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美國作曲家約翰·龐德·奧德威創作了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這首略帶傷感的思鄉曲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被廣為傳唱,隨後流傳至世界各地。
1907年,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根據《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進行填詞,改編成一首日語歌曲《旅愁》。當時,青年李叔同正在日本留學,當他聽到這首《旅愁》的旋律時,心情頓時沉浸在無盡的幽思與鄉愁之中。
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深諳傳統文化精髓和西洋音樂理念的李叔同大師為中國新式學堂創作校園歌曲時,綜合《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及《旅愁》的填詞意境,創作出了百年經典學堂樂歌《送別》。
古道長亭,晚風拂柳,芳草夕陽,渲染著詩情畫意;笛聲悠遠,山外青山,輕唱贈別,訴說著離愁別緒...... 《送別》問世後不久,叔同大師入杭州虎跑定慧寺,皈依佛門,成為了弘一法師。這首傳世驪歌是相贈予友人的,還是寫給內心深處的自我的?可能只有大師自己知道吧。
清幽渺遠的曲調,離別餞行的場景,悵然若失的情愫,一遍遍的揉成《送別》,迴蕩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也在學堂裡與舞臺上一次次的被唱響。
進入新時期,用自己的感悟和方式演繹過《送別》這首歌曲的歌者有很多,列舉幾位有影響力的吧,並奉上廣大音樂愛好者對他們的點評。
唐朝搖滾樂隊
對詞曲都做了較大的改動和外延,只在核心部分保留了《送別》的元素,主唱丁武在歌曲中用自己慵懶、蒼涼的聲音唱出了無奈、悲壯和無所謂。
黑鴨子組合
深情款款的吟唱與溫柔的和聲,賦予了經典老歌新的情緒與時尚感,她們用歌聲唱出了離別時的依戀和不舍,把聽眾帶入到了懷舊的故事當中。
樸樹
樸樹在騰訊視頻《大事發聲》的錄音棚投入的演繹《送別》時,數度泣不成聲,沉浸在離愁、感傷中的樸樹唱出了自己與生俱來的執拗、單純、孤獨、敏感、脆弱。
竇唯
2018年元旦,竇唯發布了新單曲《送別2017》,他對弘一大師的《送別》進行了顛覆性的全新配曲,竇唯版本的《送別》帶有濃厚的佛系音樂特徵,與其說是在唱,不如說他是在低聲吟誦,在輕念咒語,歌曲中的竇唯如同生活在山水畫卷裡,充滿了仙氣兒,完全不食人間煙火了。
陳綺貞
來自臺灣的歌手陳綺貞把《送別》翻唱的毫無離別時的傷感與惆悵, 清新、乾淨、歡快的聲音像是要帶領我們去開啟一段輕鬆、浪漫的旅程,也有人說陳綺貞用她特有的方式毀了這首經典老歌。
韓磊
在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欄目中,實力唱將韓磊現場傾情演唱的《送別》堪稱完美,他如同大提琴般醇厚悠揚的音色,將離別時的感懷展現的細膩婉轉,絲絲入扣而又酣暢淋漓,讓人拍案叫絕。
董文華
一些資深的音樂愛好者特別推崇歌唱家董文華演唱的《送別》,認為董文華把離別時的情緒處理的憂而不傷,並有互道珍重,期待再重逢的意境,這種感覺和李叔同創作歌詞時的心境最為貼近。
親愛的朋友們,這七位歌者演唱的《送別》,您最喜歡哪一個版本呢,您還聽過其他人的演繹嗎?快和百家號作者「賢聊聊」一起聊聊您心目中最為完美的《送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