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糟1. 調整亮度為什麼要點兩下?
如果你正在使用筆記本電腦,那麼調整亮度一定就是最基礎的需求了。眾所周知,微軟早在Win10 Build 18277版中便加入了亮度調節滑杆,輕輕一滑就能實現無級化亮度調整,聽聽就覺得很爽!
But……這麼好的功能為啥非要放到通知中心裡?甚至還要在通知中心裡點一下「展開」才能看到?話說筆記本的解析度原本不高,這樣一來留給通知的空間豈不是更少了!
有沒有感覺這個設計很不方便!
吐槽2. 電量為何不能公開?
筆記本電量一直都是眾童鞋最為關心的一個地方,畢竟這個不同於手機,手機沒電還能撐會兒,可筆記本沒電往往都是要命的!然而自打Windows誕生以來,這個電池電量好像就一直隱藏在圖標底下,只有將滑鼠懸停上去後才能知道還剩多少電。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就不能把電量直接顯示在任務欄中呢?難道手機的設計不香嗎?
學學手機廠商,我想是個好主意!
吐槽3. 黑暗模式能再「亮」些麼?
Windows 10 Build 1809引入了黑暗模式,瞬間一片叫好聲。然而當你用過MacOS,或是國產的Deepin作業系統後,就會瞬間明白Win10的「黑暗模式」有多渣了。
舉個例子,資源管理器大家都熟悉,知道為什麼很少有人在夜間開啟黑暗模式嗎?那是因為Win10隻會將背景黑化,而圖標與線條卻沒有做任何調整,導致所謂的「黑暗模式」甚至比正常模式還刺眼。貼一組與Deepin的對比圖吧,孰優孰略大家自己來看!
黑暗模式卻讓用戶不敢在「黑暗」裡用,是不是有點可笑!
順道說一句,Win10的黑暗模式一直沒法實現自動啟閉,技術問題應該不存在,畢竟前任的「夜間模式」早在N年前就已經實現了,那……為什麼不上呢!
吐槽4. 「外國」的應用為啥不一樣!
如果你覺得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Win10能給各世界人民完全一致的操作體驗,那就大錯特錯了。舉個例子,天氣是Win10裡一個內置組件,日常使用率也很高。
但你知道中國用戶看到的天氣,與海外用戶看到的天氣,到底都有哪些不同嗎?貼一張截圖,大家自己來找茬吧!
同一個城市,在不同地區的信息量不一樣
不光是天氣,其實在Win10裡還有很多UWP應用,也會根據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顯示效果(比如Groove音樂、電影和電視等等)。都說外國的月亮更加亮,看來這話還真是有一定道理。
吐槽5. 搜索支持首字母可好?
搜索功能應該是Win10裡用得比較多的,我個人也常用,但如果和其他作業系統的搜索做一下對比,你會發現Win10的搜索其實還有很多問題。
資源佔用高就不說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此外它對中文的支持也很一般,比方說全拼或者首字母搜索,在Win10裡的表現就一直不是很好。相對於Deepin可以任意使用首字母、拼音、漢字等進行搜索,Win10的前景還真不是很樂觀。
Win10自帶搜索又笨又卡
吐槽6. 「設置」仍不能替換控制面板
儘管從2015年開始,微軟便已著手啟用全新的「設置」來替代「控制面板」,但五年時間過去,它依舊還在不斷地完善ing。Win10的設置更適合於觸屏用戶,外觀也比老版更輕快。但它的層次結構非常不清晰,尤其當我們進入一個條目,再想跳出到另一個條目時,就顯得非常麻煩了。
Win10的「設置」完善了五年,可仍然不夠理想
反觀國產作業系統Deepin,最大的看點就是將設置項全部合併在一起,用戶可以通過標籤切換,也能一站式從頭設到尾。同時裡面還大量應用了滑杆、選框等元素,無論是鍵鼠用戶還是觸屏用戶,體驗都很不錯。
這是國產Deepin系統的設置面板,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吐槽7. 開始菜單為何不能同步
Win10引入了全新的用戶設置同步功能,只要在設備上登錄自己的Microsoft帳號,就能從雲端自動下載回個人的使用習慣,這對於經常進行系統重裝以及多設備使用的用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體驗。然而……為什麼沒把開始菜單也順便同步一下呢?其實和設置面板一樣,開始菜單裡也整合了很多的用戶使用習慣,比方說磁貼的擺放、大小、位置,話說每一次重裝系統後的手工整理開始菜單,都是一件很煩人的事。
開始菜單布局為何不能同步
吐槽8. 捆綁了太多過時軟體
以往提到捆綁軟體,大多都是國產軟體的鍋。然而時過境遷,現在連微軟也陣地不保了。和當年那個乾乾淨淨的Windows不同,現在的Win10裝好後,總要自帶一系列「遊戲軟體大禮包」,什麼泡泡女巫呀、帝國策略呀、迪士尼夢幻王國等等。
這些強制推送過來的遊戲和軟體,不僅白白浪費著磁碟空間,還要花費我們很多精力去手工卸載。
Win10捆綁的各種遊戲
此外在Win10內部還有很多已經過時了的小工具,比如畫圖、Windows Media Player、Windows傳真和掃描。這些工具大多都有了替代品,比如3D畫圖替代畫圖、Groove音樂替代Windows Media Player等。
這些老工具平時的點擊率就已經很低,卸載過程也不費勁。有強迫症的小夥伴,多半會在系統裝好後手工刪除它,但為什麼Win10就不能直接把這些工具清除,讓用戶們更省一些事呢!
一次搜索兩款軟體,我該選誰?
吐槽9. 虛擬桌面啥時能擁有不同的主題風格
Win10的虛擬桌面給我們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它使得很多任務開始變得更加輕鬆。然而一個不得不吐槽的問題是,Win10的虛擬桌面「同質化」嚴重。
無論是打開一個桌面還是N個桌面,呈現在你面前的永遠都是同一張壁紙、同一個調子。甚至,連名字也都是固化好的「桌面1」、「桌面2」、「桌面3」……。
怎樣才能將不同的「桌面」區分開呢?嗯,我想這個問題還是讓微軟自己來回答吧。
Win10的虛擬桌面夠香嗎?
吐槽10. 手機同步何時歸來
「我的手機」是Win10裡一項信息同步模塊,能夠實時將用戶的手機屏幕、信息、聯繫人等資料同步到電腦端。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聽起來很香的功能,當你點擊時,卻會看到一條非常霸氣的提示:尚未在你所在地區提供!
什麼時候才能對我們開放呢?
其實在Win10的早期,微軟也曾推出過一項類似服務。當時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簡訊驗證,就能將自己的安卓手機與電腦連接起來。
每次手機收到信息時(簡訊、微信、QQ都支持),電腦端都會彈出一個提醒。這對於經常不知道把手機放到哪裡的居家族來說,可謂太貼心了。
然而自從「連接手機」被「我的手機」替換,這項功能也就再也與我們無緣。而且由於「我的手機」需要Google Play的支持,這也就註定了絕大多數國產手機用戶,是與之無緣的。
Win10的「我的手機」看起來很酷,但對國人來說相距太遠
吐槽11. 「小娜」告訴我你到底能做什麼
2015年7月,小娜(Cortana)正式亮相Windows 10系統,當時市場中最具人氣的語音助理,還是蘋果的Siri。
五年時間過去,Siri依舊是老大,並且還多出了「小愛」、「小歐」、「小E」、「小度」等一大幫國產小弟。反觀小娜,天天橫在任務欄上,卻沒有多少人願意點擊它,因為這個助理真的是一問三不知,手機助理能做的事,它基本都辦不到,唯一擅長的就是各種 —— 打!開!瀏!覽!器 !
小娜能做什麼?到底能做什麼?真的能做什麼?
吐槽12. 「最近使用的項目」VS「快速訪問」
在Win7系統中,我經常會在開始菜單裡將「最近使用的項目」添加進來,當我需要訪問一份剛剛保存過的文件時,只要點擊開始菜單就能馬上找到。
然而進入Win10時代,你必須要雙擊桌面「此電腦」或者任務欄最左側的「資源管理器」,切換「快速訪問」標籤才能看到。儘管Win10的列表要比Win7更長,並且還加入了最近使用的文件夾,但這樣的操作依舊讓人接受,因為……它太慢了!
Win7裡的「最近使用的項目」非常好用
而Win10中你需要翻過「崇山峻岭」才能到達目的地
吐槽13. 好多新功能為何不默認打開
Win10加入了很多新功能,比方說雲剪貼板、夜間模式、存儲感知等。但這些功能無一例外地……統統沒有開啟,以至於很多用戶在使用Win10多年後,依然不知道系統裡竟然隱藏了這麼多好用的小功能。
其實我覺得微軟可以換一條路子,每次升級完系統後,都通過一種形式將新功能展示出來,然後……就讓用戶自己選擇吧!
很多新增加的實用功能默認都沒有開啟
吐槽14. Win10你真的平板過嗎?
從誕生之日起,Win10就被標榜為PC/平板雙兼容的「兩棲作業系統」,然而五年時間過去,我們依舊能在這套系統中,發現很多不利於平板用戶使用的設計。
就拿它的平板模式來說,打開後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全屏化開始菜單、更寬的任務欄按鈕間距、類似Win8的版面分割模式……。
Win10的平板模式並不完美
好吧,我承認這些設計都還算不錯,甚至你能看到資源管理器的間距也在隨著平板模式的開啟而增加。
但……這就是它的全部嗎?設置項堆積在一起、開始菜單裡所有程序還是得耐心點擊、還有那個關機按鈕,咱就不能做得更大一點麼……,甚至我根本無法在平板模式下找到已經運行在系統託盤裡的軟體。
而這一點,Deepin的表現似乎更值得我們參考。
Deepin的很多地方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觸屏用戶(圖為Deepin的所有應用)
寫在最後
近一段時間以來,網上一直在流傳著很多有關Win10的傳言,比方說取消磁貼、增加UWP資源管理器、啟用單色開始菜單、增加全新任務欄控制項等等,似乎都在昭示著微軟正在一步步自我反思與調整。甭管這些消息是真是假吧,Win10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與以前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尤其是對新設備的支持,是Win7所無法比擬的。吐槽歸吐槽,使用歸使用,在沒有其他系統平臺可供替代的情況下,我們能選擇的恐怕也可能是——期盼Win10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