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看的歌手,對李佩玲印象進一步加深。
如果讓我評價李佩玲,一句話:情感輸出機器。
01
2016年《中國新歌聲》的舞臺上我第一次聽李佩玲,那時候我認為李佩玲或許和那英是一個風格,懂得拿捏情感唱情歌。
但是今年再見李佩玲我會覺得,那英的層次和級別或許已經不敵李佩玲了。因為李佩玲的音樂已經偏向國際化,更重要的是,李佩玲的颱風,讓我有一種她是「國際巨星」的感覺。
但很遺憾,最後李佩玲8票惜敗袁婭維,不過我心中認為,李佩玲輸的原因,或許是《I wanna be free 》這首歌太短了。
這首歌僅3分鐘,在《歌手》這樣炫技的舞臺上,單曲一樣的演唱時間,很難讓人get到完整的情感遞進。
02
要知道,李佩玲是一個零零後。
作為第一名奇襲歌手,我能夠感受到李佩玲身上「出身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李佩玲對自己實力的自信。對比李佩玲和袁婭維在舞臺上的表情不難看出,李佩玲遠比袁婭維自信。
雖然袁婭維一再強調,自己已經是第四次登上《歌手》的舞臺了,但是從袁婭維登臺,到見到李佩玲時的不知所措,我們能夠看出,袁婭維依舊緊張。
不過話分兩頭,雖然我覺得李佩玲有機會勝出,但同時也要肯定袁婭維的唱功。相比之前的袁婭維,這一次,她的選歌和表演,都可以用「幾乎完美」來形容。
所以不難判斷,如果不是遇到情感爆發輸出的李佩玲,袁婭維幾乎可以毫無懸念地繼續擔任首發。
03
《I wanna be free》這首歌非常好聽,李佩玲拿捏的也非常到位。
但是開口高音,必然存在炫技成分。但隨後李佩玲的精彩演唱,很明顯讓人意識到,我們理解的炫技,只是李佩玲詮釋歌曲的一種方式。
但李佩玲吃虧在《I wanna be free》這首歌的副歌,在情感輸出上一直處於很低的部分。而它的主歌部分部分則能夠更好的輸出情緒。
所以我相信,很多觀眾都在等,李佩玲在演唱完兩次低頻副歌后,能夠在第三回合,用高頻的方式輸出副歌。而這樣的演唱形式,才能夠讓聽眾完整的get到這首歌的情感,也能夠讓聽眾更自然地流淚。
就想火山爆發一樣,聽得過癮。
04
不過李佩玲畢竟還是零零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還能夠擁有更多的經歷,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加強技巧。以李佩玲的颱風和情感,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她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現場音樂歌手。
不如,就讓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