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歷史沉鉤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承認黑幫合法性的國家,雅庫扎也成為最具公開性質的黑幫,擁有完整的組織體系。成員個個衣著光鮮,佩戴姓名牌,隨身攜帶名片。只是背上的紋身和缺少一隻小指的手(山口組成員按照規定要切斷一隻小指以示忠誠)才會讓人聯想到他們的真實身份。
在日本,加入黑幫是一種合法的生活方式。2010年底,日本黑幫註冊成員為78600人。通體紋身、紀律嚴明、公開活動,這個龐大群體在給人殘酷和冷血的印象之外,也在恪守自己的「江湖道義」。
新宿每年11月都會舉辦盛大的節慶活動。此時,黑幫成員將出面向附近的紅燈區商家收取保護費,老闆們交錢以確保來年「事事平安」。黑幫成員甚至會通過電子郵件與「客戶」溝通,並在電腦中建立帳目檔案。圖為一家脫衣舞酒吧中,一位舞女在表演中叼起一張插在黑幫成員腰間的鈔票。這個酒吧略有不同的是,舞女會先和客人喝酒聊天,然後根據客人的魅力選擇與誰上臺進行表演。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承認黑幫合法性的國家,只要黑幫在制定的法律下活動,就發給其合法準證。日本警視廳每年都會發布白皮書,詳細列出日本黑幫的數量和具體成員人數。(想讀有種有料有趣的文章加微信:gao13812)2010年底,日本22個黑幫組織共有78600名成員。圖為2009年,東京歌舞伎町,黑幫組織進行年度「團拜」。他們西裝革履,集體出動,在自己的地盤上跟每一個人問好。「街上瀰漫著一種微妙的氣氛,混合著尊敬,恐懼,憤怒,不知所措以及羨慕。」2010年起,此活動被官方禁止。
作為日本社會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下至賭博賣淫,上至政治鬥爭,許多層面都能發現黑幫組織的身影。旅中日籍作家加藤嘉一說: 黑社會的謀生方式是在法制和人制之間找到了第三條路,他們在整個社會中扮演一種協調人的角色,雖然其存在方式相當敏感,但卻必不可少。日本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黑幫甚至多次充當了救災先鋒的角色。圖為一間黑幫會所的監視器上顯示出門外的畫面。
日本黑幫都聲稱自己是繼承了「武士道精神」的俠義組織,他們也很講「江湖規矩」。(想讀有種有料有趣的文章加微信:18300719845)日本社會所推崇的一些品質對其有重要意義,包括「義理」,即要求報仇的道義責任;或者「人情」,即富於同情心以及保護普通老百姓的能力。圖為經過10個月的努力後,攝影師終於獲得拍攝許可,黑幫成員遞來了象徵性的協議。
等級鮮明、忠誠至上,日本黑幫組織嚴密成熟,一般由組長來統管整個家族,其下還有若干舍弟、幹部、若頭,呈金字塔結構。此外,各地區還有各地區的頭目、副手、顧問以及眾多的普通會眾,這讓日本黑幫的結構更加複雜。有的黑幫家族的結構有所不同,是由小幫派結成的聯盟。圖為一名黑幫成員指出其在幫派中的排行。
紋身在日本一直被視為禁忌,而日本黑幫卻有其深厚的紋身傳統。1720年開始,日本將紋身正式作為對犯人的懲罰方式,此後,越來越多帶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 因為喪失了社會地位,開始拉幫結派成為犯罪組織。為了掩蓋身上的恥辱,他們會在身上紋上更多的裝飾,慢慢發展成紋身藝術。現在,紋身成了黑幫成員的一種標誌,駭人的通體紋身也成了幫內地位的象徵。圖為一名黑幫成員展示他的紋身。
圖為一名黑幫高級頭目在紋身。這名紋身師是日本現存不多的紋身大師之一,他不接待普通的客人,即便黑幫老大,也要嚴格按照其制定的日程安排,無權決定紋身的內容。紋身師會通過談話去了解你,決定你適合紋什麼。傳統的通體紋身總共要花費近100個小時,其採用的手刺方法也十分疼痛,且價格不菲,高達1萬美元。
圖為一名日本黑幫成員展示手上的紋身,除了傳統的龍虎圖案,他還在手指上紋了卡通圖案。
日本黑幫成員年平均收入為500萬至600萬日元(約合40萬到50萬人民幣),跟工薪階層沒有太大差別。由於是暴力團體,他們不納稅。圖為一名黑幫司機在車內等待老大。
日本發達的色情產業由黑幫一手打造。位於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一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匯集了上萬間酒吧、成人俱樂部、情人旅館等,被稱為「欲望的迷宮城市」。在日本人眼中,歌舞伎町也是黑社會的代名詞,町內黑幫事務所約上百家,活躍的黑幫成員達1000多人。圖為黑幫成員聚集在自家俱樂部門前。
在日本,警察一直容忍適當的幫派活動,雙方都在努力維護一種默契。如果有人在日本街頭尋釁滋事,黑幫成員通常會在警察趕到之前處理鬧事者;如果發生了謀殺案,黑幫也會盡力調查,把兇手交給警察。每次掃黑前,黑幫高級成員都會提前迴避。考慮到警方的面子,他們通常會留下幾隻槍,方便警察「沒收」。圖為歌舞伎町,日本傳統的節日夜晚,黑幫成員在街區巡邏。
在黑幫文化中,切指的意義在於「道」,即犯了錯一定要自己承擔,也表示下級對上級的絕對服從。黑幫成員斷指後從此無法握緊刀劍,更需要依附黑幫來生存。如今這一現象仍廣泛存在,犯錯者要在老大和其他成員面前切下小指,然後用布包好呈上,以表謝罪。圖為一名黑幫高級成員展示其斷指。
除了要應付警察,日本黑幫更大的威脅在於同行的競爭。為了搶地盤,火併的現象時有發生,黑幫高層經常遭到綁架或暗殺。圖為幾名黑幫成員保護老大下車。
日本人喜歡泡澡泡溫泉,但遊泳池、溫泉,健身俱樂等門口總是掛著一塊警示牌,用日文和英文同時寫著:「紋身者不得入內」。這等於間接拒絕了黑幫,所以黑幫成員總是包場洗浴。圖為幾名黑幫成員在洗浴。他們會先在小隔間裡把自己擦洗乾淨,然後才去中間的水池中泡溫泉。
兩位黑幫高級頭目在喝咖啡。不僅咖啡廳需要清場,保鏢就坐的位置也是出於安全考慮精心安排的。畫面右邊的年長者剛從監獄出來不久,他坐了23年牢。
除了嚴格的幫規,日本黑幫也對成員們進行人權保護。每一個黑幫都有專用律師團,成員也被要求學習法律,避免惹上麻煩。警方曾發現一張測試黑幫成員的問卷,最後一題是:「在進行的所有活動中,你最應當做的是什麼?」附帶的標準答案是:「報告給老闆,並向老闆請教。」圖為兩名剛出獄的黑幫成員感謝前來迎接的社團同僚。
1992年起,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政府的嚴厲打壓,許多黑幫轉手從事洗錢、詐騙存款等勾當,獲取利潤後又開始投資股票、建築、房地產業以及媒體、娛樂業等新興行業。一些黑幫組織還註冊了合法的公司,其運營方式和普通企業相仿,各個部門經營不同業務,還要定期舉行理事會。日本黑幫實質上已成為日本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圖為黑幫成員在辦公室內開會。
隨著黑幫的活動的國際化和專業化,他們十分看重對成員的培訓,「優秀成員」甚至會被派往海外留學。圖為秘密訓練營地,黑幫新成員清晨5點在海邊練習冥想。
他們的教練是一位刀術大師,精於軍事,曾在80年代的第一次阿富汗戰爭中訓練「聖戰者」。他負責訓練這些黑幫新手練習冥想,徒手搏擊,使用匕首以及保鏢技能。圖為在秘密集訓營裡,黑幫新成員們在學習刀術。
一名黑幫老大死後,組織為其舉行了一場日式傳統佛教葬禮,超過250名成員列隊迎接祭奠者。每當有人前來叩拜,他們會一同鞠躬。
葬禮上,每名黑幫成員都會佩戴白花,上面寫著他們在黑幫內職位。
在黑幫老大的葬禮上,不同派系的成員前來致敬悼念。
黑幫老大躺在棺材中,他死於中風。
經過近兩年的接觸,攝影師說,日本黑幫的社會角色不能用「非黑即白」來概括,而是處於一種灰色地帶。他們會嚴肅地思考自己是誰,分辨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日本第一大黑幫山口組離警局不過100米,門口有一個醒目的標誌牌,上面寫著:我們不允許使用童工,不賣毒品,也不亂扔菸頭。
在武士階層被廢除之後,許多武士失去了生活重心,逐漸轉向暴力犯罪。也有些武士開始經商或從事見不得光的行業(如開設賭場和妓院) 。這些暴徒、浪人以及進入日本市場體系的其他新生力量都有個共同點:他們不被社會接受。
在日文中,やくざ一詞就反應了黑道成員卑下的地位。這個詞源自日本的牌戲「おいちょかぶ(Oicho-Kabu)」。「おいちょかぶ」類似於21點,遊戲的輸贏由每手牌點數之和的尾數大小決定,最小點數為0。如果摸到8、 9、3三張牌(三張牌之和為20),那麼這一手牌的點數就是0,持牌者輸。
日語中 8、9、3的發音分別是「や」、「く」、「ざ」,因此這三個發音組合起來就成了「やくざ」,也就是「無用的、沒有價值」的意思。
「やくざ」原指黑幫分子,但是現在這個詞也泛指日本的有組織犯罪。暴力団(Boryokudan)與やくざ同義,它是一個貶義詞,指那些沒有傳統榮譽感的暴徒。日本警方在提到黑幫分子時,常用「暴力団」一詞。
日本黑幫直接起源於18世紀一些準合法的商人,他們在大城市的街道上開設賭場或兜售商品,被人們稱為「博徒(bakuto)」和「的屋(tekiya)」,也就是指巡迴的賭檔和商販。後來這些人逐漸結成團夥,並發展成等級清晰、規矩森嚴的黑道家族或幫派。至今,日本的黑社會團夥中仍有被稱為「博徒」和「的屋」的兩派。
到了19世紀晚期,日本黑幫與「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政治聯繫到了一起。許多黑幫開始與政客勾結政客利用他們暗殺對手,武裝貿易集團,甚至參與了與周遭國家的戰爭。二戰後,日本黑幫藉助混亂的局勢進一步加強了在日本的政治經濟地位。
日本的黑道家族表面上和黑手党家族的結構一樣,由組長(kumicho,相當於黑手黨的教父)來統管整個家族,在他之下還有若干舍弟、幹部、若頭,形成一個金字塔結構。此外,各地區還有各地區的頭目、副手、顧問以及眾多的普通會眾,這讓日本黑幫的結構更加複雜。有的黑幫家族的結構有所不同,是由小幫派結成的聯盟。
黑幫組織中的核心架構是一種類似父子的關係,這一關係把所有的組織成員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在黑幫家族中,「父親」會藉助其影響力來保護「兒子」,同時給予 「兒子」忠告和指導,以此換取「兒子」完全的忠誠和無條件的服從。日本社會對榮譽和傳統的重視也進一步加強了這種關係。但如果「兒子」沒有完成「父親」交待的任務時,這種父子關係並不能保護他免受懲罰,例如逐出幫派甚至斷指。
不論是加入黑幫家族還是在黑幫家族中結為父子關係都需要舉行一種特殊的儀式。在儀式中,主持者先為新加入的成員和他的老大各倒一杯酒,讓二人各喝一點,隨後交換酒杯再喝一點。老大要將杯中的酒喝完,而新人只能小口啜飲。
儘管許多日本黑道家族有明顯的民族主義烙印,但有的幫派也會吸收韓國成員。日本人常常瞧不起韓國人,這加劇了日本黑道的卑下地位。而日韓之間高回報的走私交易也加強了韓國對日本黑幫的影響。
在黑道家族中,女性通常被邊緣化。甚至連黑幫成員的妻女也只能得到比下人稍高一點的待遇,有時她們還會成為黑幫成員淫樂的工具。婦女很少在黑幫中掌權,不過也有特例。
日本黑社會組織就是犯罪團夥,他們像所有犯罪團夥一樣參與各種可以牟取暴利的活動。非法賭博和賣淫是日本黑道的主要行當,走私毒品、軍火和色情出版物等違禁商品也是有利可圖的產業。而徵收保護費的做法更是日本黑幫賺錢的常用招數。
日本黑幫還利用非法所得經營房地產、建築和娛樂等合法產業。
比較有勢力的黑幫組織常在日本股市裡做文章,有時甚至是通過合法手段。他們可能會搜集或者偽造某公司的罪證,以此來勒索公司的董事會,以獲得該公司的股分。在獲得該公司股分之後,他們會將其成員派駐董事會,並以向外公布罪證為由來要挾公司的管理人員。黑幫通常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獲得公司業務的主要控制權或一大筆封口費。
許多黑幫的敲詐和勒索都經過了精心策劃,以維護日本式的傳統禮節。黑幫組織可能會邀請某公司參加高爾夫比賽,組織假的慈善募捐或者以極高價格購買某些商品。這些公司的領導人雖然沒有受到直接脅迫,但卻非常清楚「請求」背後的威脅,因此他們都會乖乖與黑幫合作。
紋身藝術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伊努人(the Ainu),就曾經有紋身的習俗。漁撈是阿伊努人重要的生計方式,因此他們用紋身裝飾身體,潛入水中捕魚。這恐怕是日本紋身藝術的最早起源了。
日本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紋身的態度是不同的。日本曾接受紋身的行為,但也一度宣布其為非法。後來,他們被視為是與「活受罪」相同的處罰,專門用於被流放的罪犯,是恥辱的標誌。再後來,慢慢擴展到勞工間用以顯示兄弟感情的幫派標誌,情人間海誓山盟的秘密見證,或凡人受到佛教庇護的護身符,等等。這些發展都經歷了一定的歷史階段。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紋身藝術成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當時在社會上,妓女就用紋身讓自己顯得更有魅力。「工人」(laborers)、「火人」(fireman)則多用身體紋身(body tattoos)。
從1720年開始,紋身正式作為對罪犯的懲罰,取代以前的刑罰割除人的鼻子或者耳朵等。紋在罪犯身上的圖案主要有兩種:手臂上的環狀紋身圖案,或者是刻在額頭上的文字。這種處罰方式持續了150年,直到1870年由明治政府廢除。
在這150年間,這種處罰方式使社會上形成一個新的階層,即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無所適從。其中許多人是武士階層廢除以後一無所長的武士們。他們除了拉幫結夥成為不法之徒以外別無選擇。這可能使日本民眾對紋身產生了恐懼心理,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其次,除了這一歷史政策對紋身造成影響外,江戶時代的文化發展也是日本紋身藝術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約在18世紀即江戶時代的後半期,隨著制度的衰敗,普通民眾擁有越來越多的自由和力量,傳統的日本紋身藝術隨著其他的民間大眾藝術繁榮起來。
與上層階級不同的是,民眾試圖摒棄數百年的儒家信仰的影響,開始開創屬於自身的藝術文化。他們關注於小說、戲劇。這些新的發展趨勢都使得當時的日本大眾文化形成新的體系。
在這個時期,中國的古典小說《水滸傳》被翻譯介紹進日本,在日本社會相當流行。《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位好漢形象在日本民眾中大受歡迎。
有些所謂的「綠林藝術家」就將這些英雄好漢的形象紋在人體上。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的一些有紋身技藝的人就成為專門的紋身藝術家。
這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日本紋身藝術具有獨特的日本傳統藝術形式,被稱之為Horimono。這種Horimono紋身藝術是將英雄形象用斑斕的色彩紋滿人的身體,這種方式大致上就成為日本紋身的一種固定的風格。但在當時,紋身是屬於下層階級的。
到了明治政府時期,在努力追隨西方文明的潮流下,明治政府頒布法律禁止紋身,認為紋身是一種原始部落的野蠻行為。
但有趣的是,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國商船駛入日本港口,日本紋身卻隨著這些商船傳遍西方世界。
20世紀上半期,對Horimono的禁止到1948年結束了。有人認為禁止被取消是因為戰後美國大兵門對日本紋身的需求使其合法化了。(想讀有種有料有趣的文章加微信:18300719845)不管怎麼說,日本紋身在歷史上確也是命途多舛。
一些日本男女在日本外國記者俱樂部(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Japan)展示身上的傳統刺青。刺青在日本正逐漸蔚為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