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深陷在網絡的世界裡不能自拔,甚至逃課、輟學、犯罪,他們被稱作"網癮少年"。
由於對網絡的痴迷,嚴重影響了個人的生活、學習,在醫學上此類現象被稱為「網癮」,或者叫做「網癮症候群」。
2019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將「遊戲障礙」作為新增疾病,納入「成癮行為所致障礙」疾病單元中。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路遊戲用戶規模達4.84億。其中,12歲到16歲的青少年是網絡成癮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遊戲成癮的患病率約為27.5%。
網絡成癮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一個社會問題,如果這樣的情況沒有得到遏制的話,會嚴重危害到青少年群體的身心發展。
那麼,這些沉迷於網絡中的孩子未來在哪裡?他們還能好起來嗎?其中的關鍵性因素在於他們能否能及時有效的戒除網癮,這就涉及到網癮治療機構及診療技術的探討。
【國內外網癮治療機構列舉】
2018年,英國公立戒除網癮診所——網絡障礙中心在倫敦西部開設。這家診所是英國政府投資支持的解除網癮機構,旨在幫助成年人和青少年兒童解決對暴力遊戲等成癮的問題;
在日本,很多遊戲成癮的患者都會選擇去精神心理科就診,通常採取的治療方式是一對一心理諮詢;
美國醫學界對遊戲成癮的研究由來已久,成立於2009年7月的華盛頓秋城康復中心,是美國第1家專門治療各種科技產品成癮的機構。
「網癮」這一概念出來時,國內出現了許多以戒網癮為目的青少年教育機構,主要心理諮詢為主,模式單一,治療周期較長。一些地方的戒網癮機構還曾被曝光過諸多亂象,比如採取封閉、體罰、電擊等極端手段治療「網癮少年」的案例,引發巨大爭議,多家媒體紛紛報導,網戒中心前「學員」關於矯治經歷的文章也被眾多網友轉載。
2019年,北京回龍觀醫院在建立成癮醫學中心的基礎上,擴展床位增設了行為成癮病房,這是國內公立醫院首次探索建立此類病房。
【網癮治療仍處於探索階段】
在世界範圍內,不僅是醫療機構,其他社會各界也都在努力尋找對策,探索如何預防、治療網絡成癮。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表示,希望不斷推進遊戲障礙相關的治療研究,並收集患者人數等準確的統計數據,從而更好地幫助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疾病治療。
目前,探索出一套系統的治療體系,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關科學研究從生物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不同角度闡釋了網絡成癮的生成機理並尋求相應的幹預治理機制。
生化科學家從生物醫學角度研究發現,網絡成癮應作為一種大腦神經多巴胺系統疾病開展治療;
心理學家從大量案例研究中揭示了網絡成癮大多來源於缺陷人格、認知偏離、平衡內心世界和外界現實衝擊的特定防禦機制;
社會學研究則關注遊戲成癮行為背後的國家政策、社會環境、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學校教學、社會交往方式等生活事件環境因素。
【國內外網癮現階段治療情況概述】
儘管網癮治療各學科都做了深入的探究,但目前來說,都還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治療體系標準。總體來說,現階段國內外網絡成癮的治療方法可總結為以下幾方面:心理幹預、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其他輔助戒斷方法,概況如下:
一、心理幹預
1.行為治療:使用計時工具、提醒卡片、重新學習及社會支持等,改變使用行為和習慣。還有行為契約法、強化法、厭惡療法等。這裡需要禁止使用暴力。
2.認知治療:讓患者暴露在他們敏感的刺激面前,挑戰他們的不適應認知。重視認知能力的開發,尊重自我矯正能力,立足調整網絡意識,強化體驗的認知評價,鼓勵參與現實生活,積極設想自我。還有認知重建,自我辯論,自我暗示,自我激勵。
3.團體治療:通過團體互動形式,確定目標,制定計劃,組織實施,結果反饋,跟蹤強化等,提高他們的矯正信心和自律能力。還有通過知識教育,心理遊戲,小組共享,總結反饋等形式,一般數月取得明顯效果。
當然,這些心理幹預手段,前提條件必須解決網癮患者的治療動機問題。
二、藥物治療
情況嚴重患者可以使用藥物治療,因為大多數網癮患者,或多或少都有情緒問題存在。抗抑鬱藥和情緒穩定劑使用廣泛,如果合併心理治療,治療效果更好。抗抑鬱藥大約36%患者有明顯效果。抗焦慮藥大約58%患者有滿意效果。
三、健康教育(預防與治療網癮)。
1.加強網絡教育,端正上網動機。網絡是工具,不是玩具。不是禁止上網,而是正確上網。
2.進行輿論引導,樹立正確觀念;
3.尊重學生理念,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性格,引導快樂情緒,形成積極思維,建設校園網絡;
4.改善家庭教育,和諧家庭氛圍。禁止家庭暴力和打罵行為,有時候,父母需要參與網癮治療,效果才能穩定。
5.研究網絡政策,進行遊戲分級等。
四、其他輔助戒斷方法
適當文化補習,逐步恢復常態。培養興趣愛好,增加快樂來源。科學生活規律,維護身體健康等。
【網癮治療新概念療法解讀】
一、網絡過度使用治療單元:
網絡過度使用治療單元由內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藥劑師、護理人員、素質教育者組成,為網癮患者提供藥物治療、心理諮詢、物理治療、人格行為矯正、習慣養成、社會工作、心理護理和康復及健康教育等服務。
網癮治療單元有利於制訂網癮綜合治療計劃,有效利用醫療資源,體現了現代生理-心理-社會多學科合作和整合的醫療模式。
二、網癮八階段治療法:
1.激發患者求助動機;
2.客觀描述症狀,挖掘所有與目前問題有關的意識層面或無意識層面內容;
3.尋找成癮行為觸發因素和維持條件;
4.進一步強化治療動機,制定個性化治療策略;
5. 鼓勵患者全面看待自我,發掘其無意識的潛在力量,增強其治療信心;
6.調整思維模式,重建認知系統;
7.強化良好習慣,恢復正常生活方式;
8.建立由患者及其父母組成的互戒小組,使患者在出院後能繼續相互支持、監督,鞏固療效,並為其進一步人格完善奠定良好基礎。
總結:目前這兩類理論體系雖然在一定範圍內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缺乏系統性的應用發展,在當今的治療環境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無法滿足複雜多樣化的患者戒斷需求,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環境深刻探究網絡成癮原因,做進一步的發展提升。
【網癮診療新升級-醫教結合】
重治更要重診,對於網癮診療,只有全面了解病症病因,才能做到對症戒斷。目前的醫學研究表明,網絡成癮主要表現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1.生理方面: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失眠、緊張性頭痛、食欲不振、免疫機能下降等;
2.心理方面:急躁、焦慮、抑鬱、躁狂、人格扭曲等,並且由於當今巨大的社會壓力之下,心理方面的症狀表現更為複雜多樣。
3.社會功能方面:個體角色混亂,責任感、道德感弱化,工作學習效率下降。極端情況下,成癮者不再清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混亂不堪,往往選擇逃避現實,在虛擬世界越陷越深。
在融合當前網癮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網癮表現特徵,廣州腦博仕醫院汲取總結各類綜合治療方法的精華,並加以提升發展,以分階段、體系化、綜合性診療為特點,層層深入,直達病灶,研究制定醫教結合戒網癮體系,分別從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治療、行為矯正、教育成長等方面開展身心同戒治療,幫助網絡成癮者實現自主綠色戒網癮的目標,在網癮戒斷治療方面具有創新性。
一、中西醫藥物結合 優勢互補
就目前醫學界關於藥物防治網絡過度使用的實踐情況看,用於治療網絡過度使用的藥物主要為抗抑鬱藥() 和情緒穩定藥()這兩大類。
當前醫學界的研究認為:人體內存在一個「獎賞系統」,這個系統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多巴胺、乙醯膽鹼等多種神經遞質,它可以起到調控人情緒的作用,使人在短時間內高度興奮。
網絡、賭博等行為依賴者是通過內源性物質導致機體內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含量增加。採用抗抑鬱類藥和穩定心情類藥則是通過抑制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產生,減少人的興奮度,從而起到戒除網癮的目的。
長期的西醫藥物使用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為提升藥物方面的治療效用,醫教結合體系使用中西醫藥物結合的方式,以中醫中藥加強機體營養,提高自我修復機能,內環境穩定,提高身免疫力,能夠有效減少當前單純西醫類精神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二、物理治療平衡腦內生物環境
網絡成癮者的腦電波,顯示α、β、θ、δ波全部都處於低度放電的弱勢狀態。在冥想與視覺操作狀態下,α波成為優勢波的機率會很低。而且θ、δ波會出現10~20秒的恍神狀態。
當事人若已並發其它精神疾病症狀,則顯示在不同的波形、強度與比率值的差異分配。臨床心理師會依據檢查的數據,運用專家物理儀器,身心回饋治療。
在當前國內外治療體系中,物理治療常被忽視,它作為一種無痛、無創、操作安全、可靠方便的新型技術,被成功運用到醫教結合體系戒網癮的康復治療中,它可以使局部大腦皮質的過度興奮、或過度抑制得到平衡,降低大腦對網絡行為的渴求,回復正常認知,減少網絡依賴。
在醫教結合體系物理治療的運用彌補了當前通用療法體系中的功能空白,在臨床治療中產生了良好的效用。
三、強化心理幹預 促進自主戒癮
對於網癮者採用心理治療是目前國內外比較通用和富有成果的方法。國外早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這方面的研究,我國則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
目前國內外應用的比較多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焦點解決短期療法(SFBT)、家庭治療、精神分析療法、厭惡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團體心理輔導法、強化幹預法(包括獎勵和懲罰) 、轉移注意力法、替代延遲滿足法等,從當前社會環境及網癮治療特點來說,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醫教結合體系中,心理治療不在是只聚焦於傳統的心理治療模式,更考慮到患者後期的康復鞏固及認知重建,重在培養他們的自主戒癮意識。
在治療過程中臨床心理師會針對引起網癮的深層原因,對網癮者內心經歷的創傷事件,產出的創傷心理、創傷生理與偏差行為,進行深度的心理治療。
在這一過程中重建當事人自我與孩子、學生角色的關係,以及調整二個角色與相對角色(父母、師長)之間的「自我角色行為標準」與「相對角色行為期待」,並對沉迷網路遊戲的行為習慣,給予替代酬償的行為矯治,從心理脫癮,避免成癮行為反覆。
四、教學教導雙規制 幫助患者重返健康生活
網癮戒掉後重回學校還有一定難度,多數學生會產生自卑心理 從而對上學感到畏懼。則需要在治療過程中拓展興趣愛好,開展趣味活逐漸糾正性格缺陷。
醫教結合體系從「教學教導」兩個層面出發,為戒網癮者量身定製豐富多彩的教育成長活動。
「教學體制」注重孩子的德育培養,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課、特長課程、心理素質科等其他活動,旨在幫助孩子學會心理調適,懂得情緒自控,並塑造健康、健全人格。
「教導體制」注重對成癮者進行行為矯正,實施校園嚴格規範化管理模式——由教官指導,調整作息,自建訓練、拓展活動,讓孩子們能按標準化生活去規範要求自己,鍛造自身、提升自我!
同時通過健身器材訓練、象棋、撞球、籃球、羽毛球、團體團建遊戲、戶外趣味運動會等各類多人娛樂活動 ——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強人與之間交流和溝通、接觸、交往,建立健康人際關係。在零體罰、零打罵、零強制的戒斷過程中幫助孩子實現行為矯正,自省成長,精準康復的目的。
結語:救助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孩子作為家庭和社會的希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我們的引領和保護,當孩子陷入網癮時,作為家屬一定要選擇專業醫療機構,幫助孩子進行科學戒斷治療,早日回歸健康生活。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