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有必要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管

2020-12-22 華爾街見聞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演講。

郭樹清稱,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以下為郭樹清演講全文:

金融科技發展、挑戰與監管——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2020年12月8日)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很榮幸受邀參加本屆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藉此機會,很高興與大家分享中國金融科技實踐和我們的一些思考。一、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取得很大成績近年來,金融科技在中國迅猛發展。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持續推進,產品和工具應用日益豐富,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隨著電子支付特別是行動支付的普及,中國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即使在最偏遠的農村地區,每個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銀行帳戶。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存款、取款和匯款幾乎都實現了實時到帳。網上消費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方便。數字信貸從根本上改善了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貸款服務。銀行等機構利用大數據開展智能風控,減少對抵押物的依賴,大大提高了融資的可得性。截至今年10月末,中國銀行業服務的小微企業信貸客戶已達到2700萬,普惠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同比增速超過30%,農戶貸款同比增速達14.3%。數字保險顯著拓寬了保險覆蓋範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近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並已實現跨省結算。保險機構運用視頻連線和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實現業務關鍵環節線上化。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2%,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4.2%。金融數位化為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有多種數位化工具的支持,金融機構可以精準幫扶貧困戶發展適宜產業。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5038億元,支持貧困戶1204萬戶次。同時,銀行搭建網絡供應鏈平臺,建立產銷對接機制,通過線上營銷、徵信、擔保、支付,幫助貧困戶將農副產品銷往各地。金融科技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防疫抗疫。金融機構加速優化手機APP等「非接觸式」服務,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產品,保障了基本金融業務不中斷。不少金融機構通過網際網路開闢綠色通道,大幅提高金融服務時效,支持各類企業迅速復工達產。二、應對金融科技挑戰的經驗教訓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這裡列舉幾個案例。第一,全面整治P2P網貸機構。P2P網貸機構本來定位為金融信息中介,但在實踐中,絕大多數機構事實上開展了信貸和理財業務。據統計,過去14年裡先後有1萬多家P2P上線,高峰時同時有5000多家運營,年交易規模約3萬億元,壞帳損失率很高。近年來,我們持續清理整頓,到11月中旬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歸零。第二,規範移動第三方支付平臺投資功能。過去一個時期裡,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對客戶網絡購物備付金附加投資理財功能。投資收益遠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可以隨時贖回,對銀行存款和正常資管市場帶來很大衝擊。這種投資方式類似於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但沒有受到同等性質的監管,存在違法違規,包括洗錢等隱患。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將備付金統一繳存至央行,附加的投資理財產品回歸貨幣基金本源。第三,推動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審慎經營。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有的機構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出現違約之後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此,我們堅持對同類業務統一監管標準,堅決制止監管套利。第四,彌補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漏洞。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場優勢,過度採集、使用企業和個人數據,甚至盜賣數據。這些行為沒有得到用戶充分授權,嚴重侵犯企業利益和個人隱私。為此,《民法典》明確了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國家層面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數據安全保護條例,構建更加有效的保護機制,防止數據洩露和濫用。三、有待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第一,重視網絡安全問題。目前,中國銀行業務離櫃交易率已達到90%以上,金融服務對網絡高度依賴。相對傳統風險,網絡風險擴散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影響更大。突發性網絡安全事件也對金融機構的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金融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徵。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傳統反壟斷立法聚焦壟斷協議、濫用市場、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等等。第三,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第四,明確數據權益歸屬。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目前,各國法律似乎還沒有準確界定數據財產權益的歸屬,大型科技公司實際上擁有數據的控制權。需要儘快明確各方數據權益,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並公平合理地利用數據價值,依法保護各交易主體利益。第五,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國際協調。中國近期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呼籲各國尊重他國主權、司法管轄權和對數據的安全管理權。我們將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原則,與各國加強協調合作,構建更加開放、公正、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女士們,先生們!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各國利益更加緊密相連。我們願與各國攜手,共同促進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祝本屆金融科技節圓滿成功!祝各位同事和朋友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互金巨頭埋藏新「大而不倒」風險?郭樹清要求加強風險關注
    來源: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鄭敏芳互金巨頭的潛在風險正在被監管層進一步關注。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明確提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郭樹清表示。
  • 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三問
    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這再次引發了市場對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的關注和探討。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郭樹清重磅...
    中國證券報  頭條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2月8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中小股東擬集體起訴茅臺,監管關注大而不能倒風險|財經日日評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12月8日消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其中郭樹清提到,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郭樹清重磅發聲
    中國證券報頭條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2月8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三問
    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這再次引發了市場對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的關注和探討。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如何定義「大而不倒」風險?馬雲的商業帝國是「大而不倒」嗎?
    比如:12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題為「金融科技發展、挑戰與監管」的主題演講,他指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警惕出現新型「大而不能倒」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近期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我國加速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工作,將有利於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保護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防範各種新型「大而不能倒」的市場風險。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 金融監管「安全帶」不可忽視
    他指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的風險,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一時間,金融創新風險再次引發行業熱議。 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加速應用,金融科技發展迅猛,一些科技公司成長迅速,並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國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穩推進與控風險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率先開啟創新監管試點後,目前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已試行一周年,除了試點項目不斷擴容,試點地區也已全面鋪開。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作為監管創新工具,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從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監管沙箱」也強調嚴控風險,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
  • 強化監管出清市場風險 大唐財富: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全球資本玩家
    根據評估辦法,每年確定參評銀行範圍,收集參評銀行數據進行測算,提出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結合監管判斷,對初始名單進行必要調整,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確定後發布。根據名單對系統重要性銀行進行差異化監管,以降低其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防範系統性風險。由於銀行業機構佔整體金融業機構資產總額的91%(2019年末),因此銀行業穩健性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金融業的整體穩健性水平。
  • 數字經濟發布|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落戶杭州;2020年...
    同時成立的,還有「國家統計局大數據應用中心」和「浙江省統計大數據應用中心」。中心的主要目標是推動將大數據和數據科學應用於官方統計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項目的開展,分享關於新開發的研究方法、算法和工具的知識,並主要為亞太地區官方統計界提供關於大數據應用和數據科學方面的培訓。
  • 朱光耀談反壟斷監管:巨型數字平臺有可能「大而不能拆」
    朱光耀談反壟斷監管:巨型數字平臺有可能「大而不能拆」 澎湃新聞 2020-12-15 21:18 來源:澎湃新聞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擴容風控進行時
    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也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在分析人士看來,「監管沙箱」後續仍有望繼續擴容,重點是對試點項目進行分類總結,形成可推廣的標準。
  • 陳志武:銀行何以「大而不能倒」
    倒閉的危害有多大,救助的後患又如何呢?大型金融機構為何「大而不能倒」大型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銀行的倒閉,往往會給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經濟和社會帶來挑戰,威脅社會穩定。在這種時候,倒閉銀行和其他受牽連的金融機構會甩賣大量金融資產,這對整個金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呢?——這必然導致多類金融資產價格大跌,讓持有大量此類資產的金融機構也遭受重大損失,也面對破產倒閉風險。這就是所謂的大型金融機構「複雜而不能倒」。以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為例。
  • 保姆成某銀行大股東,監管整治銀行業股權亂象
    而就在今日(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經濟日報》刊發署名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出強化股東行為監管,對通過隱瞞關聯股東信息、股權代持等方式變相謀求銀行保險機構控制權的,責令轉讓股權或者限制股東權利。監管層密集提及銀行股權整治,可以看出此次整治的決心。
  • 歐盟將要求FB、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履行更多網際網路監管職責
    據報導,根據即將於下周發布的法規草案,歐盟將要求Facebook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承擔更多的網際網路監管責任,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罰款金額或高達營業額的6%。
  • 樓繼偉重磅發聲: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下一個風險集中...
    樓繼偉還指出,如果單一數據金融平臺佔有的市場份額過大,可能會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如果有平臺服務上百家銀行,其效率最高,但是風險最大。我們不得不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樓繼偉表示,對某數據金融平臺的約談和暫停上市,實際上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於事前、事中,這是核心點。
  • 外媒關注螞蟻集團上市暫緩:加強監管規範控制金融風險
    上海證券交易所暫緩螞蟻集團上市的決定中也提到,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的變化可能對螞蟻集團產生重大影響。  報導還引用了《經濟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後者稱暫緩螞蟻集團上市的決定符合投資者的最大利益,並指出「市場各參與主體必須尊重規則、敬畏規則,誰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