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完》完結撒花!
本作在最終季播出以來,就一直飽受爭議;幾乎每集的評論區都不乏聲討製作公司的「垃圾改編」的評論,其評分在B站也出現肉眼可見的下滑,由此可見大家對這個最終季的表現確實相當的不滿。可是,作為一個只看動畫的觀眾,或許是因為我本來就對這個系列的喜愛與期待沒有那麼的高,所以我自己沒覺得最終季的表現有多麼的差(當然也說不上多麼的好)。我的這篇專欄,第一部分會以我純動畫黨的視角,說一說為什麼我覺得最終季沒有那麼糟糕的理由;而第二部分,我則會對整個系列的核心價值,做一個我個人的理解與評述。
尚能理解的情緒,過於謎語的細節站在一個純動畫黨的視角來看,
《春物》的故事雖然確實在理解難度上有不小的門檻,但是我認為如果撇開那些謎語人的對白,撇開每個情節每個瞬間每個角色的動機與行動邏輯,在大方向上,在情感層面上,這個故事其實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複雜。具體地說,這些角色到底在糾結些什麼,「真物」、「共依存」這些詞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些雖然都對我們理解當下情節有著明確的阻礙,但是在我看來,角色的情感整體上還是好懂的。
所以雖然我也無法獨立看懂很多「謎語人」情節,我自己對於故事整體的發展,以及角色每個橋段裡的情緒,卻還算能夠做到基礎的共情。
舉幾個具體的例子:第四集末尾結衣哭泣,我即使不能具體理解她哭泣之後內心獨白每一句所象徵的意義,但我很明白此刻她哭泣,是因為她知道自己和八幡,在八幡選擇幫助雪乃的瞬間,就已經沒有多大的可能性了;又像是後面幾集,雪乃選擇與八幡「決裂」,雖然在這之中大家的對白也難以具體的理解,但是,他們的關係至此算是降到接近「冰點」這點,我也依舊能夠清楚地感受到。
當然,我這麼說,首先不代表所有動畫黨都能夠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就更別說能夠為所有觀眾代言了;第二,我能夠感受,並不代表製作組處理的有多好,我這裡只是想要著重表達:作品對於情緒的渲染還算是做到了及格以上的表現力,所以我在大方向上,才能時刻理解角色與作品的情緒,才不會產生過於嚴重的出戲。也是因為這樣,我對於作品本身沒有產生過於負面的情緒,我也不會像目前廣泛的風評那樣,予以本作嚴重的差評。
這部作品至少在表故事上的表達,在幾個角色之間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變化上的展現,都做到了能夠讓我理解並接受的地步。
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便作品的表故事不難理解,即便大方向上的情緒能夠共情,過多費解的謎語人情節,確實是會帶來相當不好的觀影體驗的。
當我們想要搞懂作品中每個細節,想要理解每個角色說出這句話時內心的具體想法,想要知道這些對白對於其他角色所產生的具體影響,從目前動畫所展現出來的對白,以及相對應的演出方式,我認為真的是挺困難的。
尤其,當我們對比前兩個季度,甚至是原作的時候,本季度在內心獨白的比重是明顯不夠的,特別是我們的大老師八幡;作為這個季度最中心,思考量與成長幅度最大的一個角色,內心獨白卻寥寥無幾,這又怎麼能夠讓人對他的所思所想,以及他所說的話語,產生清晰的認知呢?
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了,即便我們理解大方向的劇情發展,在大多數具體情節的理解上,我們卻又有所隔閡;因此,對於想要搞懂這部作品全部的動畫黨觀眾,或者那些已經搞懂這部作品全部的原作黨觀眾而言,動畫這樣的改編,無疑是失敗的。
以我一個純動畫黨的視野,本作就是一部不錯的青春戀愛物語。
但是,透過不少原作黨的評價與說辭來看,動畫大概率就是把一部本可以「成神」的、細節豐富且內核深入的故事,給改編成了一部了無特色的普通佳作;而單就這一點,就足以判製作組「死刑」了。
而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本作的風評,會如此糟糕的理由吧!
一個扭曲的成長故事
說完了最終季的一些表現,我還是想就我個人的見解,來聊一聊這個故事的整體。
當然,我作為一個純動畫黨,我的想法只是透過動畫的表現,以及部分原作黨對於細節的補充(沒有這個很多地方確實會看不懂),還有我自己的思考所得出的;所以它與原作真正想要表達的,可能會出現偏差,這裡還希望大家諒解。
前面我雖然說本作對我來說就是一部還算不錯的青春戀愛物語;但是這其中不錯的點在於,作品把這段戀愛物語,以一個非一般的成長去勾勒出來,這點就是本作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這裡我們就要回到全劇最謎語的「真物」一詞來進行拆解;只要能夠理解「真物」,全劇很多地方的邏輯,其實就比較清晰了。
雖然最後靜老師給出了她對於「真物」的理解,但是我覺得這依舊和八幡,至少是最一開始的八幡所說的「真物」,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以我個人的理解來看,八幡所說的「真物」指的是一種擁有著純粹的理解的關係。這種關係非常抽象,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知己」的概念,但又好像不夠準確;無論如何,這就是一段至高無上的關係理念,至少在八幡的視角裡,「真物」般的關係,就是他一直以來在追求的。
但是,若能夠達至純粹的理解,那麼,溝通就變得不必要了;所以如果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這個「真物」的話,那就是一段「無需溝通」的關係。而來到這裡,再加上八幡的性格,我們甚至可以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詮釋:八幡自始至終,都在逃避溝通。
「不需要溝通就能夠互相理解,多麼美好的關係啊!」
但是我們要知道,「關係」之所以是「關係」,就在於它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這個「連接」,除了認真去看待,認真去維護,認真去溝通並消除誤會,它是建立不起來的。
所以我認為「真物」這個概念,本身其實就是自相矛盾的。
雖說如此,作品裡的八幡,卻用他那花裡胡哨的方式,把自己的逃避,偽裝成了一種純潔的關係概念;甚至以此作為他的人生態度,並付諸到了他的很多行動邏輯上去。
前兩個季度的不少問題,八幡的做法都不是在真正的解決問題,而是刻意的轉移矛盾的核心(多數情況下都轉移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俗稱自爆),進而迴避原本的問題。
看到了嗎?八幡習慣性的會選擇「逃避問題」,作為他「解決問題」的方式。
可是,當故事來到第二季後半以及第三季的時候,問題降臨到了八幡的面前,而他依舊習慣性的選擇逃避,選擇規避問題的核心。正是因為這樣,才會讓那「虛偽的關係」誕生在他、雪乃和結衣之中,並逐漸發展成之後被陽乃稱之為「共依存」的關係裡去。
結衣本來就喜歡這樣的關係,雖然內心底裡她也同樣期望著自己能夠與八幡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她確實也很喜歡這樣三人一同度過的午後時光;所以她才會不斷地嘗試,並付出努力去維持這段關係。雪乃在這個時期則是希望自己能夠進一步成長,希望自己能夠不再依賴著八幡,但是她的潛意識裡對於八幡早就產生了強大的連接;這樣的矛盾使得這個關係似有似無的持續著,也解釋了她在第三季後期做出抉擇與八幡決裂之後,自己其實也感到很痛苦的理由。
但無論兩個女主表現得如何,八幡對於這段關係,雖然也曾嘗試面對,但很快的他又採取了規避。不斷地繞圈子,不斷地規避問題中心,不斷地在想奇怪的方式去轉移焦點;直到最後雪乃選擇與自己決裂之後,他才感到如此的傷心與絕望。
所以,在最後的最後,或許是因為陽乃的再一次刺激,或許是因為靜老師的指導,他終於選擇了直面問題。因此在第11集,雖然他所使用的方式與對白,依舊非常扭曲,但是這一次,他終於肯認認真真的去看待他們之間的關係,終於能夠坦誠的面對自己對於雪乃的情感了。
也就是說,《春物》這個作品,表故事雖然只是講述幾個高中生之間的戀愛物語,但是其內核,其實是在講述八幡如何從那完全逃避一切的人生態度,稍微往「勇敢的直面問題」踏前一步的成長故事。
雖然這個過程中有著大量讓人費解的細節,但是回到這個主題,它對於我一個也不怎麼有勇氣的人來說,確實也產生了不小的共鳴。
我想,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我自己對於這部作品,依舊抱持著不小的好感的理由吧
總的來說,我認為《春物》不管怎麼說都是一部佳作以上的作品。雖然最終季製作組的表現確實導致這部作品的很多細節難以被觀眾釐清,其整體製作質量也出現了非常顯著的下滑;但是,我認為它至少還算是有把大方向上的情感與劇情展開,給交代出來,讓觀眾即使理解不了細節,也不至於完全搞不懂整個故事在說些什麼。
而那深藏在作品底下的內核,那個貫穿了三個季度的成長故事,只要能夠挖掘出來,它也是一個足夠能夠讓人產生共鳴的主題;至少對我自己來說,八幡在那充滿著問題的青春戀愛物語所展現出來的思考與成長,真的讓我受益很多。
最終季簡單評分:8.4
《春物》系列動畫簡單評分:8.8
ps:根據原作黨所說,最終季夾雜了大量原作沒有著重描寫的私貨,我自己在觀影中也確實能感到某些情節的必要性沒那麼大(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第9集八幡和結衣一起做蛋糕的那段了吧),也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動畫中期雪乃的篇幅不是很充足。但是因為我沒看過原作,所以這對我來說影響其實不算很大;當然這對於原作黨來說,因為這些私貨而壓榨了本來可以展現出來的細節,那動畫確實得背上這口鍋了吧。
ps2:動畫最後兩集的表現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可能是因為來到這裡,八幡也終於主動去面對問題,使得他也無需用過分「謎語」的方式去為自己開脫與逃避,進而讓整個文本沒有出現太多複雜的對白了。而且,八幡與雪乃的互動確實很甜,看得確實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