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美日損失對比,光陣亡比就高達1:10

2021-01-12 網易

  太平洋戰爭是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間進行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下面羅列戰爭中影響比較大的幾次戰役和事件:

  珊瑚海之戰 1942年5月4-8日,世界海戰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戰。

  美方「列剋星頓」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約克城」號受到破壞。

  日方小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沉,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遭重創。同時,這兩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幾乎全部損失,許多技術嫻熟的日本飛行員也被擊斃。日本「瑞鶴」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也失去了戰鬥力。

  

  杜立特空襲 1942年4月18日 杜立特爾中校率領16個B—25轟炸機的機組人員從海軍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轟炸了東京。這次空襲給日本造成的物質損失微不足道,但在心理上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 1942年6月3—6日

  美國方面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

  日本方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艘航空母艦和1艘巡洋艦被炸沉,損失飛機322架,其中283架飛機是隨母艦沉沒;陣亡官兵3507人,包括幾百名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飛行和機務人員。聯合艦隊從此一厥不振,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海空作戰。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對整個戰爭有著決定性影響。

  

  瓜達爾卡納爾戰役 1942年8月到1943年2 月

  太平洋戰爭的分水嶺。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裡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

  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

  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

  

  伏擊山本五十六 1943年4月18日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設伏的美軍飛機擊斃。

  

  馬紹爾群島戰役

  美軍陣亡和失蹤人數為568人,負傷2108人。斃傷日軍約1.1萬,俘虜329人。

  

  激戰南太平洋 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

  美軍在一年多的激戰中,先後組織實施了十餘次登陸作戰。

  美軍總共損失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魚雷艇供應艦1艘、運輸船5艘、魚雷艇8艘,飛機約200架,陣亡約2000人,傷3000人。

  日軍損失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及大小運輸船隻數十艘被擊沉,飛機損失約1300架,陣亡官兵總數在2.5萬人以上。

  

  馬裡亞納群島戰役 1944年6月至7月

  美軍傷亡2.2萬人,日軍傷亡約6.5萬人,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還是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擊是日軍投入作戰的岸基航空兵幾乎全部損失,艦載航空兵損失超過92%。

  

  雷伊泰灣大海戰 1944年10月 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另有3艘巡洋艦受重傷,傷亡約1萬人。

  美軍損失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另有6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負傷。

  日本海軍則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

  

  硫磺島戰役 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

  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

  美軍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 :1。 成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

  美軍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也使美軍的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因此,日後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擔心在日本本土登陸將會遭到硫磺島那樣的巨大傷亡。

  

  衝繩戰役 1945年3月至6月 太平洋戰爭最後一場血戰。

  美軍傷亡7.5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主要是受到了日本神風自殺攻擊,坦克372輛;

  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和號戰列艦。此外,島上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該戰役被邱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此戰中美國第十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及96步兵師副師長米伊斯利準將陣亡,日軍衝繩司令牛島滿大將及參謀長長勇少將自殺。

  

  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傷亡情況,美軍陣亡12萬左右。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死亡人數: 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陸軍一共死亡1140429人,海軍一共死亡414879人。

  大型主力軍艦損失情況:如果不算上珍珠港沉沒後打撈起來的,美國也就是損失了2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5艘艦隊航母、6艘護航航母、71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52艘潛艇,合計155艘軍艦。

  

  而與之對戰的日本海軍損失了10艘戰列艦、38艘巡洋艦、20艘航母、115艘驅逐艦、119艘潛艇。合計302艘軍艦。相比日本的損失美軍的損失還不算大,美國的損失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因為美國綜合國力強大。但是日本卻是整個聯合艦隊的絕大部分家產,是不能承受的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不止「中途島」,十五部電影速覽太平洋戰爭始末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首的邪惡軸心國和以英美國為首的協約國進行的戰爭,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導火索,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結束,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其中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戰役、硫黃島戰役、衝繩戰役等都被美國和日本多次搬上過大銀幕。
  • 不只《決戰中途島》,15部影片看太平洋戰爭始末
    我們用15部電影串聯起太平洋戰爭,在影片《決戰中途島》上映之際,用歷史資料和影片劇照為觀眾勾勒出當年戰事。「太平洋戰爭」幾場主要戰役示意圖。1、日本偷襲珍珠港時間:1941年12月7日歷史課: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成為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 《太平洋戰爭 The Pacific》1——10集完整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澳大利亞語言: 英語首播: 2010-03-14(美國)單集片長: 52分鐘又名: 雷霆戰海(港) / 血戰太平洋 / 風雨太平洋 / 二戰太平洋 / 太平洋太平洋戰爭的劇情簡介              · · · · · ·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
  • 《太平洋戰爭》(全10集)
    《太平洋戰爭》每小時的單集成本就高達2000多萬美元。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第1師佔領了該島上的日軍機場,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爭上的戰略對日大反攻。1941年10月 ,主戰派東條英機內閣成立。12月1日御前會議決定向美、英 、荷開戰 。
  •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日美兩軍喋血鏖戰——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1.戰前背景 時間回到1942年,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握有太平洋上的海空優勢,計劃對南太平洋諸島展開進攻。 目標是在佔領瓜島後,修築機場,部署航空兵力,然後掩護對紐幾內亞島的進攻,最後攻佔澳大利亞。可以說,日本的野心不小,完全不顧及自己實力夠不夠,反正日本軍部覺得是夠的,那就按這個來。
  • 史上最昂貴的二戰史詩《太平洋戰爭》1-10集...免費看
    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第1師佔領了該島上的日軍機場,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爭上的戰略對日大反攻。1941年10月 ,主戰派東條英機內閣成立。12月1日御前會議決定向美、英 、荷開戰 。8日凌晨(日本時間8日3時20分,夏威夷時間7日7時50分),日軍在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揮下,偷襲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棗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 美劇經典《太平洋戰爭》1-2
    2010年,史匹柏、湯姆·漢克斯製作了一部二戰題材電視劇連續劇:《太平洋戰爭劇集是以三個真實的海軍陸戰隊員萊基(詹姆斯·貝吉·戴爾飾)、斯萊治(約瑟夫·梅澤羅飾)和巴斯隆(喬恩·塞達飾)的視角展現整個太平洋戰場,情節涵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役。本公號自今日起,連續播放《太平洋戰爭》,共十集,每日兩集。先來感受一下片頭。
  •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一個師可以對付多少日本軍隊?要分為兩種情況
    所以雙方都是「三角師」的結構,由於美軍的火力支援單位和後勤單位較多,因此海軍陸戰隊師額定兵員為17500人左右,而日軍普通師團多為14000人左右,單位兵力對比為1:0.8。那麼在絕對的海空優勢下,美國人預計五天搞定的硫磺島作戰整整打了一個月,卻付出了26000餘人的傷亡(其中陣亡7000),也就是說,第五兩棲軍損失率高達43%!
  • 二戰太平洋戰爭最慘烈的戰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的戰爭目標是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到1943年馬裡亞納海戰後,日軍的戰爭目標修改成了「確保皇國生存」。戰爭到了1945年4月份,日本的戰爭目標變成了「全民玉碎」。因為此時美國人帶著撲天蓋日一般的艦隊來踹日本的國門兒了!1945年4月,衝繩戰役爆發。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那麼,中途島海戰為什麼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呢?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941年12月7日,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為標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日本、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37個國家紛紛捲入其間,參涉及人口超過15億,交戰雙方動員投入的兵力在6000萬人以上。
  • 從美日兩國對待飛行員的態度來看,太平洋戰爭結局勝負早已註定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海軍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然而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成功或許也就是日本聯合艦隊最後的輝煌了,幾個月後爆發的中途島海戰令美軍反敗為勝,掌握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此後美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到日本本土,迫使日軍投降,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完勝。
  • 日軍最精銳師團人海衝鋒,被美軍重火力洗地,陣亡比達20:1
    1938年,第6師團又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並在當年10月26日侵佔了漢口。不難看出,這第6師團堪稱是侵華急先鋒,其侵華歷史最長、遍及區域廣大,而且製造了多起大屠殺,可謂是罪行累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6師團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區作戰。
  • 陣亡25000名軍人,直接損失2萬億美元,專家:海灣戰爭打醒中國
    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伊拉克遭到重創,25000名軍人陣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萬億美元,同時,科威特也脫離了伊拉克的統治。這場戰爭,大大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地位,讓各國認識到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的威力,人類因此進入了現代化信息戰爭時代,世界戰爭的模式自此改變。在現代戰爭中,海灣戰爭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 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夢靨
    背景:1938年10月,武漢淪陷以後,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鑑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調整侵華戰略,對國民黨採取誘降政策,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對八路軍、新四軍進行掃蕩。由於日本的戰線拉長,戰爭所需要的橡膠等都來自於東南亞國家,當時東南亞是歐美等過的殖民地,日本預見到和歐美必然會開戰,以獲取更大的利益。歐洲戰場,英國陷入德國法西斯戰爭汪洋中,無法東顧。隨著戰爭的深入,日美矛盾加劇,一方面加緊支援我國,另一方面制裁日本。
  • 史上最昂貴的二戰史詩劇《太平洋戰爭》,10集任意看
    《太平洋戰爭》每小時的單集成本就高達2000多萬美元。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第1師佔領了該島上的日軍機場,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爭上的戰略對日大反攻。1941年10月 ,主戰派東條英機內閣成立。12月1日御前會議決定向美、英 、荷開戰 。
  • 美軍解密檔案:韓戰美軍的損失,共計77萬人
    韓戰美軍的損失,在中國網絡的爭議特別大。爭議集中在兩點,一是到底美軍傷亡了多少人?特別是陣亡了多少人?目前美軍陣亡有三個數據:1、33739人,2、36574人,3、54246人。 質疑的人認為美軍隱瞞了數據,他們列出美軍陣亡的標準,表示這個標準非常嚴苛。維護美軍的一方認為傷亡人數沒有問題。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成功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美日兩國開始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拼殺。那麼這次珍珠港偷襲事件中,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呢?
  • 經典二戰史詩巨作《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雖然被稱為迷你電視劇只有10集,但該劇的籌備和拍攝歷時7年,投資高達2.23億美元,平均每集造價兩千多萬,已經遠遠超過當時好萊塢一部普通影片的預算成本即使是「魔戒三部曲」的拍攝也不過花了3億美元,是史上最貴的電視劇。
  • 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美軍本是乘勝追擊,卻陣亡1000多人落得慘敗
    中途島戰役結束之後,日軍遭受了重大損失,被迫終止了許多進攻性戰略計劃,轉而試圖設法補充戰鬥損失,穩定戰爭局面。而美軍方面則計劃乘勝追擊,給日軍以重創,儘可能以最快速度奪取戰爭主動權,打開通往日本本土之路,結束太平洋戰爭。
  • 太平洋戰爭,澳大利亞如何對待日軍第六師團俘虜的
    1940年11月,第六師團改制為三單位師團,轄第六步兵團的第13、第23和第45聯隊以及特種兵部隊 ,1941年11月被調往太平洋戰場,編入第十七軍作戰序列。1943年1月在索羅門群島以北的布幹維爾島登陸,擔任該島的守備任務,同年10月,美澳聯軍在西太平洋戰區開始反攻,首先對該島進行了飽和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