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供圖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西山區委、區政府將攜手雲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雲南瀾湄國際衛視)推出大型紀錄片《石龍霓電 百年交響》。據悉,該片將於2021年4月份左右完成拍攝,6月中旬左右正式對外播出,將展現中國第一座水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歷經的百年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銳意進取,謀新圖變的一段濃墨重彩的歷史畫卷。
「石龍壩現象最大的價值並不是在於當時新建了電站,購買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設備,而是在於它開創了中國水電歷史的先河,開拓了在雲南,乃至中國,以商辦股份的形式新建實業的先例,從股份制公司的成熟程度、自力更生的奮鬥精神、兼容並蓄的人文情懷,為我們留下了一筆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寶貴財富。」西山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這部紀錄片將重新挖掘石龍壩的歷史價值,使之真正成為一個能代表雲南乃至中國獨特人文精神的符號。
據介紹,本片將以大量詳實的史料為基礎,運用圖片、檔案、情景再現、電腦繪畫、實地拍攝等表現手法,以中國百年間的滄桑變革為背景,通過石龍壩這個舞臺,演繹各色人物的歷史命運的起承轉合,展示100年來雲南工業文明發展的興衰成敗,中國共產黨人奮發圖新的拼搏精神,反映雲南人開放包容,拼搏奮進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人文風貌。
【知道多一點】
石龍壩水電站是中國共產黨在雲南發展基層黨組織的搖籃和堡壘,1926年11月7日,雲南第一次黨員會在昆明召開,中共雲南特別支部成立。僅僅半年之後,雲南省第一個地下企業黨支部也在石龍壩秘密成立,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基層黨支部之一,經歷了艱辛卓絕的發展歷程。雖然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石龍壩黨支部被迫就地解散,但從此在石龍壩水電站工人的心中留下了不滅的火種。
在抗日戰爭時期,昆明僅有的兩座火電廠被炮彈炸毀,石龍壩水電站成為昆明地區唯一的發電站,一直為當時的民用電轉為軍工生產和防空報警電源提供電能,為奪取抗戰勝利和雲南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反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的利益,石龍壩的工人中成立了新盟會、生日會、救濟會、石光籃球隊等進步組織。為了開展石龍壩電廠的群眾工作,耀龍公司地下黨組織發動青年職工,成立了群眾性的文藝團體,耀龍歌詠隊,並逐步壯大,更名為耀龍合唱團。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地下黨重建了中共耀龍公司黨支部,組建了武裝護航隊,保證了電站能完好地歸於了人民。
從新中國成立伊始,雲南作為水電大省,以石龍壩為開端,雲南省創造了中國水電史上的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中國第一座高水頭電站以禮河電站;中國第一座在溶巖地區利用地下水發電的六部水電站;中國第一座利用外資修建的魯布革電站;中國第一個部、省合資建設的漫灣電站等,1987年,石龍壩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以石龍壩為起點,中國水電事業一步步發展起來。葛洲壩、小浪底、三峽等一大批水電工程在中國孕育而生。數據顯示,到2011年,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正在向中國學習水電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開展與中國水電技術交流與經驗借鑑,一批批高質量的由我們國家承建的水電項目在瀾湄流域拔地而起,造福一方。
「機本天然生運動,器憑水以見精奇」,如今石龍壩水電站服役百餘年的發電機仍在急速運轉,續寫著中國水電百年傳奇,守護著一方水土、萬家燈火。在水變電的故事裡,東方智慧與西方科技、宏大工程與細節管理、社會議題與民間方案、碰撞、交融、共生,寫就一曲生生不息的百年交響。
雲南網記者 龍舟