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蘇聯「女武神」,T-4三倍音速轟炸機研發始末,可惜功虧一簣

2020-12-23 騰訊網

米亞西舍夫M-50項目失敗後,蘇聯並未停止研發超音速轟炸機的腳步。儘管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總理赫魯雪夫對洲際彈道飛彈表現出強烈偏愛,並為此不惜取消許多飛機項目,但隨著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美XB-70「女武神」轟炸機項目的上馬,有力說服了克裡姆林宮:蘇聯也應該擁有自己的三倍音速轟炸機。

XB-70「女武神」

新轟炸機項目在1962年12月開始預研,雖然此時蘇聯空軍已經開始裝備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但該機最大速度僅為1.42馬赫,實用升限13100米,航程4800公裡,並無法滿足蘇聯空軍的需求,因此蘇霍伊、圖波列夫、雅科夫列夫三家主要設計局都開始探索更先進的超音速轟炸機。

蘇聯女武神

與XB-70不同,「蘇聯女武神」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對敵國進行戰略打擊,而是主要用於摧毀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並執行戰略偵察任務,該機將是一種中程戰術轟炸機,甚至還會成為蘇聯超音速客機的起點。新轟炸機預研從一開始就爭吵不斷,焦點集中在到底應不應該花費巨大代價研製一種3馬赫不鏽鋼/鈦合金飛機,2馬赫級別的鋁製飛機顯然更加現實。

雅克-33三面圖

無論如何,經過一番權衡後,蘇聯政府還是在1963年1月確定新轟炸機將是3馬赫設計,升限20000-24000米,巡航速度2.8馬赫,具有6000公裡的高空內油航程,並能在簡易跑道上起降。該機可通過發射兩枚巨大的5馬赫Kh-45「閃電」超音速反艦/空地飛彈對目標發起致命一擊,並憑藉3馬赫衝刺能力足以逃避美國海軍最先進的艦載戰鬥機的攔截。儘管雖然此時XB-70已量產無望,轉為研究用途,但蘇聯人仍認為3馬赫轟炸機仍具很高的戰術價值,將成為令美國航母恐懼的殺手。

圖-135模型

在蘇霍伊、圖波列夫和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提交的T-4(T代表三角翼)、圖-135和雅克-33超音速轟炸機方案中,雅克-33由於體形太小(只與英國TSR.2相當),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因此首先出局。圖-135儘管看上去像B-70,但實際上是一種2.35馬赫的鋁製飛機。只有蘇霍伊T-4從一開始就毫不妥協地選擇了3馬赫設計,因此最終在1963年4月獲勝。

T-4早期方案

這無疑觸動了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轟炸機領域的奶酪,因此該設計局表示了強烈反對,甚至蘇霍伊設計局內部也有許多部門負責人不支持研製T-4,認為背叛了設計局研發戰鬥機的主業,苛刻的性能要求和有限的資源將使設計局無力承受。

索特卡

不管怎樣,蘇霍伊的T-4還是開始了詳細設計。在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TsAGI)的大力協助下,蘇霍伊設計局對50多種氣動布局進行研究,並考察了圖曼斯基R-15BF-300和祖貝特斯RD-17-15渦噴發動機,最終確定T-4將安裝四臺科列索夫RD-36-41發動機。

RD-36加力渦噴也是圖-144超音速客機的動力裝置

經過大量風洞測試後,T-4的氣動布局被鎖定在了鴨式三角翼,測試表明這種布局能降低2%的亞音速和3-5%的超音速配平阻力,使飛機航程增大7%。1966年,蘇霍伊設計局改裝了一架蘇-9截擊機,對T-4的各種機翼構型進行了飛行測試,同樣在1968年,T-4的鴨翼也被安裝在一架蘇-7U教練機上進行試飛。此外還有更多的飛行測試臺對T-4將要使用的航電設備和其他系統上進行測試。

T-4的布局演進

用於測試T-4三角翼的蘇-9

在不同構型中,發動機艙兩兩成對布置至於機翼或機身兩側的發動機艙中。1964年10月,翼下發動機艙的T-4早期方案通過了蘇聯國家飛機技術委員會(GKAT)的初步設計審查。1965年1月,設計師決定像B-70一樣將所有發動機並排安裝在機腹而不是之前的成對安裝,使T-4在外形上更加接近「女武神」。T-4全尺寸模型的審查在1966年1月17日至2月2日進行,蘇霍伊為模型配備各種可拆卸飛彈和偵察吊艙。

T-4的最終設計

T-4全尺寸模型

T-4的初步設計於1966年6月完成,開始製造一架試飛原型機和一架地面試驗機體。由於T-4起飛重量預計為100噸,因此該機獲得了「產品100」的設計代號,綽號「索特卡」(一百之意)。首架試飛原型機的編號將是101,靜態測試樣機編號100S,蘇霍伊還規劃了具有改進結構並採用更多複合材料,取消了脆性合金的102號原型機,用於測試導航/攻擊系統、實彈測試和確定武器發射包線的103和104號原型機,用於航電集成的105號原型機,以及擁有完善打擊/偵察系統的106號原型機。

細品T-4

T-4具有直徑僅2米的纖細機身,雙三角機翼相對厚度只有3%並具有鋒利的固定前緣,內翼段前緣後掠74度44分,外翼段前緣後掠60度7分。每側機翼後緣有三塊升降副翼操縱面,垂尾後緣具有兩塊方向舵。梯形鴨翼被安裝在前機身兩側的機翼前緣位置,與主翼間距比XB-70更小。

製造中的首架T-4原型機

4臺RD-36-41加力渦噴發動機安裝在機腹下方的一體式發動機艙內,單臺加力推力16噸,兩兩共享一個楔形進氣道,在總體設計上與XB-70極為接近。機腹發動機艙集成有起落架艙,雙輪前起落架向後收入發動機機艙前部的進氣口隔道中,四輪小車式主起落架向前收入發動機艙兩側進氣道與側壁之間的空間。機尾減速傘艙內置四個十字形減速傘,以縮短降落滑跑距離。

T-4的進氣口/發動機艙設計

三馬赫能力使T-4成為一架動態不穩定的飛機,為了解決配平問題,蘇霍伊為該機研製了先進的帶機械備份的模擬式四冗餘電傳飛控系統,並輔以機身油箱自動配平系統,使該機在所有速度範圍內都能正確飛行。由於降落時四臺發動機的推力管理會讓飛行員手忙腳亂,因此該機還具備自動油門系統。自動駕駛儀甚至將使T-4具有低空自動地形跟蹤飛行能力,能依靠地形躲避雷達跟蹤。

與日後問世的圖-144和「協和」客機一樣,T-4也配備有可動機鼻,在空速低於700公裡/小時時下偏露出形似火車頭的駕駛艙三片擋風玻璃,讓飛行員能看到跑道。機鼻抬起後,飛行員就只能通過駕駛艙兩側的舷窗向外觀察了。

T-4的可動機鼻

T-4的風擋

巨大的T-4隻有兩名機組人員(這也是該機高自動化的原因),包括飛行員和導航員/武器系統操作員,他們通過駕駛艙頂部的艙門進入串列座艙,前後座艙都配備有K-36彈射座椅。為了防止可動機鼻故障後在起降中失去前方視野,在試飛員要求下,T-4原型機在製造中增加了潛望鏡。T-4駕駛艙在非常寬敞,在布置上力求使機組感覺儘可能舒適,並具有洗手間以支持長航時任務。

T-4的飛行員座艙儀表

增壓座艙之後是專門用於安裝電子設備的大型製冷航電艙,接下來是三個機身油箱,可載油57噸。此外T-4還可在翼下掛載兩具副油箱以擴大航程,並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T-4總體布置

閃電飛彈

T-4的主要武器是與項目同時研發的Kh-45「閃電」空面飛彈,由「彩虹」設計局研製。兩枚飛彈被並列掛載於機腹,具有常規或核戰鬥部來執行反艦或對地攻擊任務,發射重量4.5噸,最大飛行速度7000公裡/小時,最大射程1500公裡。T-4將配備複雜的導航/火控雷達以及用於引導飛彈的數據鏈系統,該機沒有自衛武器,依靠自身速度和先進電子對抗系統就足以擺脫當時戰鬥機和飛彈的攔截。T-4還可掛載內置膠片相機、紅外成像儀和側視機載雷達(SLAR)的偵察吊艙執行戰略偵察任務,該機最大有效載荷為19噸。

Kh-45「閃電」空面飛彈

T-4發射Kh-45的情景

和XB-70一樣,為了承受3馬赫速度下的氣動摩擦加熱,T-4主要採用不鏽鋼和鈦合金製造,包括VT-20、VT-21L和VT-22鈦合金、VIS-2和VIS-5不鏽鋼以及VKS-210結構鋼。蘇霍伊為此發展了自動焊接系統,能完成96%的焊接工作。為了在較高的機身溫度下安全存儲燃料,蘇霍伊還專門為T-4研製了高閃點RG-1燃油,並為機身油箱配備了氮氣填充系統。RG-1燃油也被作為冷卻劑來吸收機身蒙皮熱量,因為在超音速飛行中,T-4機身蒙皮能達到300攝氏度高溫。

組裝中的T-4原型機

機鼻雷達罩也給設計師帶來了很多問題,甚至成為最困難的任務之一。T-4的雷達罩在透波前提下還要承受巨大氣動載荷和600攝氏度高溫,最終蘇霍伊設計出一種用浸漬耐熱粘合劑的玻璃纖維蜂窩材料製造的雷達罩,有五層結構,主載荷由厚度僅為1.5毫米的中間層承擔,雷達罩外部覆蓋有耐熱和耐候的有機矽塗層,最終圓滿完成設計任務。

T-4的高科技雷達罩

大量新技術、新機械和新材料使T-4在研製中獲得了600多項專利,有力推動了蘇聯航空工業的發展,當然也使T-4原型機的研發和製造成本相當於等重的黃金,也就是100噸黃金。

黯然謝幕

1971年秋,T-4首架原型機「黑色101號」從圖西諾飛機製造廠下線,同年12月30日,該機被運輸到茹科夫斯基試飛中心準備試飛。1972年4月20日,著名試飛員弗拉基米爾·伊柳辛(Vladimir Ilyushin,伊柳辛設計局創始人謝爾蓋·伊柳辛的兒子)和導航員尼古拉·阿爾菲約洛夫(Nikolai Alfyorov)被確定為首飛機組,由於莫斯科附近的森林大火導致天空中瀰漫著煙霧,原型機首飛被推遲到同年8月22日才完成。

T-4原型機101號

隨後試飛速度逐漸加快,但前5次試飛都是在起落架沒有收起的情況下進行的。1973年8月8日的第9次試飛,該機的速度達到了1.28馬赫。儘管試飛顯示後機身油箱需要增加一個鋼製隔熱罩,並且液壓系統也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沒有出現嚴重問題。飛機表現出很好的操控性能,自動系統也無需飛行員更多關注,突破音障非常輕鬆,僅能從馬赫表上看出來,機鼻下垂後的降落視野也很好。密切關注試飛的蘇聯空軍對此感到十分興奮,並在即將到來的五年計劃(1975-1980年)訂購了首批250架飛機,生產型將在喀山飛機製造廠製造。

不收起落架的早期試飛

T-4的一次完整試飛

此時第二架原型機102號已經完工,103和104號原型機也在製造中。到1974年1月,101號原型機已經完成10次試飛,在12000米高度達到1.36馬赫的速度。但就在蘇霍伊準備全力拓展T-4性能包線時,該機的命運已經被烏雲籠罩。地空飛彈殺傷力的增強以及遠程空空飛彈與高速截擊機的出現使T-4生存能力下降,雖然速度和高度仍然有用,但是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並不能提供足夠優勢來抵消研發該機的巨大投資。此外為了集中資源大量生產蘇聯空軍更加急需的米格-23,前途已經黯淡的T-4即將被忍痛拋棄。

即將夢碎的「航母殺手」

1976年2月28日,蘇聯航空工業部長捷緬耶夫下令終止T-4的研製,以集中力量和資源研製圖-160戰略轟炸機。該命令發布後,蘇霍伊設計局提交了T-4項目的最終造價估算,這筆費用高達13億盧布,而當時1盧布相當於0.75美元。

尾聲

T-4被取消後,不甘心的蘇霍伊設計局又提出了可變後掠翼的T-4M改進型,大幅提高低速飛行性能,但並未被採納,此外還提出了T-4的超音速客機版本,也停留在紙面。只飛行了10架次共積累10小時20分鐘飛行時間的T-4 101號原型機在1982年被莫尼諾航空博物館收藏,102號原型機從未離開地面,最後被拆解報廢,建造中的103和104號則直接在生產線上被拆毀。

T-4M

基於T-4早期設計的客機

T-4「航母殺手」的角色最終被圖-22M「逆火」轟炸機取代,該機在研製中發展的許多新技術被用於圖-144超音速客機和圖-160超音速轟炸機的研發。蘇霍伊設計局此後專注與戰鬥機研發,最終推出了十分成功的蘇-27「側衛」系列戰鬥機。

相關焦點

  • 社會主義女武神:T-4MS超級轟炸機,速度3馬赫,造價170噸黃金
    美國XB-70「女武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是六十年代的夢幻科技,即使是在今天看來,「女武神」的性能指標、具體設計都是非常前衛科幻的。「女武神」的核心設計思想是通過乘波體外形設計來實現超音速飛行,機頭超大的後掠角鴨翼設計、修長的前機身、機尾並列發動機布局、雙全動垂尾,令「女武神」擁有遠超時代的先進科幻感。除了美國的女武神超級轟炸機,蘇聯也有一款社會主義的「女武神」。說起蘇霍伊設計局還有一架T-4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也許大部分人都覺得很陌生。
  • 女武神超級轟炸機曾讓蘇聯膽顫,可惜只產了兩架,美國都負擔不起
    北美航空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高空高速戰略轟炸機,XB-70「女武神」轟炸機又稱之為「瓦爾基裡」,這款大型戰略轟炸機能達到3馬赫的飛行速度和21500米的飛行高度。當年蘇聯就是在這個大傢伙的壓力下研製了米格-25不鏽鋼截擊機,足以證明這款轟炸機的性能之強。
  • 蘇聯女武神,蘇聯史上最強轟炸機,卻因生不逢時被迫下馬
    【軍武次位面】:路芷美國歷史上最為可惜的轟炸機計劃當屬XB70,這架飛機的性能非常出色,超音速飛行能力以及載彈量和航程等關鍵數據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存放在博物館中的T4轟炸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種超音速飛機的價格都是非常高的,比如美國當時的B58轟炸機,也是號稱飛行的黃金。
  • 蘇聯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絕唱,四臺引擎的三角翼轟炸機,M-50轟炸機
    雖然,美國和蘇聯率先進入超音速戰鬥機時代,美軍裝備F-100戰機而蘇聯則爭鋒相對裝備米格-19戰機。美國率先將觸角伸向研發能夠以2馬赫速度飛行的B-58轟炸機,蘇聯也努力設計並製造本國的同類型轟炸機。4-5倍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配合超音速核飛彈穿透美軍航空母艦強大的防空系統,再加上美國空軍正在研發XB-70轟炸機,設計速度達到3馬赫,受到此種威脅刺激和蘇聯空軍針對美軍航空母艦的現實需要,蘇聯正式跨入設計和製造能夠以超音速進行突擊的戰略轟炸機。
  • XB-70「女武神」,6發249噸3馬赫,一架比航母還貴的夢幻轟炸機
    在美國與蘇聯兩極化的時期,雙方開始了在戰略轟炸機上的競爭。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希望對前蘇聯保持威懾,能夠深入前蘇聯廣闊的腹地,進行戰略轟炸或投擲核武器,但當時的B-36「和平締造者」、B-47「同溫層噴氣」、B-52「同溫層堡壘」等轟炸機速度不夠,很難擺脫蘇聯噴氣式戰鬥機的攔截,因此他們計劃研製一款新型戰略轟炸機——代號B-70。
  • 技術超前的「女武神」轟炸機XB-70,造價相當於1.5艘航母
    XB-70轟炸機,也稱為「女武神」轟炸機,它可能是有史以來飛得最快的戰略轟炸機了,它可以像SR-71黑鳥偵察機一樣以3倍速音速飛行。但是在所有的能達到3馬赫的飛機當中,XB-70卻是最大最重的。很難想像冷戰是有多麼的瘋狂,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XB-70也是一架非常先進的戰略轟炸機,XB-70轟炸機採用採用大三角翼雙垂尾,戰鬥重量也達到了非常龐大的地步,僅空重就高達93噸。當帶上136噸燃油和22.5噸炸藥,XB70的最大起飛重量飆升到了249.5噸,僅次於275噸的圖160轟炸機。
  • 圖波列夫三大超音速轟炸機,從戰術攻擊到洲際轟炸,應有盡有
    隨後借鑑德國航空成果,在不到十年間推出B-47、B-52、B-58等噴氣式轟炸機,讓人不免感嘆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有壓力才有動力,蘇聯方面不甘示弱,從仿製B-29的圖-4起家,短時間內打造出圖-16、米亞-4、M-50以及圖-22等大量機型。
  • 大西洋上空的「監視者」,蘇聯Tu-16噴氣式轟炸機
    可惜的是,雖然起點較高,但俄國人在轟炸機領域的後續發展卻並不順利,這一情況到了蘇聯時期也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由於技術方面的落後,不管是早期的TB系列還是二戰時的PE系列,蘇軍的轟炸機和美英等國相比始終成色不足。
  • 空天轟炸機載彈200噸,兩小時可炸遍全球,美:X70女武神甘拜下風
    美國的X70女武神超音速轟炸機也都甘拜下風,我國的空天轟炸的出現讓他們直接不行,空天轟炸機載彈200噸,兩個小時就可以炸遍全球。空天轟炸機我們國家在騰雲論文記載中看到幾個重要的信息,這款空天飛機它的總重量約為200噸,長度約為35米,它的整體機型和美國的「奮進號」以及蘇聯的「暴風雪」號都是差不多一樣的,但是奮進號的重量為75噸,暴風雪號的重量為105噸,空天飛機的重量為200噸,足足是他們的一倍多。
  • 超4馬赫!俄羅斯研發世界最快截擊機,米格-41號稱比飛彈還快
    (網傳的米格-41想像圖)環球時報援引比利時空軍雜誌《空軍識別》的消息稱,俄羅斯正在開發全新的高速遠程截擊轟炸機——米格-41,這將是一種兼容截擊機和轟炸機的全新飛機,而且其飛行速度預計會突破4馬赫,超過了現役大部分空空飛彈的水平。截擊機是如何誕生和發展的,為何當今全球只有俄羅斯依然在堅持發展全新的截擊機?這一切還得從二戰說起。
  • 3倍音速戰機如何操控?看完SR-71「黑鳥」座艙,我真的震驚了
    在整個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的尖端武器研製都處於你追我逐的對抗狀態。當蘇聯要在研製了倍音速戰機米格-25的時候,美國也沒有閒著,其3倍音速高空高速戰機的用制歷程與服役時間幾乎與米格-25同步進行,該產品就是SR-71"黑鳥」。
  • 全球頂級轟炸機終於現身,載彈量比轟6K大三倍,美國遭遇強大對手
    美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強國,所研發的武器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是如今俄羅斯研發出了一款全球頂級轟炸機,導致美國的轟炸機優勢再次迎來了挑戰。美國一直將俄羅斯視為最大的敵人,其實主要是因為蘇聯大部分的武器都被俄羅斯所繼承,因此美國非常忌憚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俄羅斯方面在武器研發的領域有著巨大的成就,這讓美國更加忌憚不已。
  • 美媒:美軍積極推進5馬赫高超音速武器研發
    (洛馬公司官網)【延伸閱讀】聚焦遠程空射:美澳聯合研發高超音速飛彈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2月2日發表了題為《澳大利亞將與美國合作獲得高超音速武器能力》的報導稱,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12月1日宣布,澳大利亞將與美國合作研發空射高超音速飛彈。
  • 上世紀60年代意外夭折的科幻轟炸機XB-70
    XB-70「瓦爾基裡式」轟炸機是一架美國空軍在冷戰時代開發的實驗性三倍音速超高空戰略轟炸機。雖然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概念與驚人的實力,但卻因為戰爭型態的改變與意外,只實際生產了兩架原型機即宣告計劃中斷結束。XB-70A於1967年停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一個坡道上。
  • 美國研發超5馬赫的「空軍一號」,比一般飛彈還快
    (戰鬥機刺破音障的瞬間)在航空技術進入噴氣式時代後,由於技術的進步,最終人類得以突破音障,如今各國空軍的戰鬥機已經無一例外的進入了超音速時代,而且有相當部分是可以飛2倍音速的先進戰鬥機,最新的第五代戰鬥機,更是把"超音速巡航"列為五代戰鬥機的技術要求之一,可見速度在當今依然是各國戰鬥機追求的一個重要指標。
  • 東半球最強轟炸機,中國為什麼不仿製?根本原因讓美國非常緊張
    它就是東半球最強轟炸機圖-160,是蘇聯一型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最開始由圖波列夫設計局和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共同設計。蘇聯空軍原計劃要100架,但1991年底蘇聯解體,經濟陷入困境。1994年6月圖-160被迫停產,一共只生產了25架。
  • 美國高超音速武器露出真面目,彈頭外形銳利,30年研究投入巨資
    此前的6月12日,由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在機翼下掛載了這型飛彈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不過在當時,這款採用傳統的圓錐形外型的飛彈引發了廣泛的議論,因為太過尋常,仍是傳統近程彈道飛彈的錐柱體飛彈模樣。和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飛彈幾乎沒多大差別,「匕首」就像極了「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
  • 戰略轟炸機轟-6N 掛載的新型空射高超音速飛彈是什麼彈?
    不得不說,「千言萬語都比不過轟炸機的翅膀在敵人頭頂上抖一抖」,果然是彰顯武德的至理名言。最近「六爺」機腹掛著的大傢伙在軍迷圈很火,各種猜測不斷,赤劍姑且也認為各路大俠都得到了「抗議一百次,不如轟炸機翅膀抖動一次」的真傳,都篤信轟炸機「大殺器」+高超音速武器「大殺器」是能「以戰止戰」的「黃金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