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最火的節目
那一定非《舌尖3》莫屬了
在豆瓣上第一季評分9.3、第二季評分8.4
然而萬眾期待的第三季
現在已經降到了不及格的4.6……堪比股市大跌
深度君一度懷疑自己的眼睛出問題了!
這是保持著中國紀錄片近20年來
最好收視紀錄的舌尖嗎?
這些因為失望怒打一星的人裡有沒有你?
槽點滿滿!砸鍋賣鐵製口紅也能算美食片?
舌尖3的口碑這麼差還真是深度君始料未及。不少小夥伴甚至用當年吐槽淘寶的惡搞圖來吐槽這三季的《舌尖》……
01 鐵鍋、菜刀砧板不來一套嗎?
第一集就不拍美食專拍鍋!看這架勢,深度君險些以為打開了某檔電視導購節目……
果不其然,最近這口章丘鐵鍋算是賣爆了,某寶的鐵鍋店主們做夢也沒想到還能有一鍋難求的這一天吧?
據說這鍋是必須敲打三萬六千錘,一錘不多,一錘不少。買了鐵鍋,菜刀和砧板不來一套嗎?
02 舌尖上的「三無口紅」
如果說鐵鍋好歹也和做菜有點關係,但是拍自製口紅,不知道導演是不是微商出身……↓↓↓
滿滿的微商、「三無產品」充斥著大屏幕,來來來,再感受下舌尖3這波清奇的畫風。
眼尖的網友已經發現了,桌子上用來裝口紅的管體竟然還是各大品牌的瓶子!從左到右依次是歐萊雅、愛麗小屋、香奈兒和雅詩蘭黛……深度君險些以為是大型造假現場。
03 各種常識紛紛出錯
不僅如此,舌尖3竟然被曝還出現了各種常識性錯誤。回民坊、鱸魚等概念紛紛出錯?
整集舌尖,家裡幾口人都交代清楚了,就是菜沒看清楚。
跑到杭州去拍了一個做胡辣湯的河南人,杭州人表示不服。
雖然舌尖3不怎麼好看,但是舌尖3的戲卻是越來越好看了啊!不過,看完了這幾集舌尖,深度君發現,蘇州美食居然成了舌尖3的最大贏家!一道道精緻誘惑的蘇幫菜,評分再低也不能阻擋吃貨們的熱情。
24道蘇州美食!蘇州成了舌尖3的大贏家
雖然小夥伴們對舌尖3吐槽挺多,但對其中的蘇州美食,深度君就兩個字:驕傲!至於為什麼說蘇州成了舌尖3的最大贏家?別急,深度君這就給你們說說~
01 出現頻次超高
目前,舌尖3也就播到第七集,蘇幫菜已經在第三集、第五集、第六集中都有出現!露臉頻次之高讓人想不記住都難啊!
第三集中,《舌尖3》盯上了文會宴,顧名思義,就是文人聚會時擺的宴席,可以說是相當高大上了。他們找到了蘇州國畫院高級畫師葉放和蘇州國宴大師潘小敏,將古代文學中提及的菜餚,用蘇幫菜的製作方法還原。
第五集中,兩位蘇州人又霸屏了《舌尖3》!松鼠鱖魚、蟹粉豆腐等蘇州人耳熟能詳的蘇幫菜也齊齊亮相。
第六集中,更是把蘇州人擅長的江南小點搬上了屏幕。常熟的搬家饅頭、黃天源的重陽糕等各色小點,可謂將蘇州人的巧思和江南水鄉骨子裡的柔情融在一處了。
02 時長半個多小時
是的你沒看錯,光是蘇州的美食就差點霸屏了舌尖3!第三集約9分鐘,第五集約15分鐘,第六集7分鐘左右。
深度君掰著手指算了算,這都加起來可是足足有半個多小時啊!可以說蘇州美食是撐起了舌尖3的半邊天!
03 24道蘇幫菜齊上陣
茄鯗: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吃過一道菜名叫茄鯗(xiǎng),還說:「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樣的味兒來了。」說明這道菜非尋常人家見過吃過。
出鍋後的茄鯗異香撲鼻,仿佛吃上一口就能穿越回《紅樓夢》中,難怪《舌尖》的旁白也說,這是在與古人同飲同食。
玲瓏牡丹鮓、金齏玉膾:「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玲瓏牡丹鮓、金齏玉膾這兩道菜從隋唐時期就開始盛行了。
雪霞羹:文會宴當天,還必須去採摘當季開得最豔的木芙蓉,兩個小時內送入廚房,清洗、焯水,與豆腐同煮,真的是食不厭精!
這道菜完成後,一眼看上去猶如雪後初晴的紅霞,所以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雪霞羹」,都讓人捨不得動筷子了。
五色蜜果:五色蜜果,出自元代《飲食須知》。
四美羹:出自李漁《閒情偶寄》,青魚一條,剪下魚嘴,剝下魚皮備用。水燒開,魚皮打卷汆下,撈出。魚嘴下水煮熟。草菇、蓴菜(一定要太湖的)勾芡成羹,下蟹黃滑炒,成糊狀。魚嘴,魚皮入羹,蟹黃淋上。美味上桌!
紅煨鰻:出自清朝《隨園食單》,鰻魚用酒水煨爛,加甜醬代替醬油,入鍋收湯煨乾,加茴香、大料起鍋。
蜜汁火方:同樣出自清朝《隨園食單》,浙江菜、江蘇菜中都有該菜品。2008年4月,蜜汁火方和紅燒獅子頭還正式入選奧運會菜單。
禿黃油:出自宋朝《山家清供》,禿黃油是蘇州的方言,禿是「只有」或「獨有」的意思。這道菜不允許有一絲蟹肉存在裡面,芬芳馥鬱,美豔不可方物。
雲林鵝:也是出自清朝《隨園食單》,1960年以來,無錫和蘇州的一些菜館引進了此菜,加以改進仿製,使廣大的中外遊客均有幸嘗到此江南古代風味名菜。
爐焙雞:出自明代《易牙遺意》,這道菜在央視的很多美食節目都有出現過。
一蝦三吃:最後是一蝦三吃,出自清朝《食憲鴻秘》。
蟹粉豆腐:很多經典的蘇幫菜都是靠蟹油來畫龍點睛,其中包括蟹粉豆腐,來蘇州要是只知道吃螃蟹,而錯過了蟹粉豆腐,那就太遺憾了!
蔥油蘿蔔絲:別看只是一道冷盤,這裡面可講究著呢!切好蘿蔔絲用鹽醃製,醃好把水分擠掉,到臨吃前兩個小時開始熬蔥油,熬好蔥油還不能現拌現吃,要讓蘿蔔絲再入味。蘇州人果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太湖三角菱:從太湖裡摘的野生三角菱雖然甜度一般,但是十分清香,做一道爽口的冷盤再合適不過了。這樣最新鮮、新天然的食材,才是真正的太湖味道,來蘇州必須要去自己採了吃。
白什盤:白什盤也是傳統蘇州菜,裡面有蝦仁、蹄筋、瑤柱、雞片、魚片、蘑菇、茭白、馬蹄,這些東西的燒制時間不同,所以至少要下三次鍋,很講究。想吃正宗白什盤還是要來蘇州。
松鼠鱖魚:松鼠鱖魚應該是蘇幫菜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菜了,當炸好的鱖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滷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因活像一隻松鼠而得名。
響油鱔糊:響油鱔糊也屬於蘇幫菜,響油指的是出鍋裝盤後用熱油澆在鱔糊上面,會發出呲哩擦啦的聲音,所以叫做響油。很多外地的小夥伴來到蘇州都指名要吃這道菜。
蟹粉蹄筋:蟹粉蹄筋原是一道滬菜,現在很多蘇幫菜館也會做,主料有水發蹄筋、蟹粉、姜米等,調料有胡椒粉、黃酒、醬油等,主要通過煮製而成。
清炒蝦仁:蘇州人對河蝦絕對是真愛!蝦仁在蘇州話裡的發音和「歡迎」差不多,所以只要是宴請朋友,肯定有這道菜。
水鄉四寶:「水鄉四寶」一般是用菱肉、藕片、白果與鮮雞頭米炒,有時在材料上也會有變動,比如加一些青豆做點綴。
常熟搬家饅頭:66隻興隆饅頭,88對定勝糕從空中拋下,成為蘇州人爭搶的好彩頭。用食物來傳情達意,點心也是蘇州人飲食生活中最為溫情的部分。
黃天源重陽糕:歷史悠久的黃天源,在重陽節到來之前,每天要做出10噸重陽糕才能基本滿足蘇州人的需求。糕團當天做,當天吃,不然就會變硬,重陽節必須趁著新鮮回家孝敬老人。
哪怕舌尖3豆瓣上評分不及格,也不能阻止蘇州吃貨們為家鄉打call。身為蘇州人,家門口就能吃到這些美味,真的太自豪了~蘇州真的是本季舌尖的最大贏家!
關於深度蘇州(sdsz0512)
熱忱的蘇州生活家
生活方式|蘇州,每一天都在變化
商務合作
微信ablady1 | 手機18168977750
內容來源:《舌尖上的中國3》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3》、網絡、未能一一找到出處
如果使用了你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繫
法律顧問:北京市惠誠(蘇州)律師事務所主任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