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劉帥 部分文字:侯芙瑤
資料來源: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寧保壯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只供交流學習
2017年9月16日,由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體育局主辦,天津古海岸文化谷古谷藝術空間承辦,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洛陽國漆髹飾藝術研究中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西安生漆塗料研究所、深圳觀古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桂林漆器傳承基地、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漆畫藝術之鄉館陶漆畫藝術小鎮、廣西師範大學文化遺產研究所、《中國生漆》期刊等單位協辦的「制器尚象」中國當代青年漆藝家提名展暨「從跨湖橋出發」——中國漆藝發展與生活設計美學論壇,在由天合藝樹(天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的天津古海岸文化谷古谷藝術空間成功舉辦(有關此次展覽參展作品及研討會的相關資訊,小編將近期分享給大家,敬請桼待)。
本次展覽作品包含漆器、漆塑、漆畫共計72件,參展藝術家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優秀師生、天津美術學院優秀師生、2015國家藝術基金高校漆器教師人才培養項目中的部分高校教師、「修漆事也」漆藝展優秀漆藝家以及全國各漆文化藝術機構代表等當代青年漆藝家共計40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甘而可先生也將自己的作品紅金斑犀皮漆荷葉蓋罐展出,同時,中國著名漆木家具收藏家、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館長馬可樂先生也將自己館藏的清中期朱漆描金櫃和清中期黑漆彩繪櫃以及自主品牌研發生產的整套書房空間配置展覽。
清中期朱漆描金櫃和清中期黑漆彩繪櫃
本期就請各位看官跟著小編的步伐來到天津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一睹為快!
2017年9月17號,參展嘉賓及藝術家由周劍石老師和甘而可老師帶隊前往馬可樂先生的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參觀中國古代漆木家具,坐落在天津武清的馬可樂先生的家具博物館,還是小編第一次去。初次進入院落就被這濃厚的中國園林景致所吸引,新中式建築地域色彩濃厚的灰磚,形成雄渾、宏大的氣勢!
進入展廳一面高聳的磚石結構影壁牆映入眼帘,大家都被這塊大氣磅礴、精緻靈動的影壁牆所震懾。馬先生介紹說從造型結構與麒麟圖案上分析這是出自明末清初一品武官的院落,歷經數百年保存完整度在90%以上實屬不易
繞過它,就能看到馬先生多年悉心收藏的老家具。這些家具上的符號,和影壁牆上的紋飾形成了微妙的呼應關係。雖分屬不同時期,卻流淌著同樣悠久的古老文明。也因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博物館裡的常設展:緣敬而生——中國古代家具藝術展
緣敬而生 - 序言
古人敬祭天地,皆因自覺渺小,應天時地利而居於一隅,故終以審慎之心,斫木成器,一紋一飾均飽含情愫,萬千意境皆化於此,於是,人與自然便以這一器為媒,將外在的宇宙與內在的心靈融為一體,超乎物象之外,相濡以沫,相敬如賓。
滄海桑田,那一件件凝結著先賢意匠智慧的古家具,如今滿身風雨而來,在此塵埃落定,任由靜默盤磨時光,唯待知己共敘平常。
當下,經濟熱潮催生出一片熙攘喧囂,馬可樂先生仍能以敬肅之心,沉潛智慧,細讀積澱於古家具中的情理結構,品味其間的唯美、自信與包容,進而真切地觸摸到文明古國的心靈脈絡。因一敬字,賞之愛之,惜之護之,竭其所有,獨自守望,如今奉獻於社會,為中國家具文化保持一脈元氣,此非大智難為也。
緣敬而生,為後來者奠定一些工作基礎,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實物資料,以期傳續中國家具文化之點滴。此次展覽便著落在此。
馬可樂先生親自帶領並為大家講解館藏之寶,為大家梳理中國古典家具體系脈絡的發展與古代文人的生活美學。
1984年,帶著與上一輩人不同的經營理念,馬可樂靠積攢和借來的幾萬塊錢自立門戶,在香港最著名的古董街荷李活道,開了一間名為「樂成行」的家具店,主要買賣古董硬木家具。馬可樂對早期的家具行情記憶猶新,那時漆木與硬木家具價格上區別並不大,一對廣作黃花梨的太師椅,收下也就200來塊。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大量的黃花梨家具匯集於香港這一國際港口,然後又流向世界各地。作為古典家具商,買賣家具是必然的事,然而那時中國人的經濟基礎還不具備與國外買家競爭的條件,目睹著大量的上等家具從自己手中流出,馬可樂至今想起仍感到遺憾:「包括我自己當時的狀態,和國外的收藏家是沒有辦法比的,從資金,經驗,社會資源等,都不能與之抗衡。」
「樂成行」的客戶中就有不少大收藏家,包括香港收藏家葉成耀,以及後來建立美國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館的羅伯特·波頓。在結識藏家及走訪各大博物館的過程中,馬可樂發現不少人投身收藏並非一味為了投資或做傳家寶,而是留待以後捐獻博物館,回饋社會。隨著對傳統家具行業的了解,經營,以及西方收藏理念的認識,他也逐漸認定了自己的收藏方向。「這麼多年來,雖然偶爾也買一些小的玩件,但真正做的只有家具。無論從修復到生產,收藏都是按照我自己的理念在做,」馬可樂談起自己這三十多年來做的這唯一「一件事」,仍是目光堅定,「我只想把家具給做明白了。」
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
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的研究著作陸續出版後,引起了港臺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家具,黃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的需求急速見長。在早期眼光犀利的行家們還能覓到款式好價格低的精品,漸漸地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好的硬木家具日漸稀少,價格飛漲,最大的問題還在於一些殘缺不全的老家具經過改頭換面後難辨真偽,市面上更出現不少假冒仿造的家具。
王世襄先生與馬可樂先生合影
馬可樂不禁想到這些真真假假的家具一出來,幾十年,百年後,人們會以為這就是中國傳統家具的全部精髓。顯然這種觀念是有偏差的。主要取材紫檀,黃花梨等硬質良材的明式家具以優雅的造型和精良的工藝廣為推崇,成為中國古代家具的巔峰。而源遠流長佔據中國傳統家具主脈的漆木家具,卻較少受到關注。
清 朱漆描金山水紋大櫃
當一批以核桃木,榆木,槐木等硬雜木為材料的山西家具開始出現在市場上時,大多數收藏者還在一味追求黃花梨或其它硬木家具,這對馬可樂來說正好是天賜良機。最早接觸那批晉作漆木家具時,馬可樂很是遺憾,多年經營硬木家具的經驗告訴他這些被稱作「民間的」,「柴木的」家具帶來的藝術感,歷史感並不亞於黃花梨,紫檀家具。而漆木家具的價值與優勢就是決定他收藏方向的原因:其一,現存的中國古代家具中,漆木家具的數量遠遠超過硬木家具,款式更為多樣化,做工流派,材質選用,也比硬木家具更為複雜;其二,漆木家具的歷史更為悠久,是探究中國早期家具的範本;其三,漆木家具精品存世量少,但在當時的價格相對更為合理。
宋式琴桌
馬可樂先生現代仿製的宋式琴桌
馬可樂正式投身家具收藏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也是在這幾年裡,他的收藏定位與概念越發清晰起來。他選定了漆木家具作為收藏方向,當時有些家具是用了比同類硬木家具更高的價格收下,有時不得不忍痛將手上的硬木家具賣掉,來買進這些家具。那時候一件黃花梨家具賣幾萬塊,馬可樂轉手一件可以買來幾件漆木家具。他的思路是寧可賣掉硬木家具,入手相比更具藝術價值的漆木家具,如此劍走偏鋒才能完整地成體系收到家具。
架幾供案
後來,王世襄夫婦與田家青先生前去參觀馬可樂的收藏。袁荃猷先生鼓勵馬可樂出書:「這麼好的東西,應該讓人知道。」1999年,在柯惕思和其他幾位朋友的幫助下得以出版的英文版《可樂居選藏山西傳統家具》,第一次以晉作家具的概念向人們介紹了山西漆木家具,也讓馬可樂有了「中國晉作家具第一人」,「國內漆木家具收藏第一人」的稱號。
王世襄、袁荃猷夫婦參觀馬先生藏品
2011年10月,馬可樂在天津創立了自己的古典家具博物館——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他想將這座國內首家古典漆木家具藝術博物館做成真正的家具博物館,展出原汁原味的老家具,填補傳統家具體系中的空白。正如「緣敬而生——中國古代家具藝術展」的初衷:「為後來者奠定一些工作基礎,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實物資料,以期傳續中國家具文化之點滴。」
三十多年的家具行業經驗,讓馬可樂明白了一件事:不管是做老家具還是新家具,都應該注重古典家具中的文化內涵,而「單純地談木材,談價錢,談投資,這些都不是這個行業最本質的東西,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中國古典家具的發展引向一條正道。」
馬可樂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他獨到的見解,商業與文化,收藏與開發,敬畏與傳承在他這裡試圖做一平衡。「老家具有文化價值在其中,現在的工藝大不如從前,一方面工人的修養不夠,代代相傳的手藝精神已經遺失,大都是半道而來。好的家具要帶著感情去做,沒有感情是做不出好家具的。這也是我將博物館家具展命名「緣敬而生」的原因,帶著敬畏之心,才能欣賞老家具的美。另一方面,文化的斷層是更深層次的原因。社會富足了,人的思想卻沒有富足,要等到社會觀念普遍提高,人們才能意識到傳統家具的整體價值。」
「評價古典家具的價值不再單單根據材質,更重要是從歷史,文化,藝術,審美的角度來進行評判。只有符合這些標準的家具,才能作為藏品流傳下去。」而這,也將是古典家具乃至整個收藏群體趨於成熟的體現。正是因為看到了在追求利益的大環境下,家具行業普遍忽略了對品質的追求,馬可樂決心做「別人做不到而社會需要的。」
故宮博物院古典家具研究專家胡德生先生在看完馬可樂的家具之後說: 「馬先生收藏的晉作古典家具不僅有規模,而且成系統。」馬可樂正是意識到自己的精力有限,因此在一開始便選定了一個收藏方向,劃定一個範圍,致力於將收藏體系化,希望形成一個有代表性的,有價值的收藏。「我希望博物館能一直運營下去,我不是在專門講單獨一個工藝上的東西,而是講一個體系,你把體系做好之後,後面做的都沒問題,都將是這個體系中的一部分。」馬可樂說道。他更希望自己的博物館能夠向歐洲和美國的那些私人博物館一樣,最終成為國家的財富。
當材質與工藝不可兼得,舍材而取藝。馬可樂堅信自己一以貫之的事情最後不能只以金錢來衡量。從早期的家具經營,到現在的家具收藏與商業化製造並駕齊驅,從系統化整理,出書到建立私人家具博物館,如果說這些努力背後有一條不變的「金線」,那就是發現並傳遞傳統家具中尚未發掘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他說:「好的漆木家具一定有它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韻味。我們收藏家具,製作家具就是要把中國古人的審美經驗提煉出來,把其中蘊含的文化和藝術信息,以家具為載體傳達給現代人。」
參觀結束後,馬先生將自己收藏的幾件珍貴的中國古代漆器請出與大家分享,並與甘而可先生和周劍石教授交流漆器發展史及髹飾工藝。參觀嘉賓對每一件帶著厚重歷史信息的藏品長久的行著注目禮,期間與馬先生的交流,輕鬆而愉悅,共同的興致誕生共同的語言,那份暢快淋漓,不易言表。
通過它們,可以實現同古人的對話,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審美情趣,提高個人的美學修養,在感嘆中國古代漆器藝術品之精湛的同時,也為馬可樂先生的收藏研究精神和對中國古典家具體系的保護深為感動。
小編與各位老師的合影
右起周劍石教授、馬可樂先生、甘而可大師、劉帥
馬可樂,一九四八年生,青少年時期在天津度過。三十歲後移居香港,在家族影響下,投入古典家具行業。經營中國古典家具業務多年,為業內資深專家、收藏家。曾任香港古玩藝術品商會理事、鑑定委員。一九九六年在天津市武清開發區創辦可樂馬家具(天津)有限公司,任董事長。以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將傳統手工業技藝傳承下來,製造出具有現代風格的古典家具,最大限度保存了古典家具藝術的精華,使之融入了當代生活。一九九九年出版「山西傳統家具可樂居選藏」英文版,開創中國晉作家具研究的新領域。給人們一個新視角來看待中國的古典家具。二零一一年創辦「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任館長。傾其半生之力,完成了中國傳統家具其中的一個重要體系收藏——漆木家具。該館館藏有宋元明清歷代漆木家具,填補了中國傳統家具收藏和研究的空白,摒棄市場為材料論的偏見,從歷史、文化、藝術的角度來審視中國古典家具,為中國古典家具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目前國內外唯一一家以此類家具為館藏的私人博物館。二零一二年出版「山西傳統家具可樂居選藏」中文版,並多次應邀為大學師生講課,現為中國紅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END -
已開啟漆器高端訂製模式,歡迎騷擾!
小編微信(求勾搭):15991771071 終南有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