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末的時候,日本導演新海誠的動畫《你的名字。》憑藉精美的畫面和溫暖的劇情,掀起了極大的觀影風潮,全球拿下2.8億美元票房。
當年,阿信身邊平時不關注動畫的人,很多都去刷了這部電影,即使沒有去看,至少也都聽過這部動畫電影。
新海誠的電影被提及最多的,是絢麗多彩的畫面,唯美憂傷,一種如夢如幻地感覺。
時隔三年,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國內定檔11月1日上映。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新海誠如何練就了「壁紙動畫」絕技。
作為年輕一代日本動畫導演代表人物之一,新海誠最早在2000年左右就以製作個人動畫在業界聞名,近幾年才逐步轉向商業動畫製作。
從他的第一部個人動畫長篇電影《星之聲》開始,《雲之彼方約定的地方》《秒速5釐米》《言葉之庭》《追逐繁星的孩子》,直到2016年的《你的名字》以及2019年的最新作《天氣之子》。
《星之聲》
雖然各作的劇情評價褒貶不一,但背景畫面是一直公認的無敵。所以有人評價新海誠的動畫,光是看畫面值回票價了。
要說誠哥是如何練就了這一身「壁紙動畫」絕技的?可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新海誠出身建築世家,是日本百年建築企業「新津組」的「小開」(新海誠本名「新津誠」),雖然沒有遵照父親原先的計劃繼承家業,但日本動漫行業一般有建築背景的,畫面素質都非常紮實;另外就是新海誠曾有在日本遊戲巨頭FALCOM的工作經驗。
新海誠在FALCOM期間參與了1996年至2000年初期的大量經典遊戲製作,其中包括FALCOM歷史上最經典的遊戲系列——《英雄傳說系列》《永遠的伊蘇》系列等。
遊戲《永遠的伊蘇》
不少新海誠負責的遊戲動畫均獲得極高的評價。在FALCOM1998年出品的《Monarch Monarch》中,新海誠據說第一次擔當OP動畫製作,在當時先驅性的運用電腦3DCG作畫技術,至今看來仍然非常驚豔。
新海誠在工作之餘開始探索基於3D/CG等效果的電腦作畫技術的個人動畫製作。20世紀末的日本動畫產業分工已極其精細,但電腦作畫尚未完全成熟,能夠一人包攬動畫製作全流程,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想像的。
最終新海誠選擇脫離FALCOM,正式踏上個人動畫製作道路(反正家裡有礦,也不怕)。
讓背景會說話
日本動畫界很少有像新海誠那樣美術製作的如此強烈的存在的:清新富有情感的畫面、華麗不羈的特效,和音樂的配合節奏把握細膩到位,風格辨識度鮮明。
據說新海誠的動畫項目經常隨作品更換作畫人員,唯有美術製作班底保持長期穩定。
他的背景美術不光要求畫質,還經常將日常場景運用其中。比如在《你的名字。》裡,繪製出各種華麗流暢閃亮的都市場景:飛馳的列車,高聳林立的建築,擁擠的人群,起伏的坂道。
主創人員坦言將自己對東京的喜愛和日常感受融入到創作之中。
新海誠曾談到:
「創作作品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要展現這樣的生活?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子。
它不像宮崎駿作品裡那樣,每天都要去冒險、打仗、拯救世界,我所看到的只有去便利店買東西,或者擠列車時不小心跟旁邊的人有幾句口角,雖然只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們內心的情緒起伏和那些戰爭以及拯救世界是一樣的。」
除了日常場景出神入化的運用外,背景美術更是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屋頂瓦片修飾,路邊的廣告牌,地鐵軌道穿梭的時間點、光線的明暗、風吹拂的方向……畫面中的一切元素,都被調用起來埋藏各種信息,暗示故事情節,推進劇情……
即使是一掃而過的動畫場景,都灌注了從導演到畫師的心思。
日本團隊中的波蘭畫家
在新海誠動畫背景作畫的「御用班底」中,有一為叫烏爾巴諾維斯(Mateusz Urbanowicz)的波蘭畫師。他在新海誠動畫《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中,都參與了背景畫面製作。
烏爾巴諾維斯來自波蘭,來日本前就讀於華沙的波蘭-日本信息技術學院,專業是計算機圖形學,後進入神戶設計大學研修動畫專業。
他的畫作有一種完美的平衡感,注重細節卻不繁瑣,看起來安靜而不失熱情。他的混色豐富卻保持清透;注重細節卻不繁瑣;畫的建築有時間的痕跡,卻充滿了陽光。
這與有著「讓背景會說話」的細膩作畫理念的新海誠一拍即合。
雖然作為新海誠的御用畫師,但在動畫之外,烏爾巴諾維斯的創作風格還是自成一體。
同樣是描繪日本街頭風景,他在《你的名字。》的背景筆直明亮的風格凸顯出大城市的現代感。而個人手繪創作時則採用更為柔和的水彩繪畫方式,烘託出一種溫暖懷舊悠長的感覺。
對於烏爾巴諾維斯,東京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他曾經談到過自己初來日本時曾在東京荒川一帶閒逛時的事情:
「這種感覺並不能算是一種嶄新的體驗,倒更像是回到了某個熟悉的老地方。我甚至有種錯覺,仿佛自己可以預知,『下一個轉角會遇到什麼。』」
日本城市這種時空交織的感覺,也許是烏爾巴諾維斯踏上插畫藝術道路的緣起吧。
最近,我們引進了烏爾巴諾維斯的水彩插畫集《東京老鋪》,其中包括《秒速五釐米》和《言葉之庭》的主取景地。
「老鋪」在日本特指100年以上的老店。書中有些店的歷史超過300年,也就是說可以追溯到日本江戶中期。而到了近代,東京遭遇過兩次城市級毀滅性打擊——一次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一次是太平洋戰爭末期的東京大轟炸。等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首都東京幾乎被夷為平地。
結合這樣的背景來看烏爾巴諾維斯筆下那些超過百年歷史傳承至今的老鋪,你也許會看見新海誠眼中的另一個東京宇宙。
長按圖片二維碼即可購買
-End-
點「在看」,給阿信加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