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底下一張嘴,有人用嘴唱歌,有人用嘴吆喝,還有人和我一樣用嘴拉呱扯閒談!
今天咱要說的這張嘴不一般,據說堪比點播機,點什麼聲音,人家就能發出什麼聲音,甚至大多數都不是人的聲音,都有人當街質疑,他嘴裡是不是偷偷安了個哨子..
苗龍,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的代表性傳承人。
公園,花鳥魚蟲眾多,是學習口技的天然課堂。
這天,苗龍帶著倆徒弟來到附近的公園準備練練功,一進門,就給這位遛鳥的老先生來了一出「真假畫眉」!
老先生養畫眉鳥三年多了,沒想到今天卻讓苗龍這隻「假畫眉」給唬住了!
不過,也難怪老先生分辨不出來,你瞧瞧,就連畫眉鳥自己都分不出來,還和苗龍你一言我一語地嘮上了!
除了畫眉,公園裡的各種鳥——鴿子、喜鵲、烏鴉.這麼說吧,凡是能叫出聲的,苗龍都能用嘴模仿出來!
洪傑和於新鋒是苗龍新收的徒弟,雖說斷斷續續學了十來節課了,但離著老師的水平嘛,還是有相當相當大的差距滴。
不過,好在他們足夠勤奮,老師走到哪裡,他們跟到哪裡,不時地觀察著老師的發聲方法。
濟南口技代表性傳承人苗龍說:「我們現在主要是教學生方法,純音,齒音,上顎音,軟顎音,小舌音,鼻音,腮音,七竅共鳴,他學會了方法,可以自己創作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
今天苗龍挺有興致,學完各種會喘氣兒的,走到公園門口,又對公園門口的電動車「下了手」。
苗龍使出了看家本領,別說過路市民了,就連兩位徒弟,也是頭一回看師父一次性表演這麼多絕技。
口技聽著有意思,學起來卻是個苦差事,嘴唇磨破、起泡,那都是事兒。
苗龍也是經過四五十年的磨練,才到了今天這種學什麼像什麼的地步。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了解口技的,也很少能有沉下心來學習口技的。
為了防止這項古老的技藝失傳,遇到真心想學的學生,苗龍都會傾囊相授。
在教學生的同時,苗龍也在心裡盤算著一個小目標,這個小目標和一篇中學課文——《口技》有關。
苗龍希望把這個小段組合起來,能夠搬上舞臺!
咱也期盼著有一天,咱們能在現實中,看到書本中描述得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