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師的設定
在fate的現代魔術世界中,魔術迴路,自魔術師誕生之日起就已成定數,往往是由魔術師的家族血統決定的,魔術師的家族世代越多,繼承者的魔術迴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會很大改善。即便是身披主角光環的衛宮士郎,由於身為初代魔術師,身上的魔術迴路僅有27條,而在《Fate stay night》UBW版結局中,與士郎在時鐘塔相遇的露維亞瑟琳塔·艾德費爾特,身上的魔術迴路達百餘條。
這也就意味著,魔術的奧義並非在一代人手上一蹴而就,需要祖祖輩輩的傳承和家族生育方面的優化。在《Fate Zero》中,間桐雁夜與禪城葵的青梅竹馬,實際上就是間桐髒硯希望兩者促成,進而轉變間桐家魔術迴路稀薄的現狀。同時,遠坂時臣和禪城葵生育的凜和櫻,確實印證了這種「魔術血統論」的論調。
迴路不夠智商來湊的御主
韋伯·維爾維特,一名家世淺薄,魔術迴路平庸的魔術師,通過不斷的自學和鍛鍊,成為魔術世界最高學府「時鐘塔「的學生。由於反對魔術血統論,認為:歷史的差別可以通過經驗的增長來彌補。就算對方擁有的魔術迴路遠在自己之上,通過對「術」的更深刻理解以及更高效的魔力運用,完全可以消除天賦之間的差別。
在發表《試問新世紀的魔導之道何在》的論文後,被身為時鐘塔十二君主之一,同時也是導師的肯尼斯·埃爾梅羅·阿奇博爾德(肯主任)當面羞辱。
由於對導師的行為的憤恨,在得知和了解「聖杯戰爭」之後,偶然間拿走了應該交給主任的聖遺物,希望通過聖杯戰爭,向時鐘塔的「諸多廢柴」,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見解。
縱橫於歐亞非大陸的天之驕子
伊斯坎達爾的姓名或許陌生,但亞歷山大大帝的稱號早已響遍世界。
作為古馬其頓王國,二十歲繼位的國王,統一希臘(作為將領),滅亡波斯,徵服埃及,遠掃印度,將曾經作為古埃及的聯邦之一,打造成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巨型帝國,世界四大古文明王國佔其三,自身也稱為歐洲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
但由於大帝在巴比倫英年早逝,死時僅33歲。帝國內部開始紛爭不斷,馬其頓王國由盛轉衰。
千古風流人物,多是時勢造英雄,而大帝是英雄造時勢。在短短十餘年之間,穩定馬其頓內部時局,馬其頓鐵騎踏破山河。縱向對比,父親腓力三世,終其一生,成為希臘共主,相當於春秋的霸主。身後的龐大的帝國遺產,其弟腓力三世一生都難以消化。
濁水傾波三萬裡 愀然獨坐孤峰
聖杯戰爭中,韋伯在召喚出大帝後,由於大帝的氣場過於強大,自身的性格溫和且年少,自我證明的夢也隨之破碎,造成了Rider組「從令主隨」的格局。
如果把言峰綺禮的Assassin組和間桐雁夜的Berserker組比作擾亂時局的攪屎棍,那麼Rider大帝就是將濁水蕩清的活性炭。在最初的劍槍對決中,大帝看不慣身負重傷的Saber,被肯主任和蘭斯洛特集火,一招「飛蹄雷牛」朝向刷子奔去,卻重重地踩在狂蘭身上,也導致了雁夜第一次的命懸一線。
聖杯戰爭,是一場英靈存活的生死戰,即便御主之間放水,英靈也能唯一存活。面對敵我分明的,Archer和Saber,卻能閒庭信步的召開三王聯誼會,坐而論王道,其毫邁之氣可見一斑。
在最後與英雄王Archer吉爾伽美什的對決中,使用寶具王之軍勢,千軍萬馬來相見,但身後千軍萬馬卻陷入一道天地乖離劍斬開的溝壑中,胯下駿馬飛躍深淵,自知難逃一劫的大帝將懷中的「王妃」韋伯扔下,孤身一人面對英雄王,卻被天之鎖困住,死於乖離劍下。
大帝前期想徵服世界,在看到轟炸機B-2,想著來2架;在劍槍對決中,想招募英靈。徵服世界欲望源自於世界的盡頭,無垠之海的渴望。反而對於聖杯,這個滿足願望的機器,並不怎麼追求。Rider組,都是希望通過聖戰證明自己,而非追求聖杯的本身。
在沒有Rider的日子裡
在Rider陣亡後,工作很忙的金先生匆匆回家,放過了王妃。
王妃在3年後,前往巴比倫,尋訪大帝的遺蹟,並遇到了自己的好友兼債主梅爾文·威因茲,盤下了肯主任的實驗室。後來被埃爾梅羅派的年幼新主承認,代理埃爾梅羅派的君主。
後來,本打算參與5戰來證明大帝的失敗,是御主不行,而非實力不濟。但種種原因,導致了放棄5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