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諷刺,這個辱華角色曾為好萊塢撈錢,如今他兒子又來賺中國人錢
近來,一部美國好萊塢打算拍攝的超級英雄電影引起了中國網絡上不少網民的關注。
這一方面是因為這將是塑造了《鋼鐵俠》、《美國隊長》等經典好萊塢「超級英雄」形象的美國「漫威」公司首次將一名華裔超級英雄搬上熒幕,十分引人期待。
可另一方面,這位名叫「上氣」的華裔超級英雄在故事中的「父親」,卻是一個在中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充滿爭議的負面人物:傅滿洲。
「傅滿洲」是誰?他為啥遭華人痛恨?
根據英國《衛報》等多家英國媒體的報導,「傅滿洲」是愛爾蘭裔的英國人Sax Rohmer在1912年時創作出的一個反派人物形象。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穿著清朝服飾、留著長辮子、八字鬍和長指甲的恐怖犯罪分子,一個無情的、殘忍的、惡魔般的「邪惡博士」,最擅長用恐怖的毒藥和瘋狂的魔法折磨他人。
而這一角色創作的背景,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一方面來自於19世紀的鴉片戰爭後英國媒體對於中國「義和團」等群體反抗行為的「恐慌式報導」,一方面則是來自英國媒體對於倫敦華人聚集區「充滿了大煙館」和「犯罪團夥」的誇張描寫。英國《衛報》更表示這種報導套路源於當時英國的殖民者想把自己從「加害者」的形象扭轉成為「受害者」。
截圖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
實際上,受當時這種時代和文化偏見影響的並不僅僅只有這位Sax Rohmer。英國《衛報》就透露大家都知道的著名英國小說巨匠狄更斯也曾在他未完成的小說《艾德溫德魯德之謎》(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裡,對英國的華人聚集區進行過這種恐怖的描寫,稱那裡是犯罪的巢穴。
截圖來自英國《衛報》的報導
於是,當「傅滿洲」這個角色問世後,他也立刻迎合了當時英國乃至更廣泛的西方世界對於華人的排斥和歧視心態,並很快成為了炒作「黃禍恐懼」的文化符號,出現在不僅英國還有美國等多個西方國家的暢銷小說、歌劇、電影、乃至漫畫中。
註:上面這些只是「傅滿洲」系列作品的一部分
這些作品中最有名,當屬1932年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傅滿洲的面具」,因為這部電影把當時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對於華人的排斥與歧視情緒展現到了極致,影片中傅滿洲不僅帶著成吉思汗的面具,更宣稱他的目的就是要摧毀白人的世界,「殺掉白人男性並搶走他的女人」(「kill the white man and take his women!」)
因此,這部電影也遭到了當時中國駐洛杉磯大使館的強烈抵制和抗議。這一抗議的情節多家撰寫過「傅滿洲」這個種族歧視文化符號的西方媒體都有提到,比如英國《衛報》。
截圖來自英國衛報的報導
當然,任何反派的故事中也自然就有「英雄」。在「傅滿洲」系列的小說和電影中,這個英雄則是一個名為Denis Nayland Smith的白人。根據故事的設定,此人是一個福爾摩斯式的英雄偵探,一次次粉碎了傅滿洲毀滅西方的陰謀,拯救了白人的世界,可故事又設定「傅滿洲」總能一次次「復生」,從而供西方的「文藝工作者」們繼續從西方人的「黃禍恐慌」賺錢。
而「傅滿洲」故事的火爆,自然也吸引了當時還叫「亞特拉斯漫畫」的漫威公司的關注。可由於當時漫威公司沒有獲得「傅滿洲」這個大IP的名字使用權,於是在上世紀50年代的冷戰背景下,漫威公司如今已故的元老級人物Stan Lee便指派他手下的兩位漫畫家創作了一個類似「傅滿洲」的人物,名為「黃色魔爪」(Yellow Claw),一個要幫「共產黨」毀滅西方世界的「中國魔頭」。
而這一故事中的英雄則是一個為美國FBI工作的華裔探員。這種人物設定背後的政治隱喻相信對大家來說都很明顯了吧……
後來,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漫威終於買到了「傅滿洲」這個當時大IP的使用權,並開始把「傅滿洲」系列故事整合到了原有的「黃色魔爪」系列漫畫中。
可這時,一個意外卻發生了……
可「傅滿洲」的兒子
為啥成了「超級英雄」???
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70年代初,來自中國香港的著名華人武打演員李小龍和他的功夫電影開始火爆美國,更一舉奠定了「中華功夫」在美國流行文化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根據美國漫畫諮詢網站CBR.com相關資料的介紹,這股席捲美國的「中國功夫」熱也令漫威公司十分垂涎,可他們當時卻買不下已經大熱的諸多功夫英雄的IP。在這樣的背景下,漫威公司只得從剛剛買下的「傅滿洲」這個IP下手,給「傅滿洲」增添了一個精通中國功夫,而且外貌特徵與李小龍還非常相似的「超級英雄」兒子,名叫「上氣」。
截圖來自美國漫畫諮詢網站CBR.com的資料
於是,一個功夫超群,又不願意給他爹當「壞蛋」的超級英雄,便在1973年誕生了。
而耿直哥在本文開篇中提到的漫威如今打算開拍的首部華裔超級英雄電影,講的便是這個「上氣」的故事。
所以,中國網友在擔心什麼???
可因為他畢竟是「傅滿洲」的兒子,所以當一些中國網民對漫威首個華裔超級英雄電影表示期待的時候,也有不少網友對漫威如何處理電影中「傅滿洲」的形象表示關注,擔心這個西方白人用來妖魔化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華人長達1個世紀的種族歧視符號,會出現在電影中,並繼續用來醜化我們。
不過,耿直哥卻覺得大家沒必要這麼擔心。
首先,在讀完耿直哥前面關於「上氣」誕生的背景後,大家應該會發現這麼一個有些諷刺的事:本來這漫威買下「傅滿洲」的IP是為了進一步利用西方人在冷戰時代下的「黃禍恐懼」妖魔化華人賺錢,卻因為來自中國香港的李小龍突然帶來了比「黃禍恐懼」更火爆的「中國功夫」和「功夫英雄」,不得不調整了整個故事的安排,專門增加了一個華裔超級英雄。
但這恰恰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規則。什麼故事能來錢,那裡的文藝工作者們就會跟從這個趨勢。實際上西方世界「平權運動」的發展,背後也是這麼一個經濟規律。當「落後腐朽」的東西不再能來錢,當「進步」的東西能帶來鈔票,資本家自然會第一個宣誓「進步」。
而在進入21世紀以來,這個規律更是在好萊塢與越發富裕的中國市場的互動中,被一次次印證。其中,在漫威近些年拍攝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影片製作方因為怕「冒犯」中國市場,就十分主動地調整和修改了電影中的部分故事情節,做出了與漫畫內容差別較大的改動。
例如前些年的《鋼鐵俠3》中一個原本與「傅滿洲」形象相似的魔頭「滿大人」,就被影片方改成了是一個白人小丑。
相比起來,好萊塢在面對電影市場比中國小很多的俄羅斯可就沒這麼「恭敬」了,大家可以自己數數近些年好萊塢大片中有多少反派是「俄羅斯/蘇聯背景」。甚至有西方的保守派媒體還以此怒罵美國的好萊塢「虛偽」,一邊說對中國說尊重,一邊各種歧視俄羅斯……
當然,耿直哥說的這個道理可能在中國影迷中的那些文藝青年看來不太「清新」,可現實就是這麼「銅臭」。
否則,「傅滿洲」這個妖魔化華人和中國的種族歧視形象,早就在不願看到中國「過度崛起」的西方政治輿論界近些年持續的「意識形態」抹黑下,以「中國間諜如何滲透美國」、「中國如何幹涉美國大選」、「中國如何盜竊美國核心技術」、以及「中國如何讓非洲陷入萬劫不復的債務陷阱和如何分裂歐洲」等故事內容,在好萊塢「借屍還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