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併購買家和賣家的避坑寶典
實戰派併購專家20年經驗分享
揭秘8大併購環節暗藏的75個大陷阱
和200多個小陷阱
俞鐵成 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20年 7月
定價:88.00元
1/16 法式精裝
ISBN:978-7-5426-7040-3
內容簡介近些年中國企業在併購中犯了無數的低級錯誤,踩了太多的「地雷」和「陷阱」。本書按照併購實戰流程,從併購戰略規劃、團隊組建、盡職調查、估值、交易結構、併購合同、併購整合到反收購操作,系統總結了75個大陷阱和200多個小陷阱,並對風險防範作了系統闡述,是作者20多年併購投資實戰的乾貨總結。
作者用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文字展現了21世紀初中國波瀾壯闊的併購浪潮,有趣且發人深省,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企業併購全流程「避坑」指南,適合正在或準備進行併購重組的企業家和從業者閱讀,也可作為政策制定和相關研究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俞鐵成,中國資深併購重組專家、知名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人、廣慧併購研究院院長、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國際併購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屬國有資產控股公司董事。
曾先後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浦東新區國資委決策諮詢專家及多個地方政府的經濟顧問。曾操作數十起大型企業併購重組案例,擔任十餘家資產過千億之大型海內外企業集團的併購投資顧問,成功投資了數十個企業項目。
長期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投融資總裁班及金融碩士併購課程主講老師。
推 薦本書作者對併購中的風險防範有著獨到的認識和見解。全書內容豐富翔實,論述簡潔深刻,案例分析更是精彩紛呈。對於讀者而言,無論是想在併購實踐中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提高勝率,抑或只是想享受閱讀的樂趣和思想的愉悅,這本書都是不可錯過的選擇。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創辦院長 夏大慰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併購成敗對一個大企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併購陷阱》一書可以讓中國企業家在全球併購之路上多些理性與專業。
——美的集團董事長 方洪波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一是急功近利想並規模,二是簡單粗暴,靠業績對賭。很少花精力在併購前考慮併購後真正的業務協同,和團隊是否準備就緒。分析失敗比分析成功重要。《併購陷阱》一書可以說是一劑清醒劑,清醒所有併購交易買家的大腦。
——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 衛哲
全球酒店行業巨頭的發展壯大都是依靠不斷併購重組而來……《併購陷阱》一書匯集了大量經典併購案例分析與作者多年併購操作寶貴經驗,值得中國所有志在產業整合的企業家借鑑學習。
——首旅酒店集團總經理、如家酒店集團董事長 孫堅
併購容易整合難,付款容易增值難,並表容易人心難聚,同程17年創業,合併藝龍,控股航空,中間各種挑戰,各種教訓,僥倖過關,如果能早點看到《併購陷阱》,會少走很多彎路。
——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吳志祥
併購是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專業、資源、情商、人才、機緣等多因素的有機和優化組合才能獲得好的結果,達成預期目標。《併購陷阱》提醒所有企業家們做併購時要心懷敬畏、理性決策。
——111集團創始人 於剛
併購是實踐的藝術,直接拷問人性,並且彰顯不同的商業文化和倫理,《併購陷阱》是出自中國市場實戰派的經驗總結,對於企業家和市場參與各方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晨壹投資創始人 劉曉丹
鐵成是國內難得的把投資併購實務與學術研究有機結合的專業人士。《併購陷阱》專業、理性、有趣,和併購投資相關的企業家及研究者都可從中獲益。
——秦朔朋友圈、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 秦朔
中國企業近年來的「大敗局」往往都是因為瘋狂跨界併購所致,《併購陷阱》系統總結了中國企業在國內外併購中遇到的各種「盲區」與「地雷」,極有實務借鑑與理論學習價值,相信此書也會在中國經濟界得到廣泛好評。
——吳曉波頻道創始人、財經作家 吳曉波
《併購陷阱》基於中國併購市場多年實踐經驗總結,以全面的視角、翔實的案例,手術刀般的精準,深入分析每一個參與者的心態、精確解構每一步推進過程的陷阱,並以此為基礎,給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和應對策略。
——每日互動董事長 方毅
作者的話2020年2月29日下午,《併購陷阱》初稿寫完了最後一個字。
我開心地長舒一口氣,喝口茶。突然發現朋友圈瘋傳一個消息: 海航集團被接管。莫非這是天意?
從經濟發展來看,過去這30年或許是中國歷史上從經濟發展來看最令人激動人心的「大時代」。
我們有幸見證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網易、今日頭條、美的、復星、蘇寧、比亞迪、寧德時代、恆瑞、萬科、平安、海天、順豐、牧原……一批企業從小公司變成千億甚至萬億公司的過程。如此短的時間內能誕生這麼多「財富大爆炸」的案例,這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或許是第一次。
而在這過程中,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批企業從小公司突然如煙花般綻放立於中國經濟風口浪尖,又很快從浪頂快速墜落。德隆、尚德、賽維、8848、人人網、海航、樂視、暴風、OFO、漢能、三胞、金盾、華信、安邦、新光……
特別是一批曾經叱吒中國乃至全球經濟戰場的明星級企業在2018到2019年集中出事,它們代表了一個「野蠻成長」時代的結束。
上面提到的這些公司,我與其中不少公司的老闆或高管都打過交道,有的進行過深入交流,還與其中部分公司進行過業務合作。因此回想我這20多年的從業歷程,就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一部活生生的「大電影」。
決定這批明星企業截然不同命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時代背景、技術革命、政治風向、老闆格局等,但有個特別重要的因素就是併購重組。伴隨中國最近30年經濟高速發展,中國企業併購重組也波瀾壯闊此起彼伏。最近幾年,每年中國企業併購交易金額都在萬億以上。
前面提到的這些「流星」企業大部分都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大併購,特別是靠併購快速崛起的公司基本都是因併購「消化不良」而快速崩盤,它們都經歷了大規模的跨行業跨國界併購,在併購中遭遇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併購陷阱。
特別讓我生氣和悲哀的是,一些虧損幾十億元的併購案例中,知名收購方企業所犯的錯誤之簡單與低級程度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這些錯誤在不同的企業不同階段的併購中一再上演!
我從1996年入行,至今已有20多年企業併購顧問及股權投融資經歷,操作過數十起大型企業併購重組案例,見證了這個野蠻成長時代的幾乎全過程。
從十幾年前開始,我就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投融資總裁班講授企業併購實務課程,每年聽我課的企業家估計都超過3000人。現在我還兼任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國際併購研究中心主任和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每年給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以及上海財大金融學院的金融碩士課程開一門《中國企業併購實務》課程。
這些聽課的老闆們的企業平均資產規模在幾千萬到幾個億,和前面提到的那些巨無霸無法相比,但是和他們交流時,我深切感受到併購重組這幾年不僅僅是大企業熱衷的資本遊戲,這些中小企業也會經常遇到併購方面的各種機會。而我講課時重點放在併購全過程的各種陷阱揭示和防範對策上面,因此每次講課時都會特別容易引起這些老闆們的共鳴。
我從1996年到2008年以併購投行顧問為主業,期間還創辦過大中華區最專業的併購網站「天道併購網」;從2009年至今以做私募股權投資為主業,投出了5個獨角獸級別的公司,這期間的併購業務重點轉到指導幫助我投資的企業進行產業鏈併購整合。
國內做併購的業內大佬很多,許多也是我的好朋友,這個圈子很小。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些大佬基本都是「做的不說,說的不做」,極少公開寫文章、出書或演講分享自己從業經歷中的寶貴經驗。而國內各大頂級商學院裡講授併購重組的教授幾乎清一色都是「學院派」,要麼是海歸名校博士,要麼是國內本土培養的教授,講授的課程也都偏理論總結,缺乏實戰指導意義。
因此這些年,我一直努力嘗試把併購投資領域的實際工作和研究培訓打通,知行合一,邊做業務邊提煉併購理論,通過實戰經驗加理論提煉的分享來幫到儘可能多的中國企業家們。
為此,我開通了「外灘併購工坊」的公眾號,不定期針對社會併購熱點問題發表一些「乾貨」,沒想到一些文章獲得業內巨大反響。2019年12月25日,我發表了一篇名為《2019,中國多元化企業集團崩盤啟示錄》的文章,當天在朋友圈刷屏,估計總瀏覽量過百萬。
這篇文章的爆紅也讓我萌發了這樣的想法: 寫本書來系統總結最近這十多年中國企業併購重組中的各種問題,並把它作為獻給21世紀20年代中國企業界的一份禮物。
2001年時,我出版了人生第一本專著《公司緊縮:資本運營新境界》,這是中國第一本系統闡述公司緊縮技術、原理及應用的專著,由中國國際金融學泰鬥陳彪如先生作序。這本書創作的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家們興起的一輪多元化擴張紛紛出事,於是我提出公司不應該盲目多元化,而應該聚焦自己的核心業務,通過資產剝離、公司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購及自願清算等多種公司緊縮的資本運作手段實現非核心資產的「出清」。當時這本書在業內引起不小反響,一些央企老總和經濟主管部門官員都專門找到我就此課題進行深入交流。
沒想到的是,一晃快20年了,當年那波中國老闆們犯的錯誤還繼續在中國再次上演。而20年前出事的大企業平均規模才幾十億、上百億元,現在出事的這些大塊頭公司資產動輒都是幾千億甚至上萬億元,因此,這輪中國企業併購潮的後遺症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會遠遠超過20年前。
可惜的是,在中國已經出版的上千本關於併購的專業書籍中,迄今沒有一本聚焦於中國企業併購失敗教訓的系統總結,沒有一本系統闡述企業併購陷阱與風險防範並可用來指導中國企業家們未來的併購之路。
因此,我在寫作之初就定了幾個寫作原則:
(1) 實戰性:本書按照併購實戰流程安排內容,從併購戰略規劃、團隊組建、盡職調查、估值、交易結構、併購合同、併購整合到反收購操作全流程,系統總結了75個大陷阱和200多個小陷阱,全是我20多年併購投資實戰所總結的「乾貨」。企業家們在做併購時可以把這本書放在案頭,隨時根據併購進程翻閱相關章節的內容,說不定就會看到書中的某個「陷阱」和自己正在做的案例非常相像,從而避免巨大損失。
(2) 趣味性:本書拋棄傳統學術研究著作的寫法,以趣味好看為寫作出發點,力求文字通俗精幹、活潑輕鬆,大量案例也都是鮮活生動真實發生過的,能讓各層面企業家、投資者或學者都可以從中得到閱讀快感,不知不覺中增加併購經驗值。
(3) 經典性:本書的創作初衷是20年後絕大多數內容仍具有實戰指導意義,因此,在總結經驗教訓和給出解決方案指導意見時都按照「經典可傳」思路而寫。
書中把最近十幾年中國經濟領域發生的一些著名併購案例的成敗經驗都進行了分析,這些案例包括: 吉利收購沃爾沃、聯想收購IBM、建龍鋼鐵收購通化鋼鐵、陳發樹收購雲南白藥、三胞收購HOF、暴風光大收購MPS、融創收購樂視、港交所收購倫交所、海航收購當當網、寶能收購萬科、平安收購上海家化、宋城演藝收購六間堂……看完全書就像看了一場21世紀之初中國企業併購大電影,非常有意思。
這世間罕有長盛不衰之公司,馬雲給阿里巴巴也不過設定了102年的生存目標。因此,即便現在風光無限的標杆企業們也應心存敬畏,即便現在身處困境的老闆們也要咬緊牙關修煉企業和自己的身心等待轉機。
希望本書能在中國企業家併購修煉之路上助一臂之力。
併購之路,鮮花和荊棘一路相伴。希望這本書能讓中國的企業家們在併購時少點衝動與盲目,多些理性與專業,順利過關,穩健前行。
希望自己能成為中國企業併購界的「吹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