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國術總會是著名歷史學家、武術大家馬明達先生於2008年在香港發起成立的國術復興機構。
現任主席為馬先生弟子趙式慶先生,現任會長為馬廉禎教授。
自創立以來,中華國術總會致力於保存和發展以「國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身體運動形式。總會目標在於通過對中國傳統運動形式的挖掘與整理,使國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得以延續與發展。
總會通過舉辦講習、展覽,出版印刷品,設立網站,組織社會活動等多元形式,爭取社會對國術最大程度的認知與支持。
同時,在固守中國傳統文化本位的原則下,努力確認中國傳統身體運動形式在世界文化中的身份與地位,確保國術在世界文化一體化的進程中,繼續享有旺盛的生命力。
傳統文化是培植和涵養民族自尊心的重要依託。在門類繁盛的傳統文化天地裡,體育文化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人文精神,它有著不同尋常的生命力和延續性,不論遭際怎樣的曲折艱險,都能夠頑強地存在並發展下去。世界各國,概莫如此。因此,尊重歷史,不斷地汲取前人的成果,是繼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今天,正值中國進入近百年來最為昌盛繁榮的年代。
此時,我們更應當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旗幟鮮明地高舉發揚傳統文化,振興中華文化。而對以國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身體文化的理念與思想的再次認識,不但是中國人保存與發展自身文化的需要,更是全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國術」作為類同於「國畫」、「國醫」的一個相當明確的概念,它產生於近代,是一個以徒手與器械的格鬥競賽為核心的民族體育體系,包括了傳統武藝遺存在民間的多個獨立項目。有拳械套路演練,有徒手和長短器械格鬥項目,又將自古以來與武術相輔相成的民族摔跤納入其中,還包括了與傳統武藝有密切關係的射箭、彈弓、毽子和力量測試等項目。
總的來說,國術就是一個將中國傳統身體運動進行整合與系統化的嘗試。儘管武術一詞在國內被廣泛使用,但國術、功夫等對中國武術的其它描述在海外也同樣具有極大的知名度。特別是在今天,當黨和國家提倡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下,發揚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態度,致力於中國社會,乃至全世界的和諧發展與並存的前提下,以國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中國再次獲得追捧,這說明了中國人對文化本位的追尋與回歸,而作為國學內在組成部分的國術,在今天中國文化紅透世界的時候,再次成為代表中國傳統武文化的核心詞彙,無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時代發展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基本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