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倪唱的很棒,女聲版的《紅塵客棧》本來就很少聽到,她對起始句的把握有兩種畫面:
有幾分80~90年代臺灣影視劇的唱感,臺灣味很鮮明,這或許與她生長於馬來西亞有關,導致了她在發音上與臺灣是有些靠近的,以至於演唱時有一種周杰倫版瓊瑤片尾曲的感覺,大家還記得唱《雨蝶》的李翊君嗎?雖然她們音色不一樣,但是在唱感上有一些相似;
李幸倪非常深刻地勾勒出古今穿越後惆悵的畫面,每個字每個音每個氣息都值得回味。
張暘一開始我是非常喜歡的,因為他的演唱方式很特別,摻雜了一些類戲曲的演唱方式,使得他這種假正經的演唱聽上去有些詼諧,而這類詼諧與滑稽其實是大家還不太習慣這樣的改編演唱。
但是,直到我私下試著模仿張暘的演唱方式,才發現這種改編也不是很難很特別,即便是即興改編只要肯花時間研究一下就可以學會,如果你有戲曲+演唱基礎可能更容易上手。張暘的優勢其實不是他的改編,而是他的音色,他吊起來的沙啞是一般男歌手做不到的。
至於這首《紅塵客棧》,毫不誇張的說是今年截止目前我聽到最特別的一版,也是非常好聽的一版。
女聲做到了柔軟輕揚的人聲牽引,男聲更多扮演了似己非己的多重伴唱或上帝視角的角色,使得男聲可以與女聲站在不同維度相互呼應,女聲仿佛是一枚傳統但明朗的女子,男聲更像是一個歷經滄桑看透紅塵的俠客,他們借周杰倫的一曲《紅塵客棧》吟唱著彼此的故事,演繹本色的人生。
他們的《紅塵客棧》才是獨具特色的現代「中國風」演唱方式,也是超越周杰倫原唱的演唱方式。
其實周杰倫最早也做過中國風演唱方式的改良,比如邀請費玉清來搭檔《千裡之外》,試想如果是周杰倫獨唱這首歌,那麼《千裡之外》絕不會影響到如此廣泛的群體。
期待他們把周杰倫所有的「中國風」歌曲都翻一遍,然後請JVR重新編曲,只要你們翻我就願意花錢買來聽。我覺得周董在步入中年後完全可以丟一些擔子,多給像李幸倪張暘這樣有趣但不失韻味的組合或歌手寫寫好歌讓他們去傳唱,這也是一種音樂作品傳承的方式,未必要所有中國風都自己唱。
最後:
可能這是截止目前為數不多顛覆原版的周杰倫歌曲,作為一個周杰倫歌迷只能謝謝周杰倫,謝謝他們的演唱,這等免費的耳福是一種享受和幸運,張暘和李幸倪註定不會在好聲音走遠,甚至有可能在節目熱度褪去後再無露面的可能,如果我是周杰倫我就把他倆籤了,哪怕籤短一些做一些實驗也挺好。
做一些有益於自身以及音樂性的發展嘗試,這總比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直播擼遊戲要好的多。
-本文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引用,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