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高考的失意學子能夠再次金榜題名的機會,是求學若渴的有志青年研學精進的階梯。考研大軍不斷壯大,競爭愈發激烈。想在這人海中搏出一席之地,談何容易。
然而自從2020年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組成的99人「考研團」創下了61人錄取上線的新紀錄,民間便開始流傳「二本去重人,考研雙一流」的佳話。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以「考研團」為基礎,輸出優質研究生作為自身亮點,連續5年創考研錄取率新高。
考研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抱團上岸逐漸顯現成效。
考研近兩年平均錄取率在30%左右,各省直轄市的指標不均衡致使錄取率還有波動;而考研團卻有高達61.6%的錄取率。巨大的錄取率差異,讓考研黨羨慕,讓培訓機構嗅出了商機。
「考研團」成了培訓機構的香饃饃
網際網路的便捷和疫情對校外培訓業的衝擊,讓線上授課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更加凸顯。近兩年部分高校設立「考研團」產生的豐碩成果到了考研機構眼中就成了巨大的商機和財富。
考研機構設立的「考研團」和正規傳統考研培訓機構又有一些不同。細數考研機構設立「考研團」的斂財奇招妙術——
噱頭一:「考研名師一對一輔導」
一般來講,考研機構會加上「考研名師」、「參加過試卷出題」、「原改卷老師」、「押題大神」之類的噱頭,為高昂的報名費找藉口。歷年來這樣的廣告都是滿天飛,效果也是屢試不爽。
據統計,有超過40%的備考生都因為這樣的廣告而決定報名一試。畢竟有高人指點迷津總比盲目啃書能讓人感覺更靠譜。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有「名師」,教育部明文規定禁止高校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教育機構找來的「名師」都是「李鬼」罷了。
噱頭二:「高分師姐經驗傳授」
培訓機構聘請考研成功的師哥師姐作為榜樣典範,並精心策劃優秀師哥師姐的宣傳內容和個人IP打造。事實上師哥師姐只負責拉人進群,偶爾答覆一些考生諮詢的簡單問題,目的是為了賺取高額的中介費。而真正的考研輔導群,是要等考生交費報名之後才能加入的。一旦有學員成功報名,師哥師姐們可獲得200——1000不等的中介費,比一般兼職打工強多了。
噱頭三:「AI個性化備考定製方案」
人工智慧化時代,沾點高科技的邊兒似乎就能身價百倍。考研機構生源競爭也很激烈,一些「上進的」機構不斷推陳出新,宣稱加入考研團可有高端定製化的教學內容。事實上,所謂的AI定製只是通過在線測試的方式為考生建立「個人錯題集」。以測試結果判斷其遺漏的知識點並進行推薦相應的課程學習,而這些補充的課程內容和普通授課中的內容完全一致。
這些為牟取暴利而發明的「花招」都像極了學齡前兒童的「幼小銜接班」的高級擴展版,並沒有為備考生真正提供真實而有效的服務,最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考研黨:「備考,我們需要的並不多。」
雖已是高考後三載有餘,考研黨卻絲毫不會忘記當年的寒窗苦讀和挑燈夜戰。每一位有大考經驗的同學們非常明白備考最需要的是什麼。
自習室——考研人唯一需要的硬體條件。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空間,一副桌椅,最好能長期固定位置,避免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到處找座位。
軟性條件方面,如果能夠得到已經成功上岸的師兄師姐帶路,會是備考生們成功路上的明燈;其次是得到自己室友的支持——氛圍決定成敗。如果還有考研諮詢和名師指點就算驚喜和意外。
在我的文章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錄取率61.6%的「考研團」或可一試有詳細說明,許多高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已經逐漸意識到學生考研的需求,並在校內組織開展了「考研團」或類似的活動。建議有需求的考生們積極參與學校自發組織的考研團,而不是把錢和時間浪費給校外的商業化「考研團」。
「考研團」的形式有很多,有宿舍為單位自發組成的考研團、有自習室為單位自發組成的考研團,這些都是免費的考研團,實質都是「環境影響人」;商業化的考研團更像是一種「社區經濟」,拿捏到了考研人的痛點,讓大家痛快花錢,最終可能「難以退錢」。
考研這件事,成也好,敗也罷,終究看自己的心態。
往期精彩:
考研複試時,你會如實告知其他考生你的面試內容嗎?
3分鐘的自我介紹是考研複試面試的重要環節,可別答作「流水帳」
導師:「考研複試面試的難題都是陷阱,就看誰先抓住本質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