反清復明的救亡事業之中,無暇再顧兒女之情。最後在戰鬥中陳子龍英勇犧牲,柳如是悲憤不已。  柳如是與錢謙益的相識是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的初冬,錢謙益一見到柳如是,就被眼前這位美人迷住了。
  • 大師梁啓超與賢妻李蕙仙的驚世之戀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及哀時客等,1873-1929,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榮坑村一農戶家庭;作為清末民初中華民族的著名思想家
  • 一首千古情愛詞,人人熟知卻不解其意,道盡古今成大事者最高境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首千古情愛詞,人人熟知卻不解其意,道盡成功人士三大境界。這首詞就是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青玉案·元夕》。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詞的原文: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