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趣談:白堊紀的號手——副櫛龍!原來你是這樣的恐龍

2020-12-23 體重肉啊給你

人們因為愛美,會為自己設計各種髮型,其實恐龍也有自己的「髮型」,它們的「髮型」就是指長在腦袋上的頭冠。有一種恐龍的頭冠非常特別,好像是在腦袋後面插上了一根長棍子,這種恐龍就是副櫛龍。

距今7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在朝陽中迎來了新的一天,森林中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在森林邊緣,一群副櫛龍正在享用早餐。

副櫛龍屬於鴨嘴龍類,它的嘴巴扁而寬,就像鴨子的嘴巴一樣。外形憨厚的副櫛龍是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它們通常都是四肢著地,伸長脖子啃食杉木的葉子。有的副櫛龍為了夠到高處的植物還會用兩條後腿站起來,前肢則撐住樹幹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早起的不只有副櫛龍,還有身上披著鎧甲的厚甲龍。副櫛龍和厚甲龍雖然都屬於植食性恐龍,但是它們看上去相差太多。副櫛龍的個頭更大,身上沒有能夠用來防禦的結構;厚甲龍則正好相反,別看它的體形矮小,但是厚甲龍身上長有骨板,尾巴末端還有一對圓形的骨錘,威力十足。厚甲龍在距離副櫛龍不遠的地方,悠閒地啃著從泥土裡長出來的植物,它們知道副櫛龍的觀察力敏銳,能及時地為自己提供預警。

正在這時,副櫛龍發出了響亮的叫聲,它們的叫聲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低頭吃飯的厚甲龍很快聽到了副櫛龍的報警聲,越來越多的副櫛龍發出報警的叫聲,這些聲音匯集在一起,幾乎都要把厚甲龍的耳朵給震聾了。發出警報的副櫛龍向同一個方向望去,原來是一隻蛇發女怪龍正在向這邊走來,這種健壯的肉食性恐龍非常危險。副櫛龍和厚甲龍紛紛開始撤退,它們必須在蛇發女怪龍發起攻擊之前逃之夭夭。

副櫛龍的發現與命名

副櫛龍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差不多1個世紀之前的1920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紅鹿河畔來了一支考察隊,他們是多倫多大學古生物系的老師和學生。考察隊沿著紅鹿河尋找化石,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具大型恐龍的化石。經過發掘,考察隊得到了一具較為完整的骨架,這副骨架中其他部分都保留完好,僅僅缺少小腿、腳和尾巴部分。化石中最有特色的是頭骨部分,頭骨的上部有一根長長的骨質頭冠,這種頭冠在之前發現的任何一種恐龍身上都沒有見過,這表明考察隊發現了一種新恐龍。

根據在紅鹿河發現的化石,古生物學家威廉·帕克斯於1922年將這種恐龍命名為副櫛龍。副櫛龍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有頭冠的蜥蜴」,名字正是源自腦袋後面獨一無二的頭冠。在副櫛龍被命名之後,在加拿大又發現了更多的副櫛龍化石。後來,不僅僅在加拿大,在美國也發現了副櫛龍的化石。有些副櫛龍的化石發現地甚至靠近墨西哥,這說明當時副櫛龍的生活範圍很大。

體形高大的奔跑能手

副櫛龍是一種體形高大的恐龍,一隻成年的副櫛龍體長接近10米,身高3米,體重超過2.5噸,和一輛公共汽車一樣大。副櫛龍的腦袋很大,長度接近2米,其中頭冠的長度就差不多有1米。

副櫛龍屬於鴨嘴龍類,它們有一張扁平的嘴巴。如果從上向下俯視副櫛龍的腦袋,你會發現嘴巴是副櫛龍腦袋最寬的部位。副櫛龍那又扁又寬的嘴巴是用來吃植物的,這樣的嘴巴每次都能咬下大片樹葉,可以提高副櫛龍吃飯的效率。如果仔細觀察副櫛龍的大嘴巴還會發現,從外面看幾乎看不到牙齒,但實際上,它的嘴巴裡面藏著成百上千顆小牙齒,這些牙齒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的咀嚼面就像研磨機器,能夠磨碎堅韌的樹葉、種子等食物。

副櫛龍的脖子不長,身體卻很強壯,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副櫛龍的後肢比前肢長,肌肉也比前肢發達很多,但是副櫛龍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四肢行走的,只有奔跑的時候,才會用後肢。副櫛龍後肢奔跑的時候速度非常快,這可是它們保命的辦法。

白堊紀的號手

副櫛龍生活在距今7700萬—7300萬年前的北美洲,當時的北美洲被一片海洋分成了東西兩塊,所以那個時期的恐龍化石都是在北美洲的東部或者西部發現的。副櫛龍的化石就發現於北美洲西部,儘管這些地方如今都屬於內陸地區,但是在白堊紀時期卻是靠近海洋的。

與副櫛龍生活在一起的恐龍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鴨嘴龍類和角龍類了,除此之外,還有屬於暴龍家族的恐怖肉食性恐龍,包括蛇發女怪龍、艾伯塔龍、虐龍等。當面對可怕的肉食性恐龍時,副櫛龍既沒有鋒利的爪子,也沒有尖利的長角,它們只能逃跑保命。副櫛龍是群居動物,當有一隻副櫛龍發現危險的時候,就會發出報警聲通知周圍的同伴,這個時候它們腦袋後面的長管子就派上用場了。

古生物學家在研究了副櫛龍骨質頭冠的內部結構之後,發現頭冠不但是中空的,而且有很多交叉,當有氣流通過時能夠發出聲音。副櫛龍頭冠的發聲範圍在50—720赫茲,研究人員曾經使用儀器復原過副櫛龍的叫聲,那聲音和阿爾卑斯長號很像,響亮而且具有穿透力。其實副櫛龍的頭冠不僅可以報警,還能發出更複雜的聲音,它們能夠通過這些聲音互相交流。

科學家們還猜測,除了發聲,副櫛龍的頭冠還有別的作用。比如:不同年齡的副櫛龍的頭冠長度和形狀也不同,當你想要知道一隻副櫛龍多大的時候看看它腦袋後面的頭冠就知道了;副櫛龍的頭冠顏色也不一樣,特別是在求偶的時候,雄性副櫛龍可以向雌性展示自己的頭冠。

雖然關於副櫛龍頭冠的作用有很多研究和猜想,但是目前看來,頭冠作為發聲裝置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副櫛龍因此成為唯一一種能夠確定叫聲的恐龍。想像一下,一群副櫛龍在白堊紀時期發出長長的、類似長號的響亮叫聲,它們正是白堊紀的「號手」呢!

相關焦點

  • 恐龍樂園 認識副櫛龍 介紹不同的恐龍
    恐龍樂園 認識副櫛龍 介紹不同的恐龍 2020-10-03 14:22
  • 世界恐龍之最盤點 最重恐龍重達100噸
    如果你想了解恐龍的世界之最,那一定要看看下面的介紹。  世界上最高最重的恐龍:極龍牛角龍是世界上頭骨最大的恐龍,2.7米的頭骨是所知的任何陸上動物中最長的。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馬斯垂克階)的北美洲,牛角龍擁有陸地動物中已知最大型的頭顱骨之一,長度為2.6米;只有最近命名的五角龍超越這個數值,長度為3米。根據最新估計值,牛角龍的身長可能約9米,重量估計為4到6公噸。  世界上蛋最大的恐龍:高脊龍
  • 【長知識】《侏羅紀世界》裡你認識幾種恐龍?求智商K.O!
    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10噸,最重14.86噸,頭部1·3~1·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小恐龍大冒險》一部有態度的恐龍動畫的年終盤點
    主角之一的探險者洛奇是一隻副櫛龍,副櫛龍生活在晚白堊紀時期的北美洲,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副櫛龍的嘴巴雖然跟鴨子的嘴巴一樣扁平,但這能幫助它最大範圍地進食植物,比較神奇的在於副櫛龍嘴巴裡磨損的牙齒會不斷脫落,而新的牙齒也會不斷生長,這樣保證它能夠正常進食。甲龍
  • 漲知識了~《侏羅紀世界》裡你認識幾種恐龍?
    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10噸,最重14.86噸,頭部1·3~1·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科普】侏羅紀恐龍種類大介紹
    重量達30噸,據阿根廷新發現的恐龍大腿骨頭,身高為20米到30米高,身長為35米左右。這隻恐龍比此前發現的最大生物還要重1.55萬磅(約7噸)。不過雷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而它身體後半部比肩部高,但當它以後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它真像是高聳入雲。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並可能成群結隊而行。
  • 想在女票面前顯擺,就趕緊進來惡補《侏4》的恐龍!?
    不過雷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而它身體後半部比肩部高,但當它以後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它真像是高聳入雲。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並可能成群結隊而行。雖然它的歷史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平步青雲,把比它歷史早遠得多的海洋爬行動物蛇頸龍亞目、上龍亞目趕盡殺絕。它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巖層中被發現。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
  • 不認識這些恐龍,怎麼在《侏羅紀世界》愉快玩耍?!
    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10噸,最重14.86噸,頭部1·3~1·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侏羅紀世界》恐龍圖鑑:觀影之前你需要提高的*格
    電影一開始說侏羅紀世界裡一共有20種恐龍,14種食草,6種吃肉。但是,電影裡出現的種類肯定沒有這麼多。加上不是恐龍的中生代爬行動物,也沒達到這個數。和老版三集《侏羅紀公園》類似,《侏羅紀世界》裡都出現的各種龍是最經典的種類——這一點特別重要,憑這個規則電影裡的恐龍是啥特別好猜。
  • 《侏羅紀世界》恐龍圖鑑!
    電影一開始說侏羅紀世界裡一共有20種恐龍,14種食草,6種吃肉。但是,電影裡出現的種類肯定沒有這麼多。加上不是恐龍的中生代爬行動物,也沒達到這個數。嗯電影裡雷龍看起來是這樣的:時代:侏羅紀超經典的鴨嘴龍。
  • 副櫛龍這麼厲害的嗎
    大家好我是大手,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方舟:生存進化(ARK: Survival Evolved)遊戲的生物攻略。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副櫛龍!副櫛龍副櫛龍:副櫛龍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恐龍之一。副櫛龍是很溫和的生物,被攻擊後會馬上逃跑,是方舟裡速度最快的短跑生物之一,一般副櫛龍跑了就很難追上它了(速度屬性加很高的大佬無視我)。
  • 恐龍圖鑑,你能認識多少只恐龍?
    《侏羅紀公園》在1993年公映,全球票房9.8億美元,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這一紀錄直到《鐵達尼號》時才被打破。之所以造成如此盛況,全因電影塑造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恐龍世界。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食性:肉食類攻擊性:高名字含義:「殘暴的蜥蜴王」長度:40英尺體重:9噸年齡:白堊紀晚期霸王龍,又名暴龍,屬暴龍科中的一種,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
  • 《侏羅紀》系列這麼多龍,你知多少?
    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10噸,最重14.86噸,頭部1·3~1·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方舟生存進化》副櫛龍有什麼用 副櫛龍作用介紹
    副櫛龍為什麼在遊戲中那麼的受歡迎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方舟生存進化副櫛龍作用解析,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舟生存進化副櫛龍作用解析 新手強烈建議先... 方舟生存進化副櫛龍有什麼用?副櫛龍為什麼在遊戲中那麼的受歡迎呢?
  • 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恐龍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可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恐龍。北票龍北票龍是一種長有羽毛的肉食性恐龍,是在遼寧省的北票市發現的因此命名為北票龍,在不知道這種恐龍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所以可以說是北票龍提高了北票市的知名度。
  • 侏羅紀世界:史上最全18種恐龍詳解
    2. Apatosauru迷惑龍(雷龍)體長:23-28米體重:27噸食性:食草生存年代:侏羅紀晚期名字含義:靠不住的,虛偽的,令人迷惑的恐龍/聲音像雷一樣大的恐龍迷惑龍是地球上曾經存在的巨型動物之一。
  • 《白堊紀營地》12種恐龍解析,食肉牛龍扛把子,史前巨鱷要登場
    前天的《侏羅紀世界:白堊紀營地》的預告大家應該也都看了,我們算是第一次見識到了這部設定在《侏羅紀世界》世界觀的衍生動畫劇集的真面目,畫風與你想像中的一樣嗎?其實從預告就能看到,這部劇集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幾個小孩到公園遊玩被困,然後被各種恐龍追殺,下面我就分別從預告中登場的各種恐龍的角度來說一說這個劇集。
  • 食肉牛龍:我老牛可不是吃素的,「白堊紀獵豹」的頭銜,你懂的
    在白堊紀時期,南美洲大陸也被一群食肉動物統治著,戰力超群的魁紂龍,成群捕食的阿貝力龍,體格強壯的馬普龍,當然還有今天介紹的主角,以速度見長的食肉牛龍。食肉恐龍長著一對尖角,卻是挺不可思議,我們常見長角的動物,一般是一些食草動物,而角的作用也是防禦為主。那麼食肉牛龍的角是做什麼用的呢?根據化石分析,這對角並不算大,而且不夠硬,用作攻擊敵人的武器卻是不太可能。所有,又有了一系列的猜測:「這對尖角可能是食肉牛龍成年的標誌,並跟隨食肉牛龍的成長慢慢地長大,當這對角長到一定程度就證明食肉牛龍已經成年了。」
  • 《侏羅紀世界》:觀影之前你必須知道的恐龍圖鑑!
    超經典的鴨嘴龍。這種恐龍只露了一小臉,但值得說一下。人類現在能完全確定叫聲並且能聽到叫聲的恐龍沒有幾種,副櫛龍就是其中之一。啊你說它們都滅絕了聽個屁啊?注意它們腦袋上的那個冠,它是中空的,連接著鼻腔,能夠往裡面吹氣來發聲。科學家復原過。時代:白堊紀似雞龍(Gallimimus)
  • 《侏羅紀公園&世界》系列恐龍大全!!!
    暴虐霸王龍體內擁有成年霸王龍、迅猛龍、蛇和烏賊的DNA,既力大無窮又身體靈活,並且擁有過人的智商。它會躲在暗處觀察人類的弱點,與其它種類的恐龍進行交流,並利用氣場上的優勢對其它恐龍發號施令,讓它們為自己所用。霸王龍 Tyrannosaurus 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