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禁止愛奇藝、騰訊等影音平臺在臺落地之後,民進黨當局今(24)日宣布,「淘寶臺灣」違反島內相關規定,處以41萬元(新臺幣)罰款,並限期6個月內撤資。這些網絡平臺的相同點有二,一是來自大陸,二是都受臺灣民眾歡迎。
對民進黨當局來說,來自大陸的事物不應該在臺受歡迎,否則就是其對「反中」謬論的啪啪打臉,因此島內民眾越喜愛,越要禁之而後快。
「淘寶臺灣」去年10月底在臺上線,當年「雙十一」網頁總瀏覽人次突破1000萬,熱度可見一斑。實際上,自阿里巴巴2008年進入臺灣市場以來,臺灣地區淘寶網人氣就居高不下。
2013年,淘寶在臺交易額近500億元新臺幣,當時每天有超過1萬件淘寶包裹從大陸發往臺灣,有1/4的臺灣網絡賣家直接從淘寶進貨。
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後,針對淘寶的刁難接踵而至,一度以「隱瞞陸資身份」為由對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開出罰單,並要求其在半年內退出臺灣,臺灣由此也成了「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下逐客令的地區」。
「淘寶臺灣」2019年上線後,民進黨「立委」隨即召開記者會大肆攻擊抹黑,把「摧毀臺灣電商產業」「使臺灣電商平臺無法與大陸公平競爭」等罪名一股腦兒扣了過去。民進黨當局「投審會」緊隨其後,火速對「淘寶臺灣」開出罰單並下令驅逐。
為避免因陸資身份而被刁難,「淘寶臺灣」由阿里巴巴以品牌授權方式授權英商克雷達經營,在克雷達的股權結構中,陸資佔比不超過30%。島內原有規定,陸資佔比不超過三成的公司不算陸資。
但民進黨當局經濟部門近日透露,近期將修改「兩岸關係條例」,將把「陸資具實質控制力」的公司一律認定為陸資。也就是說,只要民進黨當局主觀認定是陸資,就可拉入「黑名單」不商量。
臺灣是不需要外來投資嗎?相反,每當有外國企業流露投資島內意向時,民進黨當局一定喜動顏色,大肆宣揚,引以為政績。蔡英文一再呼籲臺商「回流」,同樣是希望企業和資金回到島內帶動經濟。但臺灣深陷缺人缺電等「五缺」困境,吸引投資向來成效不彰。陸資本可成為臺灣經濟最好的源頭活水,但民進黨當局卻從意識形態出發,對陸資諸多限制,百般刁難。
由於民進黨對陸資採取敵視態度,近十年來投資臺灣的陸資只有約22億美元。相較之下,大陸開放臺商投資30年來,臺資投資大陸超過3000億美元。島內業界抱怨說「我們的錢可以去(大陸),卻不讓人家(大陸)的錢來,(臺灣)不是很笨嗎?」
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千萬臺灣老百姓,更給臺灣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繁榮臺灣電商業,提升島內服務業水平。島內媒體指出,阿里巴巴如果能在臺設公司,用臺灣的員工,採購臺灣的商品,或提供平臺給臺灣廠商賣商品到大陸,這是幫忙提振臺灣經濟,一味地怕陸資,丟掉臺灣的機會,最終是害了臺灣。
這道理很明白,但對民進黨是雞同鴨講。因為陸資對臺灣越有利,就對靠「臺獨」「反中」吃飯的民進黨越不利。對民進黨來說,只有想盡辦法排斥刁難陸資、封殺大陸產品、禁絕兩岸交流,不讓臺灣百姓從中獲益,才方便自己製造「反中仇中」氛圍,遂行「臺獨」圖謀。
民進黨當局不讓愛奇藝在臺落地,島內民眾紛紛表示將跨境從大陸網站收看節目,只是增加了操作難度和網絡延遲。如今「淘寶臺灣」再被封,對於島內民眾和商家而言,恐怕會增加更多的繞道成本。
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專門在兩岸間斷路、挖坑、築牆。這種小鼻子小眼的損人利己,改變不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大勢,只會壓縮臺灣的發展空間,斷送臺灣的發展機遇,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文/黑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