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有媒體報導,快手或將明年2月5日正式掛牌香港交易所,估值直指500億美金。
作為國內唯一可以與抖音抗衡的短視頻平臺,如無意外將成為短視頻第一股。其與今年11月份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數據顯示,快手2019年的營收達到391億元,經調整淨利潤13億元;2020年半年營收253億元,但卻虧損63億元,官方稱這是由營銷、品牌和廣告推廣開支增加所致。
顯然,快手目前依然處於「燒錢」保持擴張的階段,但市場對此似乎毫不擔心,據了解,無論機構還是個人,打新的熱情高漲。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快手主應用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4.85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為2.58億,日均使用應用的時長超過85分鐘,日均訪問次數超過10次。從用戶規模和時長來看,市場的確不用擔心快手的發展情況,畢竟擁有如此規模的用戶,加上市場對於短視頻廣告和直播電商的偏好,盈利只是時間問題。
但我們認為,快手最大的隱憂不在於其這些常規的運營數據維度,而在於最基礎的內容。與抖音不同,快手對於頭部直播的控制相對較弱,幾大家族抗衡平臺的事情屢被爆出。這對於平臺型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相當少見。
而正是這種管理模式,為快手埋下了「雷」。在流量被頭部主播「壟斷」後,一旦頭部主播出現風險,將直接連累平臺,比如最近的兩起案例。
辛巴成名於快手,但其與快手的恩怨不斷。最近,「燕窩造假」事件再次將辛巴推上風口浪尖,但整個過程卻讓人不寒而慄。儘管辛巴團隊最終的道歉和賠償由知名打假人王海推動,但是對於最早一名燕窩購買者懷疑其為假貨時,辛巴及辛巴的鐵粉卻對其無所不用其極。辛巴聲稱「傾家蕩產也要告到底」,同時大量水軍或粉絲通過各種方式侮辱謾罵該消費者,甚至導致其精神出現問題,典型的網絡暴力。
此前,更有用戶曝出,在粉絲群和直播間,只要用戶質疑產品質量或發貨問題,就會直接被踢出,管理人員囂張蠻橫。在經歷了燕窩事件後,辛巴的自我包裝也被人踢爆,其幾段不光彩的經歷被人挖出。
燕窩事件直接引發央媒和廣州相關部門出面,但在整個事件中,快手作為平臺方始終保持沉默。本以為到此為止。但近日,因為王海打假,被快手上部分主播開懟,比如丈門大欣口吐芬芳,直接開罵;而另一邊,知名主播二驢夫妻直接在直播間喊王海「爸爸」。同樣,我們沒有看到平臺的行動和表態。
與抖音的強管控不同,輿論對於快手上的「三俗」內容質疑不絕於耳,這在當前淨化網絡的背景下,顯得尤為刺眼。
快手為何「放任」,最大原因在於其商業模式。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這些頭部主播,以及主播們的出位內容為快手吸引了大量的流量。並且在直播帶貨盛行的當下,快手開闢的第二大盈利戰場——電商需要這些主播作為標杆,帶動直播效應。因此,短時間內,我們還難以看到快手會對此有所動作。
儘管快手能夠成功上市,但作為一個內容平臺,類似事件的持續出現,終將迎來監管的大棒,屆時,就像金融科技領域一樣,直接波及到整個行業,而快手的市值勢必將受到影響。
首席觀察團
專注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獨家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