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上海首發。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用他們的故事,還原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輝煌歷程。
步步丈量跟不上浦東腳步
沈入群90歲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去浦東走一走、看一看。他這個曾經的軍人走正步,一步就是75釐米。1992年,浦東第一張地圖《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圖》誕生,其中的細節就是由他和幾位朋友用數不清的「正步」丈量出來的。
從那時起,這項繪圖工作沈入群堅持了15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昔日「下只角」日新月異。老人的地圖上,世界500強企業多了,科研單位、便民設施也日益豐富。「一年一張地圖,我們用它追趕浦東,描繪浦東。」
一晃10多年,每年的浦東地圖都有新變化。「每當我把新的浦東地圖送到新區政府時,得到的往往是兩句評價:蠻好,但是地圖還是趕不上變化。」沈入群感慨。地圖上的內容,年年都在增加、細化。2000年,張江出現在地圖上;2001年,地圖上的張江被細化;2003年,外高橋保稅區被放大;更有許多高樓大廈與新村小區拔地而起……
有一次,沈入群遇到一位「海歸」,對方告訴他,自己就是看了他的浦東地圖後,決定回國的。在這張地圖上,他與幾位老夥計,標出了落戶浦東的500強企業以及國內主要的知名企業,還有科研單位、創新單位及學校、醫院等便民設施。「他看了地圖後,發現浦東適合創業,也適合安居,就被吸引來了。」
天際線從24米到632米
同樣在變化的還有浦東的天際線。30年前,浦東的天際線高度只有24米;30年後,上海中心總高632米,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之巔」。
「我們要站在世界經濟運行的格局上,看待浦東、看待上海;只有這樣,才能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真正的寬度和深度。」《而立浦東》總撰稿李彬彬介紹,拍攝歷時一年多,主創團隊採訪了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親歷者、見證者,累積了近3000分鐘的素材。
10日晚間起,《而立浦東》先後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第一集《打出王牌》講述黨中央作出開發開放浦東重大戰略決策的歷史背景和重大意義;第二集《金融先行》講述陸家嘴從棚戶區成長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發展奇蹟;第三集《通江達海》講述浦東助力上海打造國際貿易、航運中心的成功實踐;第四集《創新高地》講述浦東以開放姿態,前瞻布局、制度破冰打造科創高地的不凡歷程;第五集《世界之城》講述浦東用「繡花功夫」探索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的嶄新路徑;第六集《春潮再湧》講述新時代用「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繼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的創新奮進。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熠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