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Ming】
說到秦始皇,大家腦海中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他暴戾的一面,他有時殘忍至極,連一母所生的兩個胞弟都能殘忍殺害,甚至連生身母親都能狠心幽禁,足以看出如果惹怒了嬴政,他會六親不認。
然而,嬴政也善用人才,哪怕是宦官趙高,因為他有才能,所以嬴政對他也是倍加信任,甚至讓趙高手握重權。
嬴政一點都不簡單,他年幼時曾經飽受苦難,作為質子困在異國多年,說得好聽點,質子是兩國交好的保障。
只是質子也是最危險的,一旦兩國交惡,首先受到威脅的也會是質子。在水深火熱中度過了整個少年時代的嬴政他的內心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也直接造就了嬴政亦正亦邪的性格,所以掌權之後的秦始皇才會一直遊走在暴戾和明智之間。
統一六國是何等的霸氣,如果嬴政昏庸無道,怎麼能夠實現大一統的夢想呢?只是他卻亦正亦邪,他在身為秦王時就已經開始著手為自己修建獨一無二的陵墓了,驪山皇陵也成為了至今最大的帝王陵寢。
當發現母親趙姬和嫪毐有苟且之事,甚至為自己添了兩個弟弟時,這時嬴政體內的暴虐因子完全被激發出來了。他先是對嫪毐施以車裂之刑,而後將兩個尚且年幼的弟弟亂棍打死,甚至連共患難的母親趙姬也被他下旨幽禁。
趙姬曾經做過呂不韋的前妾,所以關於嬴政的到底是誰的孩子至今也飽受爭議。從出生起嬴政就命途多舛,他作為質子和趙姬在趙國相依為命。
由於趙秦兩國戰事不斷,所以作為趙國質子的嬴政每天最大的幸運就是還能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陽,他每天生活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惡劣環境中,心理怎麼會不受到影響呢?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通過嬴政的身世和年少時的遭遇也能看出他的童年究竟是多麼的不幸,從小就在夾縫中生存的嬴政也形成了緊張不安和處處防備的性格,雖然有父母的疼愛。
不過,他還是在善惡之間搖擺,最終塑造了亦正亦邪的性格。成為始皇后,嬴政這時手握皇權,那些曾經欺負過他的仇人這時也都自食苦果,被嬴政以殘忍的手段殺害。
遭遇背叛後,秦始皇亦正亦邪
很少有人覺得嬴政是一代明君,雖然很多人都說嬴政昏庸無道,不過,他在位期間也為後世做了諸多不可忽略的貢獻。由於趙姬和呂不韋不清不楚的關係,也讓嬴政從一出生起身世就飽受爭議。
後來冒出的自稱有著純正血統的成蟜想要將嬴政取而代之,不過,少年老成的嬴政又怎麼會給同父異母的弟弟這個機會呢?所以他故意安排毫無作戰經驗的弟弟出徵,結果可想而知,成蟜死的悽慘。
再來看看趙姬,她雖然給了嬴政生命,卻還是在嬴政稱帝後先後和呂不韋與嫪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嫪毐可不是省油的燈,他自從成了趙姬的相好後,就一直給趙姬吹耳邊風,身份也從無名小卒成了人人敬仰的長信侯。
只是有了至高無上地位後,嫪毐還是不甘心,他甚至想要奪走嬴政打來的天下。如果嫪毐的野心能夠稍作收斂,或許他的 下場也不會是被車裂了。
為了一統天下,嬴政能屈能伸
趙姬和嫪毐生了兩個兒子,一下子給嬴政添了兩個弟弟純屬是給嬴政添堵,當嬴政知道此事後,不僅車裂了嫪毐,兩個弟弟也被當場打死,就連趙姬的結局也不好,如果趙姬不是他的親生母親估計也難逃一死。
當趙姬被幽禁後,這時茅焦勸說嬴政,若是被世人知道嬴政這樣對待趙姬,必然會影響到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思慮再三後嬴政聽從了茅焦的建議,將幽禁多年的趙姬接回了宮中。
雖然呂不韋和趙姬的關係曖昧,也被大家議論紛紛,不過,這並不影響他被嬴政重用,如果少了呂不韋的出謀劃策和出錢出力,那麼統一六國的霸業估計也不會這麼快就實現。
即便嬴政一直重用呂不韋,然而,他內心卻從未承認過呂不韋的功勞,如果不是呂不韋,他和趙姬也未必會決裂,也不會出現嫪毐了。
在呂不韋死後,這時又一能為嬴政出謀劃策的實力派李斯出現了,他是大儒荀況的得意門生,不過,卻同時信奉法家思想,他秉承的「禮法並重德行兼備」的思想,正是嬴政需要的帝王之術。
他在嬴政面前投其所好,所以才能被重用。眾所周知,嬴政重才,哪怕是宦官,只要有才,也能得以重用,所以趙高很快就步步高升,甚至成為了胡亥的老師。
如果嬴政有幸福的童年,或許在成為始皇后也不會時而殘暴,時而明智了,他的性格一直遊走於暴戾和明智之間,讓人捉摸不透。
—END—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